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專訪花旗中國CEO林鈺華:對中國市場態度不變 將加大對公業務投入

4月15日,花旗集團在發佈2021一季度財報的同時,宣佈了一個令市場有些錯愕的消息:該集團計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全球市場個人業務。但也宣佈,將在華尋求籌備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期貨公司,以進一步豐富產品和服務。

花旗將計劃退出的是在澳大利亞、巴林、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的個人業務,主要集中在亞洲新興市場國家。

不過,花旗將繼續在上述13個市場中服務機構客羣,包括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以及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等。

“雖然13個市場都有優秀的業務,但我們沒有競爭所需的規模。” 花旗集團行政總裁範潔恩(Jane Fraser)在聲明中稱,該集團相信其資本和其他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應對亞洲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中回報率較高的機會,“我們將繼續提供戰略決策的最新信息,同時努力提高我們爲股東帶來的回報。” 

4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專訪了花旗中國CEO、花旗銀行(中國)行長林鈺華,她表示,退出中國的個人業務是集團總部做出的一個“艱難的決定”,但花旗對中國市場的一貫態度並沒有改變,將尋找第三方銀行來承接在華個人銀行業務,實現業務平穩過渡。

退出在華個人業務是基於未來

《21世紀》:花旗退出中國的個人業務的背景是什麼?

林鈺華:到今年3月,新上任的花旗集團行政總裁範潔恩在花旗已經工作了16年,在花旗全球網絡的不同業務部門,包括倫敦、紐約、拉美都有豐富的經驗,此前也擔任過全球個人銀行業務主管,對個人業務也非常瞭解。她上任全球CEO的同時宣佈了一些重點工作,包括全球層面集團策略的重新思考,希望將資源稟賦集中於花旗較爲高效的、有協同效應的業務。這樣才能提升花旗的整體表現和股東回報。

中國的個人銀行業務在過去5年,一直在做數字化轉型和向財富管理方向側重,整體看來,即便受到去年疫情的影響下,還是有很大進步,個人銀行業務在去年達到利潤新高。用以印證客戶是否願意將花旗推薦給親戚朋友的淨推薦值,也達到了新高。

部分理財產品成績喜人,特別是QDII產品,其中回報率最高的一隻產品達100%。這也證明了在一個較爲動盪的外部環境中,在極具挑戰性的外匯環境下,花旗的財富管理業務仍保有獨特優勢。

對公業務一直是花旗的強項,我們的價值就在於全球網絡,在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有當地營運牌照,在7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外匯交易業務,在63個國家和地區有股票基金託管業務,這也是花旗能夠爲對公客戶不斷賦能的原因。

花旗並不是基於一兩個季度個人銀行的表現而做出這樣的決定,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此前也做了詳盡的利弊分析,這是一個長遠的決定,是基於花旗的未來而不是過去做出的決定,不是look back,而是look forward。

《21世紀》:存量客戶要怎麼妥善處理?如何過渡?

林鈺華:我們希望在中國找到一家第三方的銀行承接這些業務。客戶對花旗銀行的財富管理、信用卡服務評價較高,因此對第三方銀行來說應該也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希望儘快實現這個過渡。我們在找到第三方之前照常提供服務,分支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客服中心照常運營。

因爲要篩選第三方,接下來談判,再無縫銜接客戶服務,期間做好與監管的溝通,這個過渡期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我們對第三方沒有中資行或者外資行的“門戶之見”,選擇的會是最適合的銀行。

《21世紀》:涉及多少零售部門的員工,已經安撫了嗎?

林鈺華:目前個人銀行員工大約1000人左右。過渡期間員工照常上班,併爲客戶提供服務,甚至有些個人業務缺人的話還會增補一些員工,以實現業務的平穩過渡。對我們個人業務感興趣的第三方銀行,也可能對我們的員工感興趣,因爲花旗的員工都十分優秀。

個人銀行在去年的總體表現也非常優秀,雖然隨着疫情影響,信用卡業務壞賬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規模增長、資產質量較爲健康。

上週公佈集團戰略調整時,很多員工感到驚訝。花旗中國層面,我和分管個人業務的副行長將在未來一週陸續走訪全國分行,與個人銀行業務員工面對面溝通,瞭解他們的擔憂和顧慮。目前我們的個人銀行業務有8所重點城市,北上廣深,以及大連、杭州、重慶、成都。同時我們也通過遠程方式服務天津、長沙、貴陽和南京的客戶。

計劃籌備獨資證券、期貨公司

《21世紀》:花旗對外聲明稱正在謀求證券和期貨牌照,能解釋下新的戰略佈局嗎?

林鈺華:目前在國內,我們對公業務與個人業務的業務佔比是7:3。我們計劃加大在對公業務方面的投入力度,包括籌備獨資證券公司和獨資期貨公司。

我們期望能夠加強在華對公業務的廣度和深度,主要服務客羣是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的子公司、中國的優秀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和新經濟企業)、有全球業務發展計劃的企業。花旗在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當地的銀行業務,能夠高效配合企業的全球發展。花旗中國與財富500強企業中的70%都有業務往來。按市值計算,在中國市值最大的20家企業當中,我們的客戶份額大概爲85%。

另一個策略是豐富產品平臺。經歷中國過去5-10年金融市場的快速開放,花旗取得了債券承銷資格、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代理人業務資格,去年拿到了本地基金託管牌照,也是全球五大託管銀行中第一家取得該牌照的。證券、期貨牌照是我們豐富產品策略的延伸,目前監管也允許外資獨資申請這些牌照。

在投行業務方面,花旗是全球最大的IPO承銷商,我們擁有強大的調研能力。花旗研究部在多年來受全球知名財經媒體《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肯定,2020年的全亞洲研究團隊調查中排名第一,在中國研究報告中排名第一。同年在《機構投資者》的中國區調查中,獲國際投資人評選爲中國股票銷售機構第一名。所以我們很有信心把握好這一方面的機遇。

《21世紀》:很多外資資管機構正在謀求進入中國,也有機構採取中外合資、外方控股的方式進入,花旗爲何放棄在華財富管理業務?

林鈺華:要看各家的稟賦資源,花旗在全球並沒有資產管理的公司,資管也不是我們全球策略的重點。取得證券牌照就意味着我們一來可以幫助企業上市,二來可以從事併購,三來可以幫助機構投資者投資股債市場。

目前全球最大的主權基金和養老金都是我們的客戶,未來可以通過我們在岸的證券牌照進行投資。我們的客戶對中國市場充滿興趣,去年外資進入中國證券和債券市場的規模達到歷史新高,這個趨勢還會持續。

在退出中國市場個人銀行業務之後,儘管我們不會直接參與財富管理業務,但是依舊會服務對公業務的客戶、機構投資者,通過產品開發繼續間接參與財富管理市場,我們可以提供現金管理、託管服務、利率風險對沖產品等。

(作者:周炎炎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