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宇宙行”年賺3159億蟬聯盈利王,*ST海航虧640億……年報大考落下帷幕,這幾家上市公司竟交不了卷?

每經記者 梁梟  魏官紅  宋思艱

1月20日,沃華醫藥披露滬深兩市首份2020年年報。4月30日晚間,隨着美尚生態年報發佈,今年A股年報季落下了帷幕。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發的新冠疫情成爲所有A股上市公司發展路上的最大變量之一。在疫情暴發的2020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盈利總額驟降近1/4。隨後,在國家疫情防控的主旋律之下,中國經濟韌勁十足,A股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也峯迴路轉。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20年度,A股上市公司營收、淨利潤總額均同比有2.5%左右的正增長。但新冠疫情背景下,行業發展分化尤爲明顯:航空上市公司去年悉數鉅虧,而口罩、檢測、疫苗等防疫相關產業異軍突起,聖湘生物、英科醫療淨利潤均同比猛增數十倍。

在已披露年報的4286家公司中A股盈利王由有“宇宙行”之稱的工商銀行蟬聯,其也是2020年度A股唯一一家淨利潤超過3000億元的上市公司。*ST海航則以640億元的虧損額成爲2020年度“虧損王”。

而在成績揭曉之前,不妨先看看那些沒有按時交卷的“考生”。截至4月30日晚間,仍有易見股份、*ST北訊、*ST斯太等上市公司尚未披露2020年年報。

連日來,易見股份負面消息不斷,多位高管辭職。公司表示,由於“公司業務形成的資產、負債及權利義務等需進一步梳理清查,導致年報編制工作量大幅增加,部分重大事項有待進一步落實”,無法在法定期限披露定期報告。

年報業績全景看:

營收、淨利增幅約2.5%,下半年復甦勢頭喜人

財務數據作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真實性自然十分重要。年報季結束之前交卷的“考生”中,有些考卷的真實性受到了“監考老師”——會計師事務所的質疑。有249家公司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其中32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除了ST股這些日常“差等生”之外,廣東明珠、西水股份、美尚生態、澄星股份4家上市公司也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A股上市公司在2020年度難度陡增的考卷上能考出怎樣的成績。

分季度來看,2020年開年,疫情突襲,國民經濟遭遇重創,A股上市公司整體盈利驟降近1/4。在防控疫情的主旋律下,二季度A股整體盈利跌幅開始收窄,到三季度,A股淨利潤同比增速轉負爲正,第四季度同比增幅達到64.35%。

據Wind統計,2020年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5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49%;合計實現淨利潤3.99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的背景下,科創板成長性仍然突出,總體淨利潤增幅達到近60%。

科創板要繼續保持成長性,還需要什麼條件?

5月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科創板公司淨利潤基數較低,所以在疫情衝擊下成長性仍然比較突出。要保持科創板的成長性,需要鼓勵創新,支持優質企業發展,對具有科創屬性的公司給予更多關注。但他同時表示,科創板公司普遍盤子比較小,且多數以科技股爲主,股價和業績波動都可能比較大,這也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

分行業來看,得益於去年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機械設備、電器設備、有色金屬等板塊的淨利潤同比大增,休閒服務、交通運輸等板塊受疫情影響較大,業績同比大幅下滑。

楊德龍認爲,2020年4月以來,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強勁復甦,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等板塊屬於週期性板塊,受益於經濟復甦帶來的增長。

在談及對今年哪些板塊能取得較好業績的預期時,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爲是順週期的“再通脹交易”板塊,如有色金屬、原油、機械設備、電氣設備板塊等;金融類如銀行和保險板塊等。原因包括了今年上半年發達國家需求復甦斜率提升,補庫需求較強,同時海外疫情形勢複雜,美聯儲“鴿聲”嘹亮,寬鬆時間超預期延長,美元回落等。

楊德龍預期,今年經濟會繼續復甦,或帶動週期性板塊盈利同比大幅增長。另外,受益於消費逐步復甦,消費行業的增長也會比較穩定。

在A股上市公司中,金融股(銀行、保險、證券)及兩桶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佔據較大權重,剔除上述股票後的統計數據能更準確地反映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的經營業績表現。

年報業績面面觀:

誰是優等生,誰是大黑馬,誰又是“天坑”?

論賺錢能力,金融股不遑多讓,霸榜幾無懸念。不過,在艱難的2020年,這些金融大象們的淨利增速明顯放緩了。譬如,在零售銀行領域發展迅速的招商銀行,2017年~2019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13%、14.84%、15.28%,2020年的增速則降至4.82%;而前些年業務規模迅速擴張的多元金融巨頭中國平安,2017年~2019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2.78%、20.56%、39.11%,到了2020年度則出現了負增長。

若剔除金融股及兩桶油,A股盈利狀元花落貴州茅臺。2020年度,貴州茅臺淨利潤達到467億元,同比增長13.33%。而除牧原股份外,其餘的大塊頭們淨利變動幅度都較爲平穩。

虧損榜上,2020年度,疫情重創民航業,三大航司悉數由盈轉虧,海航更是以640億元的虧損額成爲A股“虧損王”。截至目前,國際疫情未有好轉跡象,三大航司何時迎來進一步復甦仍是未知數。

2020年度,*ST飛馬和*ST鹽湖實現大幅扭虧爲盈;而除了幾家航司外,渤海租賃、*ST數知、北汽藍谷等上市公司也大幅由盈轉虧。

近年來,商譽成爲A股市場爆雷集中地帶。2010年開始,A股市場商譽總額呈現逐年增長態勢。Wind數據顯示,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爲6511億元,2017年時達到1.31萬億元,即使2019年、2020年併購重組數量減少,但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A股商譽規模仍然達到1.28萬億元。在A股市場中,商譽高企的公司不在少數,投資者要警惕上市公司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導致業績變臉的風險。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有13家上市公司的商譽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美的集團、濰柴動力、中國平安、聞泰科技、海爾智家和世紀華通的商譽規模更是突破200億元。而前幾年商譽規模高居不下的中國石油,截至2020年年末的商譽爲81.25億元,位列第19名,較2019年年末時大幅下降。

有公司構築商譽高樓,也有公司商譽高樓全線崩塌。海航科技、*ST數知商譽減值損失均超50億元,萬達電影繼2019年計提55.75億元商譽減值損失後,2020年再計提超30億元商譽減值損失。*ST數知2020年度商譽減值損失高達61.01億元,這一金額已遠超公司市值。

銷售毛利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2020年,共有24家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超過90%。數據排在前百名的上市公司中,醫藥生物以及計算機行業的公司佔據了半邊天。而澤璟製藥-U、民生控股的銷售毛利率竟接近100%,可謂“一本萬利”。具體來看,澤璟製藥-U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技術授權許可收入,成本爲0;民生控股主要收入來源是典當業務,主要經營費用爲人力費用、職場費用等,不列支成本。

A股市場中,有961家公司資產負債率高於60%,“名列前茅”的不出意料均是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而在淨資產收益率前十名中,優質公司較少,因爲ST股的淨資產很小,反而在數值上佔了“便宜”。

2020年年報收官,有不少旁觀者好奇:上市公司董事長們忙了一年,能拿多少工資?根據已披露董事長薪酬的3580家A股上市公司數據來看,董事長的平均薪酬爲103.46萬元,比2019年上漲了超8萬元。而與投資者接觸最多的董祕,平均薪酬也比2019年漲了4萬元:3726家上市公司董祕薪酬平均70.23萬元。

董事長薪酬最高的是今年正好60歲的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2020年他從上市公司拿到2517.62萬元的報酬,相較於2019年還少了225.74萬元。

年薪超過千萬的董事長有12位,有4位來自深圳市。深圳市的董事長平均薪酬154.51萬元,比A股整體的平均水平高出近50%。

聚焦科創板:誰的科創屬性最強?

2020年,在疫情陰霾籠罩下,科創板成爲A股市場唯一錄得整體業績大幅正增長的上市板塊,整體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增長15.51%、59.13%。聖湘生物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6527.9%,淨增25.78億元,是科創板整體業績增長的頭號功臣。此外,中芯國際也功不可沒,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41.52%,淨增25.38億元。事實上,除中國通號外,科創板淨利潤前十的上市公司業績基本都錄得較大幅度增長。

根據證監會今年4月最新修訂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家企業科創屬性是否夠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2020年,主營創新藥研發的神州細胞-U和艾力斯-U,研發投入分別達到營業收入的1860倍和317倍,而研發投入佔比前十的企業中,生物醫藥行業佔據8席。

(文內圖表數據均來源於Wi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