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程璨

年輕科研人員在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旁工作。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供圖

本源量子年輕科研人員正在調試控制系統。本源量子供圖

聯想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和研發基地。合肥經開區供圖

蔚來汽車合肥先進製造基地。合肥經開區供圖

合肥維信諾“柔性摺疊顯示關鍵技術研發團隊”研發的高端柔性OLED面板產品。受訪者供圖

在安徽不少城市的醫院裏,都能見到一幕“科幻”場景:一款無接觸式自助掛號機,其屏幕畫面懸浮在空氣中,使用者不需與設備接觸,直接在空氣中點擊,就能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程序。

這款“黑科技”是東超科技創始人、中國科大畢業生韓東成和範超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歷經3年打磨,終於轉化成產品,當下的疫情防控讓它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據韓東成介紹,團隊成員仍在埋頭升級技術,開發新的應用場景。“我們在研發基於激光電離空氣的三維空中成像技術,將其拓展到車載用品、智能家居、軌道交通等領域。在光學領域繼續深耕原始創新。”

近年來,昔日的農業大省安徽着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目前,安徽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8559家,較上年淨增1923家,增幅達29%,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像東超科技這樣的高新企業應運而生,一批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業者在此建功立業。

--------------

科研接力讓原始創新厚積薄發

安徽近年來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這其中,不能不提安徽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下的“傾城之戀”:50餘年來,安徽爲中國科大辦學提供有力保障,而一代代科大人點燃安徽的創新之火,原始創新在這裏厚積薄發。

經過20多年研究攻關,去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大教授潘建偉和同事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其速度比谷歌發佈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100億倍。這一成果使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

在量子物理研究領域,這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年輕團隊。80後的陸朝陽教授至今記得,大三時,正在選擇碩士研究方向,在一次校園聚會上結識了歸國不久的潘建偉老師。當潘建偉向一批本科生描繪起奇幻瑰麗的量子世界時,他立馬受到了感召,隨後將專業方向鎖定量子物理研究。

2008年,陸朝陽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在此期間,他首次實現了單電子自旋的非破壞性測量,爲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基礎性難題。

2009年的一天,潘建偉在北京參觀完“復興之路”主題展後,給大洋彼岸的陸朝陽發去了短信:“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早日歸來,爲民族復興作出貢獻!”陸朝陽與老師潘建偉有了“君子之約”——學成即歸,報效祖國。

隨着陸朝陽、陳宇翱、彭承志等青年學者紛紛全職迴歸潘建偉團隊,他們對光量子操縱方法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在基礎理論研究中進行最前沿的探索,把成果轉化爲實際運用。這個時代需要仰望星空的年輕人,我們應當勇於擔當、甘於堅守。”陸朝陽說。

同樣畢業於中國科大的劉慶峯是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領域堅定的“探路者”。1999年,26歲的劉慶峯帶領十幾名同學創立科大訊飛公司,後來成爲國內第一家大學生創業的上市公司。

縱觀科大訊飛的奮鬥之路,“頂天”和“立地”兩個關鍵詞貫穿始終。平均年齡29歲的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團隊是一支“明星團隊”,在連續10多年保持智能語音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同時,創新研發了人機語音交互、個性化學習、智醫助理等多個“黑科技”系統。

“智醫助理”能根據醫患對話內容,迅速生成電子病歷並給出診斷意見,醫生能通過系統查看病人病史,查詢相似病例、臨牀指南和對症藥品。據團隊負責人賀志陽介紹,爲了讓系統更接地氣,團隊小夥伴們走出實驗室,一頭扎進鄉鎮衛生院,瞭解使用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完善,確保系統真正成爲基層醫生的工作夥伴。

目前,科大訊飛已成爲“中國人工智能國家隊”一員,並持續拓展行業賽道,推出覆蓋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司法、智能服務、智能汽車等多個行業的智能產品。

“假設科大訊飛是一棵樹,那麼科研就是我們的根,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失去了持續成長的動力來源。”劉慶峯總結道。

以產業鏈帶動人才鏈,共築人才高地

位於合肥包河經開區的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正在測試的5G自動駕駛微公交具備手動駕駛、遙控駕駛、遠程駕駛與自動駕駛4種控制模式,荷載14人。而微公交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激光雷達、感應器等核心零部件,均爲園區企業自主研發生產。

近年來,安徽圍繞車、路、雲、網、圖五大關鍵要素,加快項目招商和人才引進。今年初,在國內率先實現無人駕駛產品化的科創企業“智行者”落戶園區,產品定位於無人駕駛清掃車和物流車。

“我們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均爲90後,目前計劃分階段把研發測試中心、組裝生產基地、區域營銷及運營中心等業務板塊逐步佈局至合肥包河區。”智行者商務總監周紹洋分析,園區整車廠及上下游企業發展成熟、產業鏈完善,是吸引公司落戶的主要優勢。

去年4月,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經開區先進製造基地。今年4月7日,蔚來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創造了行業新速度。目前,這裏集聚江淮汽車、蔚來汽車、江淮大衆、星凱龍客車4家整車製造企業,陸續培育、引進70多家零部件企業。

該區借力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在車輛工程、電氣自動化等專業領先的科研團隊,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同時與天津大學、哈工大等外地科研院所合作,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合肥新能源汽車、淮北陶鋁新材料、蕪湖智能機器人、阜陽太和經開區現代醫藥……近年來,安徽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通過“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創新做法,讓一批批本地企業上升爲行業龍頭。

2013年8月,安徽省政府與國家工信部共建項目——“中國聲谷”正式落戶合肥。作爲全國首個AI國家級基地,其通過投資、招商、孵化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項目聚集。

中國聲谷運營單位總裁祁東風介紹,近年來,中國聲谷以人工智能產業鏈爲中心,通過“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路徑,構建起“大創客”帶動“小創客”的產業集羣發展模式,讓開發者共享運營平臺和渠道資源。

合肥維天運通公司是中國聲谷的“新夥伴”,2020年正式入駐。該企業用了20年時間將中國大部分卡車司機信息整合歸結在隱形的“大網”上,實時瞭解卡車位置、共享物流信息,形成了“網絡貨運+車後服務+供應鏈金融”爲一體的網絡貨運支撐平臺,併爲卡車司機搭建互助交流平臺。

“中國聲谷的特色是產業集羣,這就意味着它和不同產業結合度更高,能加快數字化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合肥維天運通公司董事長馮雷說。

人才培養爲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只有構建有利於青年人才成長的環境,科技創新才具有“源頭活水”,產業發展纔有不竭動力。

2017年,訊飛大學成立,爲員工建立管理技能和專業能力“雙通道”發展體系。在科大訊飛,尊重年輕人才、重視培養後備幹部蔚然成風。人力資源部門規定:30歲及以下基層後備幹部比例不得低於公司人數40%。35歲及以下中層後備幹部不得低於40%……

劉慶峯一直強調,要以企業爲主體,建立產學研用互動的創新體系,爲此科大訊飛獨資創辦了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該校藉助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和產業優勢,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深入企業調研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發AI實驗平臺、數據標註平臺、深度學習平臺等,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工程能力。

2018年6月,該校成立安徽首個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探索以能力爲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執行院長周鳴爭介紹說,“我們開設計算機視覺方向和機器人智能系統方向的專業,強化企業所需的應用開發知識,要求學生畢業設計儘量來源於企業真實項目。各專業實踐學分佔比超30%。”

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夏娜同樣深感“產教融合”的重要性。據他介紹,2020年,華爲“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落戶該校,將華爲的鯤鵬、昇騰處理器、華爲雲的技術內容融入計算機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

“人才培養最後的‘昇華階段’針對大四學生和研究生,引導他們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指導其開展高水平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新技術。”夏娜說。

不僅在省會合肥,即使在皖北縣城,作爲安徽省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太和經開區,也在通過“校政聯姻”的模式,主動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6個科研實驗平臺,破解人才培養問題。目前,企業紛紛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其中2家設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家設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