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健康界悅讀榜樣——

肖明朝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相關圖書:

《零傷害》

《患者安全案例研究》

《患者安全:構建可實現、可量化的安全體系》

(暫定名,預計10月出版)

● Ta的悅讀故事 ●

窮讀經歷:端茶倒水打零工,蹭書店泡圖書館

說起閱讀習慣,這與我小時候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小時候,我家旁邊有個小書店,那時沒有錢買書,我就在店給人端茶倒水,這樣他們就讓我看一些書。對書的喜愛也許從那時起就悄然萌動建立起來了。

後來上大學,順其自然地成了一個愛泡圖書館的人。大學的圖書館可不再像兒時的小書店一樣受限了,專業教材應有盡有,得以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教材和拓展書籍,給了我很好的知識儲備。

工作以後,雖然忙碌,但也至少每天晚上看一篇文章。出差也會隨身攜帶一本書。)以後,更需要閱讀的滋養。

可以說,看書不僅僅是我的愛好,更成了不可缺少的習慣。

讀書量與質 :如同英文的泛讀和精讀

要說怎麼選書,我的經驗是,先通過廣泛的涉獵,大量的瀏覽,所謂佔有豐富的資源,這和學英語要用到的“泛讀”和“精讀”的方法如出一轍。第二就是看書評,這些書評可能來自於網絡、雜誌等等,如果覺得某本書的書評也符合我的價值觀,符合我的興趣點,那麼我也願意把這本書作爲目標讀物去研讀下去。第三就是平臺推薦的文章也是一個途徑,如通過健康界平臺推薦或出版的書,正是工作中專業管理學習借鑑的工具書,實時、及時,平時很關注。

我們說什麼情況是把書讀好了?一定要面面俱到的全部吸收嗎?其實不是,如果一本書裏有那麼一個或幾個點能震撼到我的心靈,或者哪一個觀點給我很大的衝擊,那這本書對於我而言就已經成功了,我就會更進一步地去深入挖掘它。

適當“忽悠” :接地氣也可以打造學習型隊伍

工作中,我們也在有計劃地建設團隊的閱讀習慣。團隊閱讀文化建設一要接地氣,不能假大空;二要鼓勵大家量力而行;三要融合工作。

這裏給大家講一個我分管的護理團隊的小故事。坦白講,護士隊伍和醫生隊伍在過往的知識積累上和學習意識的模式上是不盡相同的,而護士隊伍又是離患者最近、接觸最多的一個羣體,對其的培訓顯得尤爲重要。爲了提高護士隊伍的學習和閱讀積極性,我們從大家的切身情況出發,從學英語這個點切入——開始我們會有點“忽悠”性質地說,學好英語很重要,要不然回家給孩子輔導作業都困難,醫院有這個培訓資源,既能提升工作,又能助力孩子成長,何樂而不爲呢?我給護士隊伍成立了好幾個學習小組,給大家發一些醫學的英文文章,進行翻譯,並做讀書報告。大家從開始時候的不以爲然,逐漸體會到了堅持下去的甜頭,因爲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確實發現,書裏面確實有好東西,眼界也跟着變寬了,也就願意學習了。

這也算是另一種維度的知行合一了:根據積累的知識去落實到團隊建設的實際中,同時這件事本身也讓更多人接觸閱讀、熱愛學習。讀書的習慣和質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和實踐。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看書,那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我們不能爲了讀書而讀書,讀書的目的,是要書中的內容,一能陶冶我們的心境,二能服務我們的實際需求。書中可能更多是一些間接經驗,那麼如果要把間接經驗轉換成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的直接指導,就需要一定的悟性,在行動過程中,去考慮環境、人員、目標等因素。所以讀書一定要入心、入腦,直至付諸行動。這一定是一個不簡單的過程,但也是最有意義的部分。

在開展護士團隊學習的過程中,我常給大家分享的一個道理,我們要讓護士也像醫生那樣受到足夠的尊重,因爲每個人都要有尊嚴地生活。其實,閱讀更像是一個建構自尊的過程。我們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自尊自愛,而這一切離不開自信的支撐;自信從何處來呢?需要你有一顆願意學習的心,而潛心看書鑽研,就是最經典和有效的途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嘛!

除了上面說的,讓大家讀英語文章之外,我還帶領大家編譯了一系列引進版的患者安全領域的專業著作,這裏也一併推薦給大家。推薦的目的不僅是宣傳,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讀後可以給我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患者安全案例研究》這本書集結了世界上的一些典型的醫療差錯,通過系統的整理分析,能夠進一步地去影響一些政策和做法,讓我們從錯誤中真正學到那些應該受到關注的點,我覺得這是它值得推薦的一個地方。

《零傷害》是與實際結合得最好的一本書。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有在倡導“零傷害”這個理念,即不要給病人帶來傷害。雖然“零傷害”的願景還過於遙遠,要求是相當高的。但是這個理念的提出,說明我們就要努力朝這個方向去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國家對公立醫院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它的最高要求就是要建立高可靠性組織,這其中很重要的含義就是不要給病人帶來傷害。

最後是我們即將出版的《患者安全:構建可實現、可量化的安全體系》(暫定名)。這本書類似於教科書的讀本,它系統地把患者安全理念,從概念到實踐、再延伸到各個學科做了一些闡述,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讀書的道路是沒有終點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攜手並進,把醫療事業推進得更好。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