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華民族的家庭觀念自古以來就單純講究一個“孝”,百善孝爲先的由來,也正是因爲古代對父母之孝意,看做百善中的第一善。

那究竟何爲孝道?孝道其實指的就是在家庭關係中作爲子女應當有尊重尊敬父母及長輩、並履行贍養長輩的義務,當父母辛辛苦苦爲子女付出一生,將我們養大成人後,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也理應以孝心真誠照顧父母。

一則關於“在韓國,30歲以上未婚人羣依舊選擇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超過半數”新聞引起大家熱議。

據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在就業形勢嚴峻與居住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很多韓國年輕人選擇單身,而且是在這種早就已經成年本該孝敬父母的年紀中,這類羣體大多數依舊沒能實現經濟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雙重獨立,他們的生活依舊需要靠父母幫助,這類羣體也被大家成爲“啃老族”。

這類啃老族的特質主要是:生活主要的來源靠父母,不努力不工作,長大而不成人,即便到了年紀依然不思進取不求上進,依靠父母來供養。還覺得父母養自己理所應當。當然這種啃老現象不光在韓國常見,在中國的這種啃老現象也比比皆是!

01、“新型啃老”在悄悄流行

在中國的父母子女家庭關係中,不缺那些一把年紀還爲子女的成家立業幫襯添錢的情況。一方面這種情況的發生和家庭關係模式相關,一直以來父母養育子女成長已經成爲習慣性的付出,即便兒女早已成年,還會在潛意識中認爲他們是需要被扶持、被照顧的“孩子”,於是寧願自己省喫儉用,也不願後輩受苦;給孩子買房子,還房貸,操辦婚姻大事等等,子女則耽於享受這種“舐犢情深”,無視父母日漸衰老的現實,只會坐享其成。

但有人認爲:“我覺得父母幫着出首付,養小孩,這不算是啃老,當然我不是說父母有這個義務,他們將你養大成人已經足夠了,沒有義務再幫你買房帶娃,但是如果有能力,幫一幫也是無可厚非的。”

他們這種觀點的支撐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現在這個年紀的父母大多數是在40多歲、50多歲、60多歲左右,他們那時正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機,機會多掙錢容易,工作穩定,不像我們這代人沒有穩定的工作,機會又那麼少,房價又這麼高,而且還要承擔老齡化的壓力以及生育壓力。

即便是月入過萬的年輕人自己也沒有能力買房買車,大多數年輕人結婚都是父母給買房支持,彩禮支持,有孩子了提供帶孩支持,這種給子女們幫持的情況應該算不上是“啃老”。

在這個新時代的背景下,這一種理直氣壯認爲父母的給予是理所當然的“新型啃老”方式悄然興起,可憐多數父母並未發覺,甚至認爲這是子女一直在陪伴自己,所以這種新形式的啃老方式又稱爲“陪伴式”啃老。

02、看看你身邊有這樣的“啃老族”嗎?

很多子女總會以一種“還沒長大的孩子”的身份,把家務全都一股腦推給所謂經驗豐富的父母,甚至有些已經有了寶寶的寶爸寶媽也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帶,自己倒輕輕鬆鬆做起“甩手掌櫃”;

也有些子女假借陪伴父母名義,住在父母家裏,靠父母供喫供喝,甚至還從父母那裏拿零花錢,全然不顧父母已經爲他們操勞一輩子,此時年紀邁邁,純靠不斷“撒嬌”來索取家裏人的資助和補貼;更有甚者,兄弟反目、子孫覬覦、惡劣騙取家裏老人的財產。

其實不管是哪種啃老方式,孩子精神長不大,這樣不僅給父母帶來巨大的生活壓力。讓雙方關係不均衡惡劣固化,更不利於年輕一代樹立獨立自主意識,擔當起應有的家庭和社會責任。

03、如何避免啃老現象呢?

很多父母在照顧孩子這方面都像是孩子的保姆,因爲孩子年紀小總擔心他們不能夠照顧好自己,所以爸爸媽媽們將孩子的所有事務都全部包攬下來。如此一來,久而久之等孩子長大了,孩子自然也早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因此,如果父母真的愛自己的孩子,那放手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偉大的愛,在孩子小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不能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一味地去溺愛孩子,讓孩子形成依賴父母的性格。不做包辦父母,父母要放手並且給予孩子動手的機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以及自理能力。

在這些啃老族家庭中,這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是非常無私的,不計較個人利益,完全爲孩子付出,這種無私,無私到讓孩子沒有責任感,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啃老族。

如何才能讓孩子有責任,有擔當,這是讓孩子能夠爲這個家庭負責,爲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前提。所以在除了自我獨立意識之外,讓孩子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擔子到底有多重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

雖然孩子是爸爸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但是爸爸媽媽要懂得,孩子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些事情他們之後會獨立面對自己承擔,爸爸媽媽也不要爲了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父母心疼孩子雖然是天性,但也要明白什麼忙該幫什麼忙需要孩子獨立一個人完成。

寄語:不光是我們以孝道作爲傳統優良美德流傳至今,甚至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中國人依然堅持敬重父母,發揚孝道。雖然我們一直在大力宣揚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希望“啃老族”們再少一點,老人能真的像個老人一樣生活!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