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媒:與中國競爭,莫迪“用力過猛”,印度付出代價

“今日俄羅斯”網站4月22日文章,原題:與中國競爭,印度莫迪操之過急    隨着新冠疫情造成國內危機,印度總理莫迪不得不抑制把印度定位爲中國疫苗生產替代者的計劃。殘酷的事實是,新德里還不具備與北京競爭的條件。

印度正遭受災難性的第二波疫情,醫療衛生系統瀕臨崩潰,死亡人數不斷增加。莫迪試圖避免再度全國性關停,但面臨壓力。批評者認爲他不重視疫情應對,甚至錯誤地認爲印度已擁有羣體免疫。現在,印度急着給國內的龐大人口接種疫苗。前後不過一個月時間,印度就從疫苗出口國變爲進口國。

實際上,莫迪基本上是操之過急、用力過猛。他試圖將印度定位爲中國的同等競爭者,向西方傾斜,並大大高估了印度在供應鏈和疫苗方面的能力。結果是,在印度國內造成一場災難,迫使這個國家向內退縮。這讓世界認識到,儘管印度有巨大潛力,仍有長路要走。

作爲一名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莫迪的政治理念一直是試圖通過保護主義來改變印度命運,並將該國經濟困境和發展乏力的現狀歸咎於中國。印中兩國的人口規模和潛力相似,過去40年卻有着迥然不同的命運。這促使莫迪政府推動印度製造業,試圖在供應鏈中替代中國。一些國家顯然也贊同印度這樣的戰略想法。

這種想法延伸到疫苗領域。印度擁有龐大的疫苗生產能力,與“四國集團”夥伴美日澳聯手製定一個目標——用印度疫苗生產擊退中國“疫苗外交”。該集團宣佈一項協議,到2022年向東南亞提供10億劑疫苗,全部在印度生產。新德里自己也在全球捐贈疫苗——同樣,主要是出於反華的地緣政治動機。

然而,這種不惜代價老想着與中國競爭的念頭,是以印度本國民衆爲代價的。北京之所以能夠出口疫苗,主要是因爲控制住了本土疫情。而新德里自認印度國內疫情不嚴重,且進行嚴格封鎖的能力有限。加上人口密度大,從而引發第二波海嘯般的疫情,以及潛在的危險新變異。

就這樣,印度的“四國集團”協議和抗衡中國意圖還沒真正開始就已經失敗了。這種情況迫使印度停止出口,改爲進口疫苗。巨大的危機和國內越來越多的批評可能意味着,印度現在會優先考慮爲本國人口接種疫苗,這將是一項艱鉅的工作。此外,這還會產生政治影響——新德里也許不會像莫迪所說的那樣被視爲中國的有效替代者。

對南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來說,這種情況證明,中國依然是唯一真正可行的疫苗選擇。儘管西方抨擊中國,但北京控制疫情和成功出口疫苗的能力意味着中國仍是最佳選擇。

莫迪無疑向西方作出了他難以兌現的承諾,並忽視了印度與中國在發展水平和經濟狀況方面的明顯差距。最後,我們要問問,加入西方反華計劃是否真的符合印度的最佳利益?在海外打敗中國是在印度國內取得進展的關鍵嗎?對莫迪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教訓,眼下還是從頭開始吧。(作者湯姆·福迪,陳俊安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