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彼岸,北京時間5月2日凌晨1點30分,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拉開帷幕,而在中國上海,由興證全球基金主辦的“2021年度巴菲特股東大會中國投資人峯會”同樣如約而至。

隆基股份創始人與總裁李振國、科沃斯集團董事長錢東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與經濟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涵、君和資本創始合夥人與董事長安紅軍、寧泉資產執行董事楊東等多位大咖參與分享。他們都帶來了哪些精彩觀點?券商中國記者帶您一睹爲快。

隆基創始人李振國:邁向碳中和的四大階段

隆基股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在峯會上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李振國表示,從今天邁向碳中和大概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非物理性的政策面形成與現有靈活調節能力市場化需求側響應非物理側的調整,最大限度接納清潔能源;第二個階段是大力發展抽水蓄能以及改造,可讓渡出10到15年的空間;第三個階段是新能源+儲能以及早期的水電還有抽水蓄能調節,形成新型電力系統,形成脫碳;第四個階段是氫的引入,除了電力系統是碳排放是一個因素,非電體系佔的碳排放更大,不引入氫沒辦法進入到深度脫碳。

科沃斯股份創始人、董事長錢東奇表示,智能家居是在房屋場景,用有線或是無線的方法,把設備連接起來加以控制,讓居住者的飲食起居、休閒娛樂更健康、安全、舒適、便捷,而科沃斯這個品牌目前是從單點智能開始,在每一個單個的應用場景做好做透。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在峯會上表示,從中央的定調以及經濟發展的方向上來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增長,變化趨勢很確定。

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陳錦泉表示,重溫巴菲特的智慧和經驗沒有老化,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企業纔是真正好的投資。他認爲,中國經濟經快速發展使得產業的變遷非常激烈,過去三年、五年買過的很多公司從300億、500億市值成長爲幾千億,中國經濟和行業格局沒有就此定格,把握經濟結構和技術變革的方向,深刻研究企業未來發展,實現動態管理是更務實的方向。

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探討

第一個圓桌分享主題爲“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探討”,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君和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安紅軍 、 理成資產首席執行官吳聖濤、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研究部總監、基金經理董承非、興證全球基金基金經理喬遷。

楊東指出,“我們還是要經常對市場保持敬畏,市場是很難預測的,在投資中我們還是要保持這種保守的態度,我經常聽到有些同事的說,某個企業未來5年時間高增長沒有問題。千萬不要高估自己,從在人類的歷史上看,預測成功率並不是那麼高,有很多預測都是無效的。因爲很多時候就算是企業一線管理層也不能說一定看清楚明年的情況。引用巴菲特的話,‘投資中一定要留好安全邊際’。”

對於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格局,楊東表示,目前的造車新勢力,還有暫時領先的特斯拉、比亞迪,我們也看到了小米要造車,以及華爲、蘋果這些重量級選手都加入混戰,大家都看到了汽車這麼大的市場,它的蛋糕要重新開始劃分,建立新的秩序。未來蛋糕重新劃分後,怎麼分、每家分多少、誰能找到什麼位置、分到怎樣的份額,很多都是未知數。

“其實技術路線的競爭,包括企業競爭,很多時候就跟達爾文進化論中說的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是說技術最領先的,也不是說誰最努力,誰投入最大,甚至也不是說誰有先發優勢就一定是贏家,一切都是充滿變化的。”楊東說。

安紅軍表示,“芒格講過信譽和正直是人們最重要的財產,我認爲即便在投資行業最重要的也是人品。雖然可能地域間有些文化不一樣,打法不一樣,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個人人品、口碑、品牌的認可,這在哪個行業都是不變的。”

安紅軍還談及優秀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他認爲有四點:第一個要有家國情懷,巴菲特也講過,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靠做空自己的祖國來賺錢;第二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和宏大的格局;第三是要能夠團結一批人,組建優秀的團隊。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羣人才可以走得遠,所以說作爲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定要具備識人用人的能力,具備團結人、組織人,能夠共同分享的能力;最後要具備堅韌的品質和勤奮,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智商情商固然重要,在最重要的是逆商,要有那種屢敗屢戰的勇氣和決心。

對於時常反思這件事,董承非表示,一方面是自己性格使然,另外一方面也覺得這是在行業裏能夠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這個行業是面向未來的,要對未來進行預測,但未來又是不確定的,這就需要從歷史中的經驗教訓來指導我們、修正對未來的預測,提高對未來變化預測的勝率,通過反思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市場。

喬遷則表示,她的投資方法論是,資金的投資目標是要在長期的維度獲得比較合理的超額收益。在這個基礎之上的話,在公司的文化裏受到的影響非常深。在長期主義的思想上,控制風險是非常重要的。要“先守後攻”,守住投資的風險和底線,再去尋找超額收益,這是她投資方法論中很重要的底線思維。具體到日常的方法論,我們自下而上,希望能選擇到優秀的個股,分享到企業的成長和回報。

對於什麼是好的商業模式這個問題,她表示,“我們過去看到非常多的商業模式是曇花一現的,而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這個企業創造了社會價值,纔有長期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不用靜態的看一個商業模式叫做好或者壞,比如資產重看上去沒有那麼好,某些公司看上去比較輕,就是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區分好壞的背後,其實是企業保持先發的優勢能力有多大。”

新經濟的機遇與挑戰

第二個圓桌分享以新經濟的機遇與挑戰爲主題,睿郡資產執行董事杜昌勇、景林資產合夥人、基金經理蔣彤、常春藤資產創始合夥人、首席投資官黃勇、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謝治宇參與討論。

杜昌勇指出,從資金、資產配置角度來說,過去房產是資產是配置的主要方向,未來要堅持“房住不炒”,未來便一定是權益的時代,也只有權益市場才能承接這個體量。

蔣彤談及未來5到10年的中國的產業機遇時表示,未來看好製造業、2C互聯網、服務機器人和新能源。她認爲,未來在製造業的基礎上疊加了數字化、智能化和自動化,而且有高研發的投入,未來三大要素都是對製造業有幫助的,所以整體競爭力會非常強。

黃勇表示,一個公司到底有沒有長期的提價能力,是我們在看長期競爭力的時候最首要問的一個問題。他舉例,比如典型的白酒行業,是一個非常好的、符合我們標準的行業,所以我們長期持有很多白酒股,因爲看重這個行業的特性。從長期角度看,我們最看重的是一個公司的產品議價能力。

謝治宇則表示,早些年裏,A股市場炒概念非常普遍,這幾年完全炒作的情況相比以前減少了,核心在於大家對於真實性的判斷比以前要求多了,比如談到新能源車或者光伏這種未來有強大需求、巨大市場空間的行業時,現在大家最普遍的做法一定是找這個行業當中最核心、最具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不是找一個概念下面市值最小、彈性最大的公司。

針對基金經理管理邊界的問題,他認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上限取決於他們可以投的公司的體量,這也是爲什麼美國的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比國內市場大很多的原因,只有企業家把公司做大做強大,我們能夠接觸到的企業質量足夠大,能容納足夠多的投資,基金經理的投資空間才能拓展。    

第二從自我修養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管理邊界,這個過程是隨着不停的學習來拓展,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我們對中國整體經濟非常有信心,相信經濟體量會越大,我們的企業會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我也相信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規模還是會擴大。”謝治宇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