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條內容。

我能理解這位讀者爲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爲羣裏討論到的,大部分我都寫過的。

比如第一張,裏面涉及的“藥浴”、“藿香正氣液”,之前都專門寫過文章:

第三張裏的“抗病毒口服液”和“小兒氨酚黃那敏”,在下面這兩篇文章裏也寫到過。

第4張裏的咽扁顆粒、開喉劍,同樣可以在這篇:沒用還可能有害的兒科用藥找到相應分類。

第5張裏的物理降溫也是很多年前就解釋過。

讀到過這些文章,也理解了裏面的事實和邏輯,再看到別人在給自己孩子用這些藥物和治療時,有時候就會忍不住想說,但糾正別人的做法,也是在顛覆別人的認知,這是比較傷別人自尊的,所以很容易被別人質疑你的動機,甚至遭到反擊。

而且,在整個社會里,瞭解這些事實和邏輯的人肯定還是少數,所以纔會有像我前幾天寫的這篇《看到幼兒園孩子們帶的這些藥,我還是有點驚呆》所看到的情況,一個多月裏,一整個幼兒園,十幾次的帶藥記錄都是不合理用藥。

作爲人羣中的少數,你在羣裏糾正大家都認可的做法,顛覆的是一羣人的認知,傷害的是一羣人的自尊,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你好心勸別人,最後被羣裏的人集體嘲諷、攻擊,然後被人說“偏激”、“被洗腦”。

人的觀念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長期受環境影響所形成的,要改變固有的觀念,很難靠一次勸阻或一次爭論改變的。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我們大部分也是在自己成了別人的父母,纔開始特別關注醫療健康問題,纔開始去學習和思考,也是在一次次讀這些遵循循證醫學理念的文章,瞭解了更多的事實和邏輯,才慢慢改變,直到自己建立了循證意識,纔不再猶豫。

但對我們個人而言,即便我們建立了正確的觀念,卻未必能在一個羣裏和別人爭出什麼勝負,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遭遇嘲笑攻擊多了,然後你也開始慢慢不說了。

就我自己而言,雖然寫過非常多的科普,但在生活裏,如果別人主動來諮詢我,我會講我的看法,但我不會主動去羣裏給別人做科普,除非是工作需要,也不會和不熟的人爭論醫藥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