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羽毛球的单打有效区域是一个比较窄的长方形,两侧方向上面,内侧线是边线,无论发球或者击球都是一样。

双打的击球区域是整个全部场地,只要球落在界内就算得分。

但唯一奇怪的是,双打的发球线是靠近内侧的底线,而不是外侧。如下图,发球者只有发在图中的绿色区域范围内,才能有效得分。

照理来说,不应该是双打对于场地的覆盖度会比单打的要高么?为什么不直接设置后场底线为发球有效呢?

先说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的体育规则制定都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第二则是增强观赏度。

打羽球的朋友应该知道,双打的站位很重要。防守的一方一般是平行站位,而进攻的一方则是前后站位。

打羽球的朋友应该知道,双打的站位很重要。防守的一方一般是平行站位,而进攻的一方则是前后站位。

那么在发球的时候,发球方是进攻方,而接球方是防守方。由于双打的规则限制,接发球方很容易因为一个快速的、直冲后发球线的发球,造成接发球方的站位从平行站位变成前后站位。

这时候防守方的阵型瞬间被打乱,很容易被发球方找到配合上的漏洞,也很容易被发球方成功应用"追着相对较弱的那个人打"而持续丢分。

这样解释一下大家应该很明白了,因为双打中,发球方的优势较大,为了避免接发球方处于明显的下风,解决方法就是缩小有效的接发球区,从而降低发球方的优势,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我们不妨脑补一下,如果取消双打发球线会怎么样?

没有双打后发球线限制以后,偷后场就不会出界而且线路大大延长。

这对于身形较矮小的运动员非常不利,因为站在发球线前接发球将无法顾及后场,如果站在中间又失去了抢网扑球的机会,失去了优势的接发球方无法放网必须起高球接发球选手左右为难,发球选手的优势极为明显。

这样一来,发球方的后场选手可以轻松地获得进攻机会。而对于接发的一方而言,每一次发球,接发球一方都会处于巨大的劣势中。最后小快灵的选手集体消亡,身高手长进攻好的选手成为主流,羽毛球双打最后失去了多样性和战术性,变成了一味追求身高的游戏,那还有什么好玩的?

说完双打我们用单打来反证这个规则的正确性。

现在的单打,男性运动员一般都发反手小球,而女性大部分发高远球,都是一个道理。因为单打的发球攻击性远低于双打,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要顾那么大的场子,是无法像双打那样不顾身后的区域进行压迫性发球的,所以单打的发球方优势本来就不明显,后发球线和边界就可以合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