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億淨利潤49億,這家“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或將給六家券商帶來“驚喜”

來源:券業行家

每次年報季接近尾聲,總有一段“風平浪靜”的時間。或許是讓市場有充分預期,消化可能爆雷的消息。

然而,此前行家曾有“一面之緣”的上市公司*ST利源,其2020年度業績情況,卻讓行家看不懂了。

營收淨利潤反差巨大

4月15日,吉林利源精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利源精製或*ST利源,證券代碼:002501)相繼發佈2020年度業績快報和2021年第一季度預告。

對於“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行家本來沒有什麼預期。

因此,行家得知*ST利源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虧5000至7000萬元時,並沒有察覺與2020年一季度虧損2,5922.46萬元的差異。

而在看到2020年業績快報時,行家卻懷疑起自己的眼睛。

劃重點,*ST利源2020年度營收爲1.04億元,同比下降42.69%;淨利潤爲49.20億元,而2019年同期爲-93.92億元,實現扭虧爲盈。

話說,營收和淨利潤幾乎是1:50的差距,這是怎麼做到的?難道又是一起“財技”現場?

紓困客戶友好解約

出於信披的要求,*ST利源對業績情況進行了兩項說明。

關於營收下降,*ST利源稱,這是來自“紓困”客戶解除合作關係。

原來,2019年1月,有着吉林國資和遼源國資背景的遼源市智晟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智晟達),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遼源市智晟達福源貿易有限公司(簡稱:智晟達福源)與利源精製簽訂合同,通過委託加工的方式進行紓困支持。

國資紓困,對利源精製無疑是“雪中送炭”。2019年,利源精製總營收的20.78%來自智晟達福源支付的受託加工費用。而在2020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77.03%。

2020年6月,雙方繼續簽訂協議,約定續期一年,到2021年6月爲止。

2020年12月,吉林省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遼源中院)裁定批准利源精製重整計劃。其後,雙方經友好協商,於2020年12月21日解除前述合作協議。

行家好奇的是,既然智晟達福源是貢獻了近八成營收的主要客戶,爲何會輕易放棄?

如果營收下降與解約有關,但解約日期是在2020年12月21日,距離報告期末只剩下10天,這居然能造成超過六成的影響嗎?

債務重組增厚利潤

關於超過49億的淨利潤,也與重整計劃直接相關。

2020年12月11日,遼源中院裁定批准利源精製重整計劃、終止重整程序。

20天后,利源精製於2020年12月31日收到(2020)吉04民破10-3號《民事裁定書》,確認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據*ST利源公告,公司取得重整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投資款11.50億元,報告期內取得債務重組收益約67.54億元,同時剝離低效資產損失約6.14億元。

*ST利源同時表示,重整完成後,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生重大變化。

由於具體的年報暫未披露,行家不確定淨利潤是否主要來自債務重組收益,是否會在歸母扣非淨利潤數據中有所體現。

而且,債務重組收益(67.54億元)與淨利潤(49.20億元)之間,仍有近二十億元的差距。這是否暗示着,*ST利源還有未披露的較大金額的虧損來源呢?

近期股價連續異動

值得一提的是,*ST利源的股價近期曾有大幅波動,而且原因不盡相同。

跨年前後,宣佈重組的*ST利源的股價就曾有異動。2020年12月23日至2020年12月2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偏離12.02%,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4日、1月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達到-12.02%。

彼時,*ST利源於2020年12月28日和2021年1月4日,連發公告披露前面提到的債務重組和解除協議等事項,並稱公司內外部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1月22日,*ST利源先行發佈了業績預告,其中披露的數據與業績快報差別不大。

其後近兩個月,股價一直‘’不溫不火。而到了3月下旬,*ST利源又出現了連續多日的上漲。其中,2021年3月23日-3月2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達到13.92%。3月26日-3月30日連續三個交易日累計達到12.61%。

3月25日,*ST利源發佈關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除重複披露前業績預告的內容外,還補充說明了《關於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解除凍結的公告》。

在此前一週,*ST利源於3月19日公告稱,“近日,公司獲悉被法院查封凍結的公司及合併範圍內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已被解除凍結”。同時表示,“尚未解除凍結的三個銀行賬戶非主要銀行賬戶,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構成實質影響”。

而3月30日,*ST利源發佈的公告,並未進一步解釋股價異動的原因。

最近三年業績驟降

成立於2001年11月,利源精製於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已滿十年。

上市以來的財報顯示,*ST利源的營收和淨利潤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這一趨勢在2017年出現拐點。

2017年營收達到歷史最高記錄30.31億元,同比增長18.50%;淨利潤下滑4.93%,爲5.23億元。

2018年,*ST利源營收驟減84.24%,虧損額爲40.40億元。2019年,營收進一步削減至1.82億元,淨虧損高達-93.92億元。這一數值超過2007-2017這11年間淨利潤之和的三倍。

研究大佬掉頭不顧

都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資本市場同樣如此。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共有12家券商發佈了39篇針對利源精製的個股研報。其中2016年內22篇,2017年內12篇,2018年1-8月共有5篇,然後戛然而止,再未見公開研報。

一目十行的查看了利源精製業績“變臉”前後的17篇研報,行家發現了幾個熟悉的名字。

比如,多屆新財富得主,曾是國泰君安中小盤首席分析師的孫金鉅。自2016年首次覆蓋,到2017年11月,與劉易共同署名發表了四篇研報。行家此前曾經報道,2018年1月,孫金炬入職新時代證券;同年11月,再度“轉會”開源證券。

同是新財富得主的馬羣星,現任國聯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兼資源材料行業首席分析師。他在2017年8月發佈了唯一一篇研報,對利源精製的中報進行點評後,再無動靜。

不得不說,中金公司可能又是唯一一家“看空”的券商。署名董宇博、陳彥,發佈於2018年8月的最後一份研報,將利源精製評級下調至中性。除再度提及項目進度低於預期的風險外,還表示,“大股東股份質押對經營造成影響”。

而行家查到的裁判文書,似乎印證了這一“先知先覺”的觀點。

六家券商輪番起訴

與分析師在研報中“動嘴”不同,不止一家券商拿出了真金白銀,卻陷入了漫長的“追債”過程中。

翻了翻最近幾期財報,行家發現,起訴利源精製及實控人王民、張永俠夫婦等人的券商,遠非個例。

2017年年報,利源精製表示“本報告期公司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可到了2018年,重大涉訴事項多達38起,涉及上海證券、興業證券、東北證券。2019年,又新增了國元證券。除東北證券外,另外三家券商的訴訟,均來自早已逾期的“14利源債”。

此外,海通證券旗下的海通恆信於2018年7月發送律師函,要求利源精製償還所有到期未付租金(融資本金22,000萬元),但目前沒有訴訟相關信息。

另據裁判文書網2018年以來的判例,僅股質糾紛案就涉及東北證券、長江證券和長江資管三家。

據2020年中報披露,王民所持7,257萬股質押給長江證券、7,471萬股質押給長江資管、2,500股質押給東北證券,共計17,2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18%;張永俠將其持有的9,450萬股質押給東北證券,佔總股本的7.78%。因債務糾紛,上述股票被司法凍結。

行家梳理了上文提到的六家券商的訴訟情況,後臺回覆【利源涉訴】查看詳情,有效期30天。

實控人身故債未消

世事無常,作爲利源精製創始人、控股股東、實控人王民先生,首富的傳奇往事,如今已是過去時。

據公開報道,2018年6月,王民還親自帶隊,外出拜訪合作律所。

而在同年9月,利源精製忽然發佈公告稱,王民因身體原因辭任董事長,並不再擔任公司一切職務。

僅僅過去數月,王民便於2019年4月14日猝然病逝,享年60歲。

斯人已逝,債仍未消。

據裁判文書網信息,在王民身故之後,仍有不止一份法院判決書“按部就班”的表示:經窮盡一切措施,未發現可執行財產,並將其納入失信黑名單。

在爲數不多的提及王民已故的文書中,行家意外發現了此前整理過的一份。

今年年初,行家曾在週報中提及,長江資管訴王民證券回購合同糾紛案,涉訴本金6000萬元。因被告於案件受理前去世,武漢中院於2021年2月依法駁回起訴。

雖然武漢中院退還了高達36.26萬元的案件受理費,但長江資管仍需負擔財產保全費5,000元。而這筆6000萬元的舊債,是否會一筆勾銷,目前沒有更多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