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楊鳴接受新華社獨家採訪,大致歸納一下談了三個方面:

一,經驗、細節,執行力

第一場賽前外界說遼寧實力強,板凳深度深,我給球員解壓,廣東球員場上自如,這就是經驗,第二場對方心態有了變化,遼寧幸運贏球。第三場再一次經驗起了變化,"看不見摸不着"的經驗起了作用,加時賽遼寧開場連續丟籃板,眼見奪冠的機會一點點溜走。

"隊員們在場上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我們最後輸在了加時賽的細節和執行力上,這是成長的代價。"

二、是很多主力隊員有傷,再新加入外援等隊員存在磨合,遼寧的困難比廣東多。

三、說自己做教練感謝球員的支持,自己做教練付出了很多。

很多球迷不同意這個觀點, 十一冠軍的球隊,肯定是越來越有經驗,難道就因爲經驗,就沒有人戰勝了嗎?過去北京就是從當年的八年七冠的廣東手裏硬是搶走了三冠;廣東不也是從當時實力強和經驗豐富的八一隊手裏搶走的冠軍嗎,畢竟遼寧拿七個亞軍在總決賽的經驗並不差。

首先確實承認楊鳴確實付出很多,也承認他是第一年當教練從成績上看確實也不錯,但畢竟是競技體育,球隊在整個的聯賽做了這麼多的引進和調整,你的目標難道不是冠軍嗎?競技體育和戰爭一樣是以結果論成敗的,結果沒有達成目標就是失敗。

賽前給隊員解壓,要隊隊員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實際上主力球員確實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總決賽這麼強度的比賽,連續出場45分鐘左右,你讓他達到執行力?可能嗎?另外只有子彈嗎?彈藥庫難道沒有更強的火力嗎?

廣東隊爲什麼看起來強大呢?我們對比一下雙方球員的出場時間就知道了:

第二場:廣東是11人輪換,只有周鵬是39分鐘,其它威姆斯、趙睿、胡明軒、任駿飛都是35分左右;遼寧是九人輪換,郭艾倫47分鐘,弗格45分鐘,張鎮麟40分,繼偉和大韓40分鐘左右。其它人全都是20分鐘以下。

決勝局:廣東11人進入輪換,在場上最長時間的是威姆斯36分鐘,另兩人分別是胡明軒34分鐘和周鵬32分鐘,其它都是30分鐘以下;遼寧場上的隊員:九人進入輪換:其中郭艾倫45分鐘,趙繼偉44分鐘,張鎮麟38分鐘,大韓33分鐘,兩個外援和付豪 都是24-27分鐘;小朱和志軒是10多分鐘。這幾名國內主力也確實是子彈打光了。

從上面這個場上使用球員的時間就能看出來,爲什麼胡明軒場上像打了雞血一樣搶籃板和進球。而遼寧的球員爲什麼執行力不好?而遼寧真的只能有九人輪換,沒人可用嗎?。

總之,輸球了天塌不下來,我反對失敗完全地歸在一個人的身上,作爲球迷來講應該尊重所有球員和教練的付出,同時我們也要實事求是地總結,真正找出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在以後的比賽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反對把失敗泛泛地歸於經驗不足上,這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上面爲什麼只把第二場和決勝局的出場時間做對比呢?下一篇通過分析第一場的成敗得失及人員使用情況,楊鳴或許只是遼寧這次失敗的背鍋俠?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