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底,荔枝FM曾放出消息,要與小鵬汽車達成車載音頻方向的合作。到了今年4月初,“荔枝播客”推出了直播功能,並率先上線小鵬智能車載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播客直播在車載場景的首次應用。

相比短視頻,播客可以算是“小衆”需求。據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已經超7億人,在線音頻的用戶規模預計將達到5.4億,年增長率或縮小至10.2%,在線音頻用戶中,只有八成左右收聽過播客。

經過了好幾年的發展,播客行業仍未擺脫體量小、非風口、變現手法單一的困境。而在播客圈子當中,二八定律同樣適用:大部分創業者(團隊)依舊避免不了“用愛發電”的現實。

播客需求在“車上”?

“我特別希望未來能成爲智能汽車上面的一個殺手級應用。”來自廣州某內容創作團隊的負責人大顏躊躇滿志地說道。

2018年六月份,大顏叫上三五同窗,一同創業,團隊最主要的產品,是在線音頻播客,涵蓋了知識類、小說類等內容。與其它播客內容團隊不同,自打開始創業,他便將播客應用的場景牢牢地鎖定在汽車上。

在他看來,開車的人幾乎都喜歡在車上弄出點“動靜”。有公開數據顯示,只有10%的車主,在開車時不收聽任何音樂廣播、音頻節目。

“事實上,開車聽聽音樂、節目,有助於放鬆精神、舒緩情緒以及提高注意力。”大顏說,以往,很多車主在開車時都會收聽傳統的廣播,以及時知悉交通路況等信息,代價是,同時需要收聽商家、企業在電臺投放的廣告。

但隨着導航應用的發展,車主出行也開始依賴導航大數據,任何交通、路況信息,也都可以在應用當中查詢到,而且是實時的。傳統電臺提供的具有一定滯後性的交通、路況信息,也顯得有些雞肋。

“尤其在智能車機出現之後,車主對於開車時收聽音頻、節目都有了新的需求。”據一年前,大顏團隊在汽車論壇上所發起的一項“萬人調查”數據顯示,近四成車主,不再收聽傳統的電臺廣播,四成車主選擇通過車機流量、U盤聽聽音樂。

還有將近三成的車主,希望利用上下班、路上通勤的時間,通過收聽播客的方式,汲取新的知識。尤其在塞車時,用播客收聽知識科普類的內容,會讓一部分車主覺得不那麼浪費時間。

至於以往有看書習慣的車主,也會選擇利用路勤的時間,以“聽”代“看”的方式,聽聽故事、小說、世界名著等。如果說,短視頻是居家“殺時間”利器的話,那播客便是有車一族“殺時間”利器。

“知道車主的大致需求後,針對相應的需求,創作音頻播客的內容並不是難題。”由於當時的播客主要以音樂鑑賞、有聲小說爲主,大顏與團隊便差異化瞄向高端人羣,針對希望借播客學習知識的車主,推出了人文類、科普類的播客內容。

包括有職場經驗、生活常識、科技掃盲等等,每則音頻播客的時長,均爲9分鐘。2018年,全國各主流城市平均通勤時長(含駕車、公交)北京、上海、重慶分別爲56、54、54分鐘,蘇州、廣州、深圳分別爲45、45、44分鐘。平均通勤時長普遍集中在54、45分鐘區間,剛好可以完整收聽五六則音頻播客內容。

然而,當團隊推出了相應內容之後,他卻開始爲新的問題犯難了。按理說,許多車主都有收聽網絡音頻播客的需求,但如何將創作的內容,送到車主“耳邊”成了不少創作團隊最頭疼的問題。

內容“上車”並不容易

最近幾年,許多車機系統都是基於安卓系統定製的,所謂智能車機自然也不例外。爲了讓針對用車場景開發的播客內容出現在車機系統上,大顏參照***運營的方式,註冊機構賬號,進駐了儘可能多的行業主流播客應用。

但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發現自己通過進駐播客應用,試圖讓內容送達車主“耳邊”的想法,有些想當然了。別說播客應用是否推薦其內容,部分車機甚至無法下載應用,“發現問題之後,我和同事借試駕之名,瘋了一樣到4S店測試車機系統。”

大顏指出,部分車機只能下載、安裝廠商應用商場中指定的車載應用,即便有播客,也是他以及團隊都未曾聽聞過的“非主流”產品,而有的智能車機系統,甚至連應用都不給下載、安裝,而理由是爲了“安全”着想。

即便在部分車機系統更爲“開放”的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內置或可供下載的播客應用,也是針對車機系統深度定製的,與手機的應用並不相同,只能夠收聽由播客應用推薦、指定的熱門內容。

“只有第三方改裝、加裝的原生安卓車機,車主可以隨意下載任何的安卓應用。”他透露,團隊還曾在不同的車機上,測試利用藍牙、手機映射收聽播客的操作步驟,試圖探究類似的收聽方式是否可行。

結果發現,部分智能車機儘管開着藍牙,但每次都要重複操作,才能連上手機。至於映射的方式,操作更是繁複,而且車主常用手機作爲導航,同時使用手機聽播客,體驗也並不良好。

“每當導航有提示時,通常會壓低音樂、播客應用的音量,的確讓人感到彆扭。”在實際的調研中,的確也有許多車主表示,若每次啓動車輛,都需要重新操作映射,重新連藍牙的話的確會放棄聽音樂、播客。

而且,如果沒有提前在WIFI環境下下載好相應內容的話,通過手機映射聽播客,浪費手機流量不說,還放着車機系統贈送的流量,白白浪費。在得出一系列結論後,他和團隊甚至推翻了另外兩項嘗試。

“本想通過網盤,讓車主打包下載內容,現在看也是不可能的,操作過於繁瑣。”除此之外,他還打消了自行開發播客小程序、APP的想法,其一是車機無法下載、安裝,其二是車主也不會爲了收聽播客,而下載並非主流的應用。

音頻播客是最適合車載環境的應用,包括大顏在內,許多內容創作者都心知肚明。但只要無法將內容送達到車主的“耳邊”,就意味着創作者之間的差異化競爭難以拉開。用戶瓶頸難以突破,無論是付費或是廣告的變現方式,似乎都無從談起。

也正因爲車機系統的特殊性,除了播客之外,還有很多應用服務、車載網絡產品,難以送達車主面前。

智能車機是盤“大生意”

根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81億輛。若按照14億人口計算,相當於每5個人當中,就有1人擁有汽車。更有機構大膽分析,2021年我國汽車的保有量或將突破3億輛。

更有數據顯示,2015-2019年,國內智能車機行業市場規模,由145.5億元,增長至230.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2.1%,前裝智能車機往中低端車型滲透的趨勢明顯。顯然,智能車機系統,已經成爲了一盤“大生意”。

“對於主機廠而言,車機應用市場也有利可圖,所以開始重視各自的車機生態。”有曾參與過車機系統開發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懂懂筆記,目前,智能車機系統呈兩極分化,有的極爲開放,廣開大門吸引應用入駐;有的則相對封閉,只能下載官方自研的應用,或是指定產品。前者多爲新造車,後者多爲傳統造車企業。

然而隨着新造車智能車機提供的車載應用日趨多樣化,用戶也漸漸願爲部分高級、增值功能買單,有很多傳統造車企業也逐漸意識到,賣車載“軟件”其實也能夠賺錢,“相比前兩年,如今的車機系統,可玩性高了很多。”

早在去年,威馬汽車曾推出過4款儀表盤主題皮膚,原價分別爲299元和499元,用戶可以個性化選擇購買並設置。除了極爲專業的自動駕駛軟件、輔助駕駛軟件之外,主機廠或逐漸開放車機應用生態,往手機應用市場的方向上靠攏。

再如“安卓稅”、“蘋果稅”那樣,通過應用、服務收費的方式,獲取相應的抽成,創造新的盈利空間。同時也有傳統主機廠青睞尋找互聯網巨頭合作,拓寬車機的生態。早在2020年11月,阿里對斑馬網絡提出新目標,車載操作系統AliOS三年內裝機量,要達到1000萬輛。

顯然,隨着車機生態的逐步開放與完善,車主或將在座艙裏見到更多的車載服務、應用產品。但是對於針對車載場景開發內容、應用甚至是服務的播客創業團隊和企業而言,能否“用愛發電”撐到那一天的確是一個難題。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衆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