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節糧減損已經成爲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有關部門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範,實現全鏈條依法管糧、依法節糧,以節糧減損促進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俗話說,勤勤儉儉滿糧倉,大手大腳倉底光。我國糧食流通環節損失浪費驚人,有專家估算,我國現在每年糧食全產業鏈總耗損率約爲12%,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等流通環節損失損耗的糧食大約有700億斤,約佔全年糧食總產量的5%左右。管理方式粗放、消費心理不科學和節儉意識淡薄,是造成糧食損失浪費的主要原因。

糧食流通一頭連接糧食生產源頭,一頭連接糧食消費終端,是確保糧食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每年大約有70%的糧食通過流通環節進入消費領域。4月15日開始實施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從事糧食收儲、運輸、加工的經營主體節糧減損作出專門規範,爲依法節糧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撐,標誌着我國節糧減損進入依法治理新階段。

目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增產難度增大與損失浪費嚴重並存的現象。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糧食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以及國內糧食供需長期緊平衡的態勢下,我國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增產與減損並舉。一方面,要毫不鬆懈地抓好糧食生產,實現糧食穩產增產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推進糧食產業全鏈條節糧減損。可以說,節糧減損等同於糧食增產,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

節糧減損是一個系統工程。近年來,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建立政府主導、需求牽引、全民參與、社會協調推進的節糧減損長效機制,強化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精細化管控,統籌推進節糧減損和健康消費。

在生產環節,引導農戶使用精量播種、機收減損技術,加強農機作業質量管控,減少播種環節種子浪費和收穫環節糧食損失;

在收儲環節,完善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引導和幫助農民做好科學儲糧,實現顆粒歸倉;

在倉儲環節,全面推進現代化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廣泛採用綠色低溫儲糧技術和智能化技術,通過精細化管理,真正做到“寧流千滴汗,不損一粒糧”;

在運輸環節,加快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散糧汽車、火車專列、集裝箱等物流方式,提升糧食物流信息化水平,減少傳統包裝運輸帶來的損失;

在加工環節,以適度加工爲突破口,開展全穀物食品研發,延伸糧食產業鏈,加強糧食加工副產品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原糧綜合利用率;

在消費環節,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真正做到消費不浪費。

如今,節糧減損已經成爲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糧減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開展糧食節約行動。但不可否認,我國糧食損失浪費問題仍比較嚴重,一部分人節糧意識仍比較淡薄,糧食全鏈條管理仍比較粗放,糧食流通領域依法節糧雖然邁出關鍵步伐,但節糧減損全鏈條依法治理仍然任重道遠。

有關部門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建立健全相關法律規範,加快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工作,實現全鏈條依法管糧、依法節糧,把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轉化爲法律規範和全社會的行爲準則,讓節約糧食成爲一種行爲習慣,以節糧減損促進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劉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