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慄翹楚)當前,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工作正在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

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人民網研究院版權保護新技術研究中心日前舉行主題研討會,邀請司法界、學術界、影視界、傳媒界、互聯網界、版權產業界的專家圍繞“增強版權意識,激發創新動能”主題,針對版權保護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圍繞實踐創新,展開經驗分享和對策討論。

研討會上,人民在線、人民中科負責人分別就版權保護新技術攻關、平臺創新,版權認證、管理、監測、維權服務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分享了版權保護新技術應用案例,得到現場專家的一致好評。

“切條”“搬運”等現象頻現 短視頻侵權成“重災區”

日前,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53家影視公司、5家視頻平臺及15家影視行業協會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將對網絡上針對影視作品內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爲,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已經達到9.2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達到8.73億,佔網民總數的88.3%。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關於短視頻的侵權問題也日益突出。

人民網法務部主任、版權保護新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滕力在主題研討會上表示:“權屬不清、動態取證、侵權主體確定、被訴案件中作品經多次修改創作等,成爲知識產權維權的難點。”

具體而言,視頻版權權屬確認存在約定不清、署名不清等亂象;相較圖片取證,視頻取證是一個動態過程,其時間長度與投入成本成正比;冒充賬號、未經授權使用視頻內容等現象屢有發生,平臺管理有待完善;經多次創作、修改的視頻,版權歸屬仍較複雜。

業界人士認爲,優質內容是傳播的核心要素,也是媒體的核心資產。原創內容版權得不到保護,內容優勢被埋沒,甚至爲他人作嫁衣,成爲許多融媒體中心包括媒體面臨的一個難題。

在華策影視版權運營中心總經理楊波看來,目前影視著作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與行業政策存在脫節的情況;產業下游及受衆版權意識不強;維權取證成本過高;影視行業工業化和技術水平有待升級。

對此,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表示,無論是平臺、行業還是個人,都應自覺接受法律約束,不應讓隨意剪輯“剪斷”內容創新之路,不應讓任性切條“切斷”行業發展之機。同時,唐維紅建議,從強化全社會法治觀念、應用新技術構築新平臺、講好知識產權故事三方面發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優質內容是傳播核心構成要素 法律 科技賦能版權保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短視頻迅速崛起的時代,版權保護如何跟上技術發展的節奏?

版權作爲內容企業的核心資產,也是媒體融合中的關鍵要素。業界人士認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技術賦能成爲一條新的路徑。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四新表示:“除了有優質的內容之外,我們也在逐漸關注技術,開始用技術來維持優質的主流內容生態,使我們優質的主流內容生態獲得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

以人民版權平臺爲例,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搭建的一站式版權保護和管理平臺,目前已經爲多家單位提供文字、圖片、視頻內容的版權服務。

人民在線總經理董盟君介紹,人民版權通過對報、臺、網、端的全媒體採集和處理,可以幫助各媒體單位對版權內容進行AI自動確權和智能侵權監測。平臺利用區塊鏈、圖片基因提取與AI圖象識別技術,將數據挖掘技術與人工研判相結合,與山東數字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存證圖片達到十餘萬張,對圖片侵權轉載的數據進行多維度和全域化的分析。

“針對視頻版權保護領域的痛點,人民版權平臺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打造了視頻登記、原創比對與內容審覈三大核心功能區,爲音視頻查重、原創識別、視頻審覈等多種業務場景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傳統的文本、圖文監測相對較容易,但對於視頻侵權,則無法根據文本關鍵詞搜索。而通過科技手段找到侵權行爲,是可以實現的。”董盟君說。

知識產權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產物,清朝末期這一制度引入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全面啓動知識產權立法工作,截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基本建立起門類齊全、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幹事阿帕德·鮑格胥評價道,“在知識產權史上,中國完成所有這一切的速度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知識產權法教研室主任萬勇表示:“當下,與版權制度密切相關的是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有學者認爲,版權制度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部技術進步史。”

“人民中科視頻侵權智能監測平臺的核心能力是:首先通過作者大數據平臺對音視頻網站的可疑侵權內容進行全面監測,對可疑視頻進行切幀處理後可以得到關鍵幀的圖像,再將關鍵幀的圖像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版權方預留的視頻數據進行比對,如果發現所監測的可疑視頻與版權方視頻出現多幀高度相似,則監測平臺會自動發出預警。”

人民中科商業事業部總監劉霧霽表示,“用戶可以通過平臺對預警視頻進行排查和確認,如果遇到難以界定的侵權行爲還可以通過人工審覈進行輔助。在全流程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下,人民中科視頻侵權智能監測平臺能夠實現對互聯網音視頻平臺絕大多數侵權內容的準確監測。”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馮剛認爲,新技術成爲著作權保護的重要手段,如以區塊鏈時間戳爲代表的證據保全的手段、以互聯網法院的審判模式爲代表的網絡審判模式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