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常說的一句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多半用來貶低那些個頭高、大塊頭,但思維簡單的人。

一些體育特長生就常常容易“中招”,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而且毫無科學道理可言。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別讓偏見影響孩子的競爭力

美國著名的智商研究網站“IQ測試網”,曾對NBA球員進行智商測試,結果顯示平均值爲83,而姚明智商達132,在當時的現役球員中屬於“上等”智商。

事實上,先讓娃四肢發達起來,他們的大腦纔會更給力!

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錢偉長的成長經歷,就很能說明問題。兒時的錢偉長體弱多病,18歲時身高只有1.49米,連清華大學體格測試的最低線1.5米都沒有達到。

國難當頭他毅然棄文從理,改學物理系,從入學時物理僅考了5分,到順利通過“轉系考覈”,併成爲我國著名的力學專家,可謂是“文理全才”。

更讓人驚歎的是他在體育上的逆襲,爲了增強體質,錢偉長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堅持訓練,身高逆襲到1.66米,這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堪稱“傳奇”,還曾在全運會上獲得了100米欄季軍。

心理學家安吉拉·達科沃斯,表明了運動對於人格發展的作用,給廣大父母提了個醒:

① 善於控制情緒,忍耐力強;

② 不懼怕失敗,竭盡全力,直至成功;

③ 有着清晰的目標和無可比擬的專注力,責任心重。

可見,運動已經成爲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家長不能掉以輕心。而關於“四肢”和“頭腦”的關係,也是時候澄清一下了。

四肢發達的孩子,頭腦更加“奧利給”

首先,運動是一種細微、複雜的智力活動,運動會產生大量的神經元,可以幫助重塑娃的大腦。小朋友在做一些較爲複雜的運動時,同時也鍛鍊了一系列與認知功能息息相關的大腦區域。

研究顯示,運動還能加快孩子的大腦神經纖維髓鞘化,會使得神經傳導速度更快,反映更爲機敏。

其次,孩子鍛鍊越多,其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就會產生的越多,而它可以幫助海馬體進行記憶和學習,增強記憶力。

最後,運動能夠給大腦提供更多的養料和氧氣,能增強小娃的心肺功能,讓他的體力和精力更爲充沛,能夠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對智力發展很有幫助。

6歲前寶寶的運動策略,建議收藏

一位神經學家曾說,“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花足夠時間去翻滾,長大後就很難端坐在教室的椅子上”。

學齡前寶寶都適合從事哪些運動呢?一起來看下!

0~1歲寶寶:這個階段的寶寶,翻身、搖擺四肢、抓取玩具、爬行、撕紙等等,都可以視爲是他們的運動,家長不必特意強化,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如“三翻六坐七滾八爬”,適當輔助即可。

1~3歲寶寶:在教育界,從孩子2~6歲,都被稱爲是“遊戲年齡”,家長要抓住機會讓孩子們的身體迅猛發展。

對於1~3歲前的寶寶,進行有規律的、強度適中的運動即可,每天累計進行60分鐘的運動,包括結構化活動(如體能運動課程)以及非機構化的活動(親子活動、孩子之間的玩耍)。

具體運動項目推薦奔跑類,如躲貓貓、老鷹抓小雞;攀爬類:滑梯、過吊橋,練習平衡能力;障礙遊戲,如走獨木橋、探險活動、室內障礙遊戲等。

3~6歲的寶寶:可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包括跑步、跳繩、游泳、爬樓梯等運動,但此時孩子的心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不能長時間進行高強度運動,劇烈運動不能超過10分鐘。

《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建議,孩子每天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不能少於1個小時。

春季正是兒童長高“三倍速”的季節,運動不僅能爲孩子帶來健康的身體,還能幫助他們塑造一個更加聰明的大腦,快動起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