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樂都漲價了,如何防控“輸入型通脹”?

飲料巨頭可口可樂突然宣佈全球漲價,寶潔也幾乎同步上調了護理品的價格。從最初的上游原材料、航運費,到芯片、手機、新能源車,再到終端的日用品,在一片“漲”聲中,全球通脹的警報已經拉響。

直接的源頭是,疫情衝擊下多個國家開動“印鈔機”,採取刺激性擴張政策。貨幣多了,水位就高了。尤其是在主要國家GDP的絕對增長並沒有達到疫情前水平的背景下,貨幣超發更加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進一步深入觀察,供需結構的矛盾極大加劇了市場恐慌情緒。例如,上游礦產開採、初級加工品主要來自拉美、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其中不少國家受疫情影響,開工、運輸、港口的運轉仍不夠暢通。同時,因避險情緒在,衆多製造商在擴產能方面持有謹慎態度,也有囤貨的需求,全球芯片短缺就是其中典型。

在國際宏觀政策、原材料產能供給等外部變量不可控下,我們應着力從內生變量入手,最大力度保障產業鏈的穩定和供應鏈的暢通,增強自身的供給能力,針對性化解所謂“輸入型通脹”的影響。

當前,原材料成本上漲對中、下游企業利潤的擠壓已經開始顯現,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壓力增大、價格“轉嫁”能力弱。因此,“放水養魚”,尤爲重要,必須持續改善企業營商環境、減稅降費、增加信貸的可獲得性。只有激活供應鏈、產業鏈中的一個個末梢節點,才能總體上釋放供給的彈性,恢復供給的潛力。

值得重視的一個大課題是,這輪供給復甦中孕育着新的變化。全球更加註重氣候變化、綠色轉型,中國也在積極推進“雙碳”計劃。轉型難免會有減產的預期、成本的壓力,助推一些原材料和工業品的漲價。

因此,我們在對落後產能的“關停並轉”中需把握節奏和力度,既要防止“一刀切”造成更大的供給衝擊,也要關注個別逐利資本“蹭熱點”,炒作漲價預期。

總體觀察,物價全面上漲、長期通脹的基礎並不存在,面對結構性和階段性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在需求管理上保持謹慎和剋制,另一方面要在供給層面補牢短板、暢通循環,催生持續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