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上課日的早上8點多,稚嫩的歌聲都會從江西井岡山毛澤東紅軍學校傳來。

中午,曾前往上海等多地演出的合唱團會在學校初中部4樓準時排練,代表曲目之一就是著名的《映山紅》。排練間隙,老師隨手彈奏旋律,孩子們便能跟唱起不同的紅色歌謠,歌聲輕快明亮。

五四青年節前夕,沿着滬昆高速,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報道團隊走進革命搖籃江西井岡山。在這裏,隨處可見紅旗黨徽和有關革命精神傳承的雕塑、標語。在綿綿的細雨裏,井岡山杜鵑花節正在舉行。課前,孩子們的歌聲在井岡山毛澤東紅軍學校的古樟樹旁迴盪。

紅色,是井岡山的底色。在團井岡山市委書記何龍看來,紅色文化、紅色德育也融入了井岡山學校的日常。

學校的走廊裏掛着一個個牌子,上面講述着井岡山的紅色故事,比如八角樓上的燈光、挑糧小道上的扁擔等。這裏的班級則以紅一連三班、紅七連二班等別具特色的名字命名。

傳承井岡山精神也是學校教育的題中之義。井岡山毛澤東紅軍學校四年級數學教師陳平梅是中共湘贛邊界第一屆特委常委謝桂標及其弟弟謝繼鳳、謝繼凰3位革命烈士的侄孫女,同時也是《井岡紅謠》的核心傳承人。陳平梅花了數十年挖掘、整理革命歌謠和背後的故事,出版了兩本書,還在日常教學之餘教孩子們唱紅謠,講紅謠背後的故事。

何龍是土生土長的井岡山人,他深知,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堅決不能用灌輸的方式。“要符合孩子的認知程度,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瞭解革命故事,感受井岡山精神。”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常常唱起的講述紅軍故事的童謠,何龍覺得,兒時難忘的記憶就這樣一點點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裏逐漸得到呼應,讓他“將紅色精神刻進了基因裏”。

爲了讓紅色文化更好地浸潤師生,井岡山市將紅色德育“放在平時”。團井岡山市委招募培訓感興趣的學生做紅領巾義務講解員,還爲他們準備了紅色文化長廊和相關的實踐基地。孩子們還能通過參加中小學生小講解員比賽激發熱情,理解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這些小小講解員的身影常在課餘時間出現在紅色景點,給遊客帶來驚喜。

陳平梅的女兒就是小講解員中的佼佼者。不管颳風下雨,小姑娘都堅持做好義務講解員。在陳平梅看來,這不僅能鍛鍊女兒的交流能力,更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傳承。

傳唱紅色歌謠是另一種傳承。井岡山紅軍學校四年級學生尹鴻軒學會的第一首革命歌謠就是《映山紅》。在他的理解裏,應該“深情地唱”,才能表達好革命先輩的故事。與他同年級的鐘禹涵在一年級時就學會了《紅星歌》。她那時還不懂,只是跟着唱,但是老師講述的潘冬子的故事,讓她感受到了堅持和信仰的力量。

合唱團的骨幹團員之一、七年級學生鍾靚很喜歡這些紅色歌曲。在她難過時,這些歌曲總能讓她“感受到一種慰藉”。她說:“井岡山精神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就好比唱紅歌,也是需要無數的下一輩去傳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陳卓瓊 李若一 見習記者 魯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