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未來五到十年AR、VR將成爲主流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Eric

來源:硅兔賽跑(ID:sv_race)

VR/AR熱潮又回來了。

據《IDC全球增強與虛擬支出指南》統計,去年 VR/AR市場全球規模在120.7億美元,同比增長43.8%。

今年3月,全球XR行業共完成19筆融資併購,國內6筆,國外13筆,總額約爲3億5206萬美元。與2月相比,3月融資總額呈井噴趨勢,增長了兩倍多。

國內一衆佈局VR的公司也頻頻獲得融資,比如愛奇藝VR完成數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歡創科技完成8000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玩美移動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等。

沉寂數年,再次迴歸,或許是因爲VR/AR將成爲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的技術載體。

元宇宙掀起資本熱潮

最近,有一個概念火遍全球資本圈——Metaverse,中文名叫元宇宙。

3月10日,美國一家以元宇宙爲理念的沙盒遊戲平臺Roblox上市後,市值超過400億美金,轟動整個資本界。因爲僅在一年前,它的估值纔不過40億美元,足足翻了十倍,像這樣“威猛”的獨角獸已經不多見了。

Roblox前腳剛上市,國內沙盒平臺研發商 MetaApp 也宣佈完成C 輪融資,數額達到 1 億美元,有人將其稱爲“國內元宇宙行業的最大單筆融資”。

緊接着,4月13日美國遊戲開發公司Epic宣佈獲得10億美金融資,估值達到287億美元,比去年八月173億美元的估值上漲了65.9%。Epic方面表示,籌得的資金主要用於開發元宇宙業務。

另外,國內外還有大量的公司蜂擁湧入元宇宙賽道。比如,前不久,語音社交平臺soul,強調自己的定位是社交元宇宙;4月12日,英偉達CEO黃仁勳宣佈將佈局元宇宙業務。

當元宇宙在資本圈和創業圈開始攪起聲浪時,一個直擊靈魂的拷問是,它究竟是什麼?恐怕跟比特幣橫空出世時一樣,許多人腦袋都浮着大大的問號。 

簡單說,“元宇宙”其實出自一本1992年出版的美國科幻小說《Snow Crash》,中文名叫《雪崩》。裏邊講到,“元宇宙”是一個與現實生活平行的世界。

利用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等技術後,現實世界可以一一投射到元宇宙。你也能夠變身數字化,從而在在那裏擁有一個網絡分身。 

在元宇宙裏,人們可以做現實中能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你可以在那裏喫喝玩樂、工作結婚,跟現實中沒啥兩樣。

同時,你又能找到現實中沒有的體驗——如果你是一個失去雙臂的人,可以在那裏體驗打籃球;你還可以創造出一個在現實中已經死去的人,讓TA在元宇宙裏永久地“活”下去。

元宇宙與現實世界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互通的。比如說,你在虛擬世界裏賺到的錢、申請的專利,都可以轉到現實使用。

看到這裏,許多人恐怕已經想到了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那部電影《頭號玩家》。其中,男主戴上VR設備後,瞬間進入另一個虛擬世界——綠洲。

綠洲有些像我們所說的元宇宙,在那裏男主變身帥氣的賽車王、認識了新朋友,與反派鬥智鬥勇後贏得獎金。摘掉VR設備後,他又回到了現實變成普通青年,還與綠洲裏認識的朋友“面基”,多少有些“網友見面”的意味。只是,綠洲裏的沉浸感體驗比現在的網絡更強。

關於元宇宙,Roblox CEO Baszucki下了一個定義,其至少要滿足8個關鍵特徵:

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其中,文明是最終發展方向。

這一次,Roblox之所以備受資本關注,主要還是因爲許多人認爲它具備了元宇宙的部分特徵——身份、朋友、經濟系統。

比如,它是一個UGC(用戶生成內容)沙盒遊戲平臺,但與一般沙盒遊戲不同的是,它主要提供開發遊戲的平臺和工具,讓玩家自己製作遊戲,並且能獲得分成。玩家生產出的源源不斷的新遊戲,又能來吸引新用戶,像滾雪球一樣往後循環和累積。

也就是說,Roblox本身不創作遊戲,全靠玩家影響整個遊戲生態,沒有人知道它會長成什麼模樣。這樣下來,它就會形成一個簡單的經濟系統。

另外,去年12 月 14 日,Roblox還收購了數字虛擬形象初創企Loom.ai,試圖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將玩家轉換成虛擬形象,這樣能帶來更強身份感,從而幫助玩家形成更好的朋友關係。事實上,其數字分身、虛擬場域特色和交易模式從 2004 年開始就在搭建了。

另一家同樣受到資本熱捧的遊戲公司Epic,其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表示這次融資後加快打造遊戲《堡壘之夜》、《火箭聯盟》、《糖豆人》中的社交體驗。

去年4月,美國饒舌歌手Travis Scott在沙盒遊戲《堡壘之夜》中,舉辦了一場線上虛擬演唱會,有超過1200萬名玩家參加,創造遊戲史上音樂現場最高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記錄。

這場演唱會總共只持續了10分鐘,但其中逼真的人物建模、驚豔的遊戲場景特效,帶給玩家的沉浸感都是前所未有的。有人說,除了在陸地上演唱,Travis還把玩家帶到深海、太空中,視覺奇觀充斥整個屏幕,比在現場觀看演唱會還要過癮。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Roblox、《堡壘之夜》具備了元宇宙的部分特徵。

但嚴格意義上說,它們並不是完整的元宇宙。

要真正造出一個元宇宙,關鍵是要有能自我學習的虛擬人。

元宇宙中的虛擬人

前面有說到,元宇宙應該具備8個特點,文明是其最終的發展方向。

衆所周知,文明的誕生是一個演進過程。因此要想讓元宇宙發展出文明,必須有虛擬人的存在——它們不同於現實世界的人,而是數字世界裏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綿延不斷地生存和發展。

有人可能會聯想到CS、喫雞遊戲裏的NPC(非玩家角色),也就是不受真人玩家控制的角色。它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虛擬人,能夠跟真實玩家互動。但從最根本上來看,它仍是人工設計好的產物,並沒有自我學習的功能。 

今年1 月 21 日,Fable Studio 的 CEO Edward Saatchi發表了關於元宇宙和虛擬人的看法。他認爲虛擬人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像《她》或《銀翼殺手2049》中虛擬人的複雜性和自我意識。

2013年,有一部名爲《她》的美國科幻電影上映。這部電影講了一個未來人與虛擬人相愛的故事,引起熱議。

主人公西奧多是一位信件撰寫人,在結束一段婚姻後一直沒走出來。一次偶然機會,他遇見了AI系統OS1。OS1的化身薩曼莎聲音很溫柔,而且體貼又幽默。結果,西奧多與薩曼莎很快陷入愛河,來了一段“人機戀”。

在《銀翼殺手2049》,男主角K的女友Joi,是華萊士公司製作的虛擬人,只能從家裏的投影裝置中透射出來。她長相甜美,很貼心地照顧K,給他鼓勵和支持。

雖然是電影裏的AI產物,但薩曼莎、Joi比有的人類還要有血有肉,完全具備複雜性和自我意識。

事實上,這些電影中關於元宇宙裏的虛擬人的幻想,在現實裏已經開始發生。

比如,在Instagram上擁有幾百萬粉絲的虛擬偶像 Lil Miquela,是由洛杉磯一家專注於AI的初創公司 Brud 開發的。很多人以爲她是現實中存在的人,因爲Miquela的形象是完全寫實的:

開發團隊爲她打造了一整套現實世界中應該有的真人形象,比如她是一名住在洛杉磯的 20 歲巴西西班牙混血女孩,同時還是模特和歌手。她擁“自我意識”,支持黑人維權,並曾公開表達對川普的厭惡,還和真人談了一場戀愛。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Brud直接讓Miquela以活生生的受訪者的角色出現,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產品。

這樣的虛擬網紅還有很多,比如由日本3D 影像公司 ModelingCafeImma設計出來的Imma等等。

在這些逼真的、能“自我思考”的虛擬人背後,是AI、XR等技術在不斷成熟、爆發。

比如,英偉達最近推出了Maxine(一種AI視頻會議平臺),這個平臺能分析一個人的臉部,然後通過算法進行動畫處理形成數字模型。這個模型可以實現動態效果,例如模擬的眼神交流和實時語音翻譯。 

當AI、XR技術愈發成熟後,虛擬人的形象會隨之愈發具有沉浸感和自我意識。而現實世界的人們,也會更容易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數字化”,真正意義上進入元宇宙的虛擬世界。

在那裏,我們現實中的人與虛擬人沒有太大區別,因爲呈現出來的都是數字化形象,交流也都是通過文本和語音等方式。

最大的不同是,現實人相比虛擬人會具備更高維度的邏輯思考能力,但它也終將會在AI技術的成熟下不斷縮小。

當現實人與虛擬人共同在元宇宙互動、交流時,文明的苗子就被種下,元宇宙也就會朝着更高階的維度發展。

兩大社交巨頭的元宇宙佈局

想象一下,如果堪稱變革性的元宇宙真的逐漸成形,誰會首先感到不安?

自然是在線社交平臺。

因爲元宇宙讓更多新的社交新形式成爲可能,比如進入真實地進入虛擬世界發現新朋友,舊有的社交形式必然會受到衝擊,甚至淘汰。

所以,我們能看到,國內外對“元宇宙”概念佈局最強的,正是兩家以社交爲基石的公司——Facebook和騰訊。

據說,《雪崩》是 Facebook 管理層的必讀書,其CEO 扎克伯格更是對虛擬現實異常狂熱。

2014年,Facebook以二十億美元高價收購了虛擬現實公司 Oculus。作爲一個社交平臺,Facebook本身與虛擬領域的交集不深,但在Facebook看來,Oculus的虛擬技術開闢了全新的體驗和可能性,在遊戲、生活、教育、醫療等多領域擁有廣闊的想象空間,甚至能改變整個世界。

收購Oculus五年後,在2019年的OC6大會上,Facebook發佈了VR社交平臺《Facebook Horizon》,並於去年正式推出,這被外界認爲是其向元宇宙邁出的重要一步。

從一些方面來看,Horizon頗有幾分元宇宙的影子。比如在Horizon中,用戶可以創建角色,和朋友聚會、娛樂,每個人都有能力構建建造自己的活動。

在Facebook看來,Horizon提供給玩家沉浸式的VR世界和在線社交服務功能,能改變目前在線社交中僅能通過文字、圖片、語音互動的侷限性,還能改變過去VR應用的“孤獨感”,也就是單人單機的尷尬場面。

目前 ,Facebook 全公司五分之一的人力都投入在了 AR/VR 業務上。可以說,它是決心爲未來下注。

另一家典型社交公司騰訊,也已經在元宇宙的概念上深度佈局,方式主要是投資。

最近融資引起外界注意的Roblox和Epic,背後其實都有騰訊的影子。

2012年,騰訊花費3.3億美元購入Epic 40%的股份。目前,這部分股份的估值約爲115億美元,增長近35倍。而且,Epic Games已屬騰訊集團的聯營公司,且騰訊有權在Epic Games董事會提名董事。另外,在去年2月Roblox 1.5億美元的G輪融資中,騰訊也位列投資方名單中。

事實上,騰訊眼中的下一代互聯網,同樣跟“元宇宙”息息相關。

去年12月,騰訊掌舵人馬化騰表示,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過去,下一波升級是全真互聯網。 

全真互聯網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含義,按照馬化騰的說法:“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

顯然,全真互聯網與“元宇宙”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騰訊集團副總裁、AI LAB院長姚星離職創業,創立元象唯思。這家公司以VR業務爲導向,同時也帶有全真互聯網標籤。

可以說,Facebook、騰訊都已經感觸到元宇宙的腳步聲,都在提前佈局。

眼下,縱觀最近整個國內外資本圈,與元宇宙相關的VR/AR融資和支出密集發生,且勢頭越來越猛。

雖說,各家科技企業在弄的元宇宙,還不是最純正的,也還無法做到如電影《頭號玩家》、《她》中那樣的真實體驗,但虛擬現實的浪潮必然是不可阻擋的。

當現實足夠嚴苛、孤獨成都市人常態時,誰不想在那個心中的元宇宙裏,放飛自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