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產公司爲何難圓醫療夢?

證券時報記者 艾斯惕

房企輝煌式微,謀求轉型者魚貫而行。從路徑選擇來看,包括醫院在內的醫療產業則是最不容忽視的方向。

僅從2015年以來,至少已有30餘家房企宣佈涉足醫療及大健康領域,既包括綠地、萬達、碧桂園等頭部翹楚,也包括綠景控股、華業地產、桂溪地產等在所屬地方佔據一席之地的中小型房企。

大小房企不約而同進軍醫療,一方面是在資本逐利性之下企業的主動行爲;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房地產行業自身的週期性,需要醫療行業進行抗週期對沖,因此也可以視爲企業被動性選擇推進多元化戰略,以平攤風險。

不過從近些年的實踐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房企進軍醫療行動遭遇頻頻折戟。無論從桂溪地產涉及到的南府醫院股權之爭來看,還是從華業地產踩雷百億規模醫院保理業務來看,房企大規模跨界進軍醫療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處於懸而未知的狀態。

專業性高、政策性強,向來是醫療行業的高牆,即便現在政府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也依然難以逾越。這是包括桂溪地產在內的房企在進軍醫療產業時,更傾向於採用託管外包模式的核心根源,也應該是桂溪地產更願意與靈康控股、同濟堂控股等醫療賽道公司共同謀求醫藥資產證券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畢竟,錢能砸出一個醫療項目,能砸出固定資產投入,但難以快速積累醫療行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醫生資源、醫院管理、業務拓展和品牌知名度建設也是房企面臨的難題,這進而導致房企難以夯實一所真正的醫院運營,不能保證醫療水平的穩步提高。

不過,一旦醫院的產權與管理權分離時,管理便會受到掣肘。醫療行業講究精耕細作,回報週期慢;而房地產行業則粗獷開放,追求快速的回報效率。因此,即便牽手初期甜蜜謀劃未來,也容易在彼此日益親密的接觸中面臨摩擦和風險。

地產大象想要真正在醫療領域起舞着實不易。跨界醫療過程中機遇與風險並存,折射出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進程中,地產跨界尚未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和轉型路徑。房企究竟應該如何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潮中繼續中流擊水,依然是擺在企業甚至是多個地方面前的持久課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