融券業務正在高速增長。

時隔6個月,融券規模大增500億,突破1500億。4月20日融券餘額爲1519.87億元。

儘管與萬億融資市場相比,融券規模仍處於失衡狀態,但其高速發展反應出A股市場正向成熟資本市場靠攏。

業內人士表示,推動融券市場發展有多方面因素造成,比如機構投資者對融券需求的增加;上市公司及公募基金參與轉融券出借的積極性進一步上升。

多家券商在年報中提到大力發展融券業務,去年融券規模成倍增長。佈局融券業務有助於券商提升對外服務的能力,吸引頭部機構投資者建立共贏生態。

突破1500億大關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4月19日融券餘額首次突破1500億。截至4月20日,融券規模1519.87億元,其中滬市融券規模爲918.12億,深市融券規模601.75億。

融券規模在去年以來得以快速發展,7月底到達500億臺階,3個月後首次突破1000億,半年後融券規模再增500億。如今相比2020年年初的144.09億元增長955%。

其中,有307只個券在過去一年融券規模增長10倍以上,比如有恆瑞醫藥、招商銀行、美的集團、中國平安、興業銀行、長江電力、五糧液、萬科A、國元證券、寧德時代海通證券平安銀行、海康威視、國泰君安、格力電器、北汽藍谷、國信證券、海大集團、江西銅業、京東方A、南京證券等。

深圳一名券商營業部人士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分析,融券規模持續上升主要因爲機構投資者對融券的需求在增加,融券業務可以豐富機構投資者的交易策略。比如隨着量化對沖基金規模的擴張,中證500ETF融券也比以往更爲活躍。有分析師指出,因對沖風險需要,而中小盤股波動更大,中證500指數成爲對沖基金的較好選擇。

從兩融開戶數量也可看出機構投資者的需求。截至2021年3月底,機構投資者信用賬戶數量達到33773戶,相比去年1月的22795戶增長48%。而個人投資者兩融賬戶數量同期僅增長11%,可以看到機構投資者參與度非常活躍。

另一方面,近年來兩融制度的一系列優化,也助推融券規模發展。兩融標的股票數量由950只擴大至1600只;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成爲兩融標的。2019年6月證監會允許四類公募基金參與轉融券出借。由於參與轉融通出借能獲取出借利息,上市公司股東也在積極出借股票。上述種種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券源不足的問題。

有投資者擔心,融券規模上升是否意味着會對A股帶來壓力。對此,東北證券分析師表示,從海外經驗來看,賣空活躍與市場下跌沒有必然聯繫,“我國的槓桿交易歷史相對較短,我們可以借鑑發達市場。港股中恒生指數成分股的賣空額佔成交額比例在過去 25 年中是不斷增加的,其賣空交易愈發活躍,但同期恒生指數卻也上漲,這證明賣空與市場下跌沒有必然聯繫。”

券商新業績增長點

隨着政策鬆綁,融券業務逐漸得到改善,該業務成爲券商新藍海。東興證券分析師在去年曾經作出預測,稱假設未來市場化定價帶來的競爭使得利差下降至5%,行業融券業務淨收入亦有54.02億元的增長空間。

華泰證券首席財富官黃華表示,融券業務邏輯和融資業務有着本質區別,在一個不鼓勵做空的市場,融券業務必須和其他業務場景結合起來纔有需求場景,諸如定增、大宗、可轉債發行等,所以融券餘額創新高的背後也是投行ECM、場外業務、跨境業務等需求不斷旺盛的結果,映襯了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極大豐富了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產品服務體系。

據瞭解,華泰證券去年發佈全市場首個開放式的線上證券借貸交易平臺融券通,打造線上融券平臺,聯通券源供給方和需求方。公司2020年融券業務快速發展,融券餘額爲254.1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984.97%,市場份額達18.55%。

華西證券計劃大力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擺脫經紀業務對傳統通道型業務的依賴。華西證券提到,2020年融券業務出現井噴式發展,市場上出現新的融券業務模式,公司及時研究、迅速行動、打通痛點,推動轉融通業務快速發展。2020年華西證券新增兩融客戶數創歷史最高值,融資融券日均餘額較2019年增長近35%,其中融券業務迅速啓動、從無到有,通過與頭部公募基金深入合作,同時引進頭部量化機構客戶,融券規模成倍提升。

興業證券在年報中稱,去年已構建多層次券源體系,多渠道擴充融券券源,兩融業務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20年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期末餘額307.5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市場份額1.90%,創歷史新高;實現融資融券利息收入15.41億元,同比增長45%,市場份額1.74%,較上年末增長7%。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