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現在投資股市就像20年前買房一樣?

首先,從政策面的角度和全球大放水之下的趨勢來看,房地產和股市中必定會有一個成爲蓄水池推動中國經濟前行。

2001年美國科技股泡沫後的放水之下,中國是房地產作爲主要蓄水池;

2008年次貸危機泡沫後的放水之下,中國又是房地產作爲主要蓄水池;

很顯然這個水池裝滿了水,想要繼承蓄水的空間未幾了,強行蓄水反而還會加重“水災”。所以,如今的一系列金融改革、房產調控就是把全球大放水之下的錢引入股市,取代房地產市場成爲新的蓄水池。

那麼,對比20年前的“房地產蓄水池”,我們的A股市場的機會有多大,未來的空間有多少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鑑戒房地產的一個數據,那就是“人均居住面積”!

20年前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0㎡(5.7㎡),而當時國家就制定了一個讓全國人均居住面積達到發達國家尺度的目標,而在2019年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突破了37㎡,如今甚至達到了40.8㎡,超過了部門發達國家!

這就是過去20年裏中國房地產作爲推動經濟的一個重要成就,而完成此成就的背後也說明了房地產的貢獻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位區域。

那麼,如今想用金融市場取代房地產市場推動經濟,國家又制定出什麼目標呢?

推動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全面打開外資入境投資股市通道,準確讓外資持股比例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目前的A股長線資金實在由4大部分組成:

1、公募基金;

2、私募基金;

3、養老保險基金;

4、外資;

目前截至2021年3月31日,外資在中國股市的持倉佔比達到5%,而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裏的外資持股比例在20%~30%。所以,空間非常大。

臺灣(外資持股佔比約38%)、韓國(外資持股佔比約36%)、日本(外資持股佔比約33%)、美國(外資持股佔比約15%)

而目前我國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佔比不及5%,而世界均勻佔比達到了24.4%,所以,空間也是巨大。

根據相關資料,世界經合組織國家養老金配置的權益資產,均勻佔比達到24.4%。在股票投資比例最高的是波蘭,達到85.2%;挪威養老金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超過60%,瑞典爲46%,澳大利亞、立陶宛和比利時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也在40%以上。

所以,你會看到長線資金在最近的幾年裏不斷地買買買買買。這就是爲什麼說中國資本市場正在下一盤大棋!爲什麼說現在投資股市就像20年前買房一樣了!

但是,對於大資金來說,他們買入的方式一定是從市值大到小,從權重高到低,從安全到風險,從優質到一般,從核心到龍頭,以此類推的。那麼,是不是未來的股市只有核心資產會漲?只有白馬股會漲?只有大市值的股票會漲呢?實在並不是如斯。

從美國股市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固然大市值的股票和小市值的股票有分化,但是基本都是時間上的短暫差異。假如拉長一個大週期來看,甚至中小市值的股票受益還會比大市值的股票受益更高。

並且,即便是美股!真正可以長期跑贏指數的“核心資產”也就那麼十幾只、幾十只,A股更不會例外!

知道爲什麼嗎?

一方面長期持有需要面臨巨大的風險,那就是公司的基本面、安全性,所以,僅僅只會有十幾只和幾十只個股是機構、基金敢長期持有的;

另一方面培養中小市值的公司成爲優秀的大公司會比讓大公司成爲頂級的公司更輕易,所以,資金往往輕易在中小市值的公司裏扎堆投資培養;

資本市場就是一個在牛市裏讓大部分公司吹泡沫、增加市值和資金的過程。而當牛市結束、資金退潮之後,好公司會利用牛市裏融資的錢來發展獲得更多的利潤,晉升股價和市值。而圈錢的、不作爲的公司則會被淘汰、業績下滑、甚至收到資金退潮離去。

所以,不存在大市值一直會漲,中小市值不會漲的邏輯,反而那些低估的、中小市值的股票在歷史長河裏更輕易走出大牛股的行情,誕生出很多偉大的企業。由於從投資的邏輯,這類公司投入的資金少,風險小,性價比更高。

不外投資股市和投資屋子不同,由於屋子不能大跌,會有系統性風險,但股市可以大漲和大跌,這就意味着未來股市裏的錢難賺,但比投資屋子更輕易賺到大錢。所以,股市需要一定的認知和交易的自律性才能真正獲得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