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廣州天氣宜人,在黃埔區龍湖街逕下村,剛插完秧的稻田綠油油連成片,山光水色引來絡繹不絕的遊人。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村社破舊、道路狹窄、垃圾亂堆亂放的景象。

回想起剛調到這裏工作時的情形,逕下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黃偉輝感慨頗多。那時的逕下村村容村貌很一般,隨着去年初逕下村被納入黃埔區鄉村振興示範點,美麗鄉村建設給這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黃偉輝也鼓足幹勁,化壓力爲動力,爲逕下村的鄉村振興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長期以來,逕下村沒有村社集體經濟,這也是逕下村鄉村振興面臨的最大難題。爲此,在黃埔區委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村委從土地流轉入手籌劃起了村社集體經濟。黃偉輝開始東奔西走,挨家挨戶去溝通,改變村民們的觀念。在黨建引領和村幹部的努力下,逕下村土地流轉逐漸理順,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畝土地實現流轉,佔全村土地的近1/4,流轉的土地被集約利用打造數字水稻農場、高新特色產業以及鄉村旅遊業。

由於逕下村坐落於中新廣州知識城,該村在產業規劃上主動融入知識城發展大局,其中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將鄉村振興與納米產業相結合,打造黃埔區納米研學基地“納米小鎮”。今年年初,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在這裏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爲黃埔區100多所中小學校近12萬師生帶來了“開學第一課”。

在鄉村旅遊業方面,逕下村修葺花田、棧道,開設火車餐吧,建起了湖邊民宿。“逕下小院很快就將對外營業。”黃偉輝直言,最初他從未想過,冷冷清清的逕下村能有一天遊人如織,整個村莊被湖水、花海、菜園裝點一新。

經過一年多的鄉村振興項目建設,逕下村村民的生活有了實打實的變化。過去逕下村村民的收入基本都靠外出務工,留守村民則是依靠每年兩季稻米的收成,村民人均年收入不過兩三萬元。“如今生活好起來了,收入翻倍不說,有的一家就有好幾份收入。”黃偉輝說。在面積不足5平方公里的逕下村,如何實現一家多種收入?黃偉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是土地流轉“青苗補償”,村民直接就能拿到每畝3.8萬元補助,有確權證的土地,每畝還有1000元/年的租金;二是產業發展帶動的物業管理、勞務服務等就業機會;三是鄉村旅遊的紅火讓不少村民經營起了農家樂、餐館,做起了販售小商品等生意。

村民湯合珍一家的日子因爲鄉村旅遊旺了起來。據逕下村村委統計,今年春節期間,有超過一萬名遊客到訪納米小鎮,其中大年初一遊客突破四千多人。看到如此龐大的客流,湯合珍抓住機會,在路邊支起了一個攤子販售冷飲小喫。每每和別人談起這件事,湯合珍都十分開心:“僅一個春節,家裏就進賬10萬元左右。”

越來越美的逕下村,不只吸引着遊客,也讓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重回故里。村民馮雪蘭過去在外打工,今年決定回到逕下,因爲村裏發展特色產業,馮雪蘭在村助農服務中心得到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崗位。“現在回村子裏工作賺的錢一點不比外面少,又能陪在家人身邊,鄉村振興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生活。”馮雪蘭坦言。

“逕下靜美陌上花開,納米小鎮奔向未來”,逕下村的旅遊宣傳標語可謂名副其實。黛瓦白牆、湖水潺潺,乘船遊覽,一如那句詩,“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在逕下村,鄉村振興建設改寫了村莊的故事,也讓一千多名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夢想變成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