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放繩,一定要踩穩、栽實、栽好……"一大清早,47歲的王小紅和他的隊員像往常一樣,扛着鋤頭來到這片垂直陡峭的"戰場",在光禿禿的懸崖峭壁上種下一棵棵樹苗。抬眼望去,黃河兩岸曾經貧瘠的荒山大部分已被一片蒼翠的側柏覆蓋。

宜川縣專業造林隊組織隊員在懸崖上種植側柏。採訪對象供圖

"沒種樹之前啊,山,都是荒山,幾乎看不見整片的綠色,隨便下點雨,山上的泥石流就全部滾了下來。"站在山坡上眺望,王小紅頗爲感慨。"1999年開始,國家號召退耕還林、封山禁牧,所以我就想着成立造林工隊,無論如何要啃下山坡造林這塊‘硬骨頭’,讓我們的家鄉綠起來,爲子孫後代留下好生態。"

宜川縣專業造林隊組織隊員在懸崖上種植側柏。採訪對象供圖

爲了治理黃河兩岸的水土流失,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堅持懸崖造林十餘年。作爲宜川縣第一支專業造林隊隊長的王小紅,憑着一身在懸崖邊種樹的"硬功夫",17年間帶領隊伍在黃河兩岸種樹400多萬棵,曾經黃土飛揚的禿山荒嶺終於綠了起來。

宜川縣專業造林隊組織隊員在峭壁上種植側柏。採訪對象供圖

"2004年,隊伍剛成立時只有四五個人,懸崖種樹的經驗和技術並不成熟,人少,又欠缺經驗,困難很大。"王小紅告訴記者,爲了能儘快上手,他帶領隊伍到外地學習相關經驗並慢慢摸索,逐漸掌握了懸崖種樹的技巧。

宜川縣專業造林隊正組織隊員在懸崖上種植側柏。採訪對象供圖

懸崖種樹,危險時刻伴隨。"在平原上種樹,一個人一天能種60棵,可在陡峭的懸崖上只能種七八棵樹。"王小紅說,有些懸崖垂直高度三四百米,隊員要掛着繩索,用雙腳緊緊扒着地面作業,受傷再平常不過。

"我年輕,一般都是去比較突出和陡峭一點的地方種樹,手腕傷了、腳踝裂了都是常有的事。"造林隊隊員郝磊說。作爲造林隊中相對年輕的隊員,郝磊自然承擔起了較爲危險的任務,面對這份職業帶來的未知與危險,他並不在意。"我們從沒想過放棄,只希望以後山能綠起來,野生動物也能多起來。"

宜川縣專業造林隊組織隊員在懸崖上種植側柏。採訪對象供圖

年復一年的堅持,懸崖造林的隊伍不斷壯大。目前,王小紅所帶領的這隻專業造林隊已發展到30多人,宜川全縣已成立了8支專業造林隊,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種了這麼多年,把‘黃山’變‘綠山’已經成爲了我的夢想。"看着山坡上剛入土的幼苗,王小紅動情地說:"希望能再幹20年,親眼見證這些綠色的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讓黃河兩岸真正綠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