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疆棉事件後,“我是中國人,我支持中國貨”成爲新一輪國貨潮的助燃劑。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國家意志。儘管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華爲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展開封鎖,依然沒有抵擋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中國燃起了科技自信,提升了年輕人對國產品牌的認知。

國貨當自強,中國的家電企業早已超過日韓,引領世界消費潮流,近幾年,中國在智能手機領域強勢崛起,多家手機廠商躋身世界級品牌。中國的軟件信息服務企業也在加速實現對國外品牌的追趕和替代。

“買國貨也很時尚”的新風氣

近百年來,落後的中國受盡西方世界的欺辱,有些中國人產生了“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崇洋媚外思想。但是,近些年,中國的華爲、大疆無人機、海爾、格力等,都已經成爲世界級品牌,成爲中國人的驕傲。再比如日用消費品中的完美日記、百雀羚,體育用品中的安踏、李寧等等,在國人心中的品牌地位日漸提高。我們有能力在中國的市場塑造屬於中國乃至世界級的品牌。

買國貨,一樣可以很時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中國品牌崛起的最大動力,再加上中國雄厚的基礎工業、研發創造能力、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完善的人才結構、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強力支持,將給那些洋品牌迎頭痛擊。

此外,消費者清楚地認識到,國外的所謂高端消費品牌,更多是通過品牌營銷塑造的廣告形象,遠遠超出了產品本身的價值。而營銷費用最終都會通過價格體現在消費者身上。甚至有些國外的產品質量並不好,但溢價特別高,比如,三星手機,無論是之前的手機電池發熱問題,還是產品體驗與宣傳的效果有差距。

可以說,中國作爲世界上製造業門類最齊全,以及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大國,國內潮品牌無論在設計上,還是在質量上,根本不輸那些洋品牌。國外的很多品牌都是由中國的工廠代工,返銷回中國市場,對於品牌的創造我們有天然的土壤,唯一缺乏的就是消費者內心對國貨的信心和自我認同。

實際上中國品牌也有輝煌歷史,正如數百年前強大的中國,萬國朝賀,中國的陶瓷、絲綢、茶葉在世界備受追捧。儘管近代中國飽受屈辱,但是,無論是從工業消費品的生產製造到軟件信息系統的研發,中國正在全方面崛起,中國品牌再次引領世界的場景將一一實現。

國產化崛起和替代進行時

當這些洋品牌藉助新疆棉事件露出猙獰面目的同時,我們既看到了中國人對國產品牌的大力支持,掀起了新一輪的國貨潮,也看到了國貨潮牌的堅守與創新。

從消費品方面,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關心的華爲、大疆等高科技消費品,還是完美日記、百雀羚、安踏、李寧等日用生活消費品,品牌的塑造都是一點一滴的積累過程,如今,這些品牌在與世界品牌的競爭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支持。

從軟件信息產業方面,以華爲芯片被卡脖子、谷歌GMS不給華爲在海外授權、國外的高端工業設計軟件禁止對中國開放爲例,都體現出掌握核心技術的必要性,對中國科技自主發展帶來影響更加深遠。以此爲戒,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用戶意識到,信息系統國產化的重要性,否則同樣面臨關鍵時刻被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尤其是當今正面臨新一輪的數字化浪潮,企業更應該注重自身數據的安全性,確保自身的發展不被限制。據知名研究機構Gartner也指出了世界信息化發展潮流中的替代性,在其《Geopolitical Ideologies Are Shaping Our Digital Future》報告中指出:“不同國家的企業和用戶在溝通、交易和開展業務時將面對越來越不同的數字化環境。隨着中國本土化能力的競爭加劇,全球供應商關係可能會被顛覆,如AWS與阿里雲、Oracle與金蝶、Salesforce與銷售易。”

結合筆者近年來在信息後領域的觀察和了解,除了政府單位、國企央企大力推進信創事業之外,伴隨着去IOE熱潮,企業客戶在選型信息化軟件的時候,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國產化的軟件。一方面是擔心選擇國外軟件受制於人;另一方面,國內的軟件企業也在迅速崛起;再就是出於政策扶持支持國產化軟件發展的需要。比如,聯想集團、海康威視、上海電氣、沈鼓集團、滴滴等衆多知名企業之前使用Salesforce、微軟、Siebel等國外軟件,現在也選擇了國產化的銷售易。

中國軟件迎接企業數字化轉型藍海

中國消費品牌蓬勃發展的背後,是中國的崛起給企業建立了與國外品牌硬碰硬的信心。企業參與市場多元化競爭並非一朝一夕,必須從技術積累、產品創新、品牌打造、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競爭分析等全方面的提升,這離不開背後信息化推動企業管理和經營效率的提升,而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爲企業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這其中國產軟件服務商功不可沒。

十年磨一劍,試鋒在今朝。企業服務SaaS領域,以銷售易爲代表的國產新興CRM廠商,在中國深耕十年,對中國本土企業的需求認知更深刻,在產品成熟度和客戶服務的專業度上也已經滿足了很多國內中大型企業的要求。與此同時,國產CRM廠商,在中國本土客戶更關注的產品創新和產品體驗層面上更具敏捷性,特別是在成本和本地化實施效率上具備較強的優勢,成爲了國產化替代的有力競爭者。

隨着中國“雙循環”戰略的提出,堅持開放合作,通過強化開放合作,更加緊密地同世界經濟聯繫互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成爲了當下的主旋律,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促進投資與消費,更要拉動出口,駕好三駕馬車,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在助力國產企業出海方面,銷售易推出了多語言、多幣種、多地域等國際化的產品能力,在海外佈置了服務器節點,幫助企業從線索獲取、商機轉化到產品報價、訂單回款等全流程同步管理,通過全球銷售業務一體化的系統管理,賦能海外渠道夥伴,助力企業業績增長。

有了B2B大客戶豐富的經驗積累,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2020年銷售易正式進軍B2C業務,推出以CDP(客戶數據平臺)爲核心的消費者洞察體驗套件,幫助企業直接連接C端消費者市場,使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了更多抓手。

特別是以新零售爲契機,銷售模式從以產品爲中心,轉變爲以客戶爲中心,從“人找貨”到“貨找人”,且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拋開傳統渠道,通過私域流量等方式與消費者無縫連接,因此,幫助客戶打造以消費者爲中心的全流程消費體驗,實現營銷、銷售、服務全鏈路智能化,重構“人貨場”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銷售易可以依託騰訊的C2B生態能力,是國外CRM軟件不可比擬的。

在國內外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中國的消費品企業有了B2C數字化營銷技術的加持,纔有足夠的底氣承接全渠道的消費者,在新一輪的國貨潮中贏得更廣闊的競爭空間,讓企業數字化的觸角覆蓋的更廣泛。以數字化轉型爲契機,在B2C領域,銷售易已經在汽車、金融、零售等行業積累了不少成功案例,某國產護膚品牌、母嬰新零售品牌、汽車經銷商品牌都已經通過和銷售易的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總之,每一次西方國家的蠻橫無理,是倒逼中國企業奮起直追,提升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塑造中國品牌的新機會。在這場支持國貨的運動中,無論是C端消費者,還是B端企業,都不可避免地參與其中。支持國貨,體現出了中國消費者的心聲;國貨當自強,是對每一個生產企業、軟件服務企業的必然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