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粵港澳大灣區,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全國12%的GDP。大灣區,小故事,大未來。4月15日起,人民日報社派出多路記者,走進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實地採訪各地推進大灣區建設的生動案例,親身感知大灣區發展的澎湃春潮。

未至佛山,先生嚮往。

美食之都、粵劇之鄉、製造業大市、GDP超萬億元……一張張閃亮名片湧上心頭,心潮澎湃之時卻又生出一絲疑惑:文化與工業、歷史與現代,新舊之間,佛山究竟是怎樣的?

心緒未平,車已駛入佛山禪城區,從歷史煙雲中走出的佛山逐漸清晰起來。置身嶺南天地,青磚屋、石板路、雕花屋檐、蜿蜒街巷,在蔥鬱古樹掩映下更顯古樸氣韻,仿若回到千年前的嶺南古城。再一走進,主題咖啡館、文藝雜貨鋪、服裝首飾店,喫喝玩樂等設施一應俱全,儼然一副現代綜合商業體的模樣。

佛山嶺南天地。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攝

歷史文化風貌與現代城市脈絡在此碰撞融合,不僅爲佛山舊城改造與城市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板,也釋放了更多發展潛力和空間,吸引着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來此創新創業。正是看中嶺南天地獨具特色的商業環境和佛山潛在的消費市場,香港青年李國銘、葉偉俊毫不猶疑的將創業起點定在了嶺南天地,如今二人開設的“THREE DROPS”叄·色創意餐廳已成爲人氣網紅店。

舊貌換新顏、老城新活力。行走佛山,新與舊的對比隨處可見。每秒下線2個電飯鍋、每分鐘生產100臺微波爐、每天產出2萬臺冰箱、每年生產17億隻電子元件……從機械裝備、家電傢俱等傳統產業到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從傳統制造到智能製造,佛山始終砥礪前行,勇立潮頭。目前,佛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超7000多家,擁有26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有家就有佛山製造”美名天下聞。

佛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一片繁忙。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攝

新與舊,這對矛盾體在佛山融洽共生、美美與共,看似容易,實則不易。走過千年,百尺竿頭想要再進一步談何容易?擺在佛山人面前的不僅是歷史的榮光,更是潮頭逐浪再登高的厚重責任。

城市面貌怎麼改?發展空間如何拓?敢爲天下先的佛山人求真務實、在摸索中前行。要開發也要保護,要創新也要堅守。在嶺南天地,爲了最大程度保護古蹟風貌,一磚一瓦皆是手工拆卸,保留一部分,開發一部分,方有傳統與現代和諧共融之象。新興產業是未來,傳統制造是基礎,“傳統制造業不僅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朝陽產業,常幹常新,未來數字化轉型空間廣闊。”佛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郭文海的話擲地有聲、發人深省。步伐堅定,穩紮穩打,正是堅守“實幹興業”的發展理念,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之路纔不是空中樓閣。

新舊轉換,有些步子要慢,有些步子卻慢不得。

“預計將騰出200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郭文海的話激起一片漣漪,“那不是相當於五分之一個香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村級工業園曾被譽爲佛山製造業的產牀,但時移世易,歷史變遷下,舊時代的村級工業園形態破舊、產能低下、污染嚴重,亟需轉型升級,爲新時代現代製造產業園的建設騰空間、造環境。改革之路無坦途,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佛山知不足而奮進,“村改”工作開局良好。空間換動能,在生機蓬勃的粵港灣大灣區,佛山“村改”騰挪出的空間必將大有可爲。

到中流擊水,萬水千山已過,進入灣區時刻,佛山正向着全球製造業創新中心發起總攻,我們期待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