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5月6日消息,饭前来一片热控片,加班后来一颗护肝糖,睡前再来一瓶晚安水……在杭州工作了3年的90后姑娘小马,前阵子迷上了一些功能性食品。根据宣传,这些食品“身怀绝技”,像是热控片,吃了之后摄入再多碳水和热量都不会长胖。这让和小马一样,既想控制体重,又不想忌口的年轻人十分追捧。

两箱晚安水花了4000元

功能性食品瞄准的都是年轻人的痛点

上周四,正准备大扫除的小马打开冰箱,发现一年多以前买的生酮植物饮料,还剩一瓶放在冰箱里。“当时买了4瓶,每瓶差不多要60元吧。”小马说,“因为刚来杭州,生活工作各方面都不稳定,外卖吃得太多了,怕太油腻,想减减肥。”

小马吃剩下的一些功能性食品 受访者供图与生酮植物饮料同期,小马还花了大价钱买了两箱晚安水,一箱有90瓶左右,每箱价格在2000元左右。据她回忆,这是当时比较火的一个微商品牌,除了助眠,还号称有补充胶原蛋白的功能。

“当然没用啦!”当问及购买的产品是否起效时,小马冷笑了一声,“要是有效,我到现在还能剩下吗?”

没用归没用,每当有新品推出,小马还是管不住手,什么消水丸、热控片、护肝糖,等等。这些产品大多将自身定位为功能性食品,针对年轻人喜欢熬夜又怕影响健康、喜欢胡吃海喝又怕长胖等痛点。

据《2020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年轻人成为当下最焦虑自身健康状况的群体。90后消费群体,是对健康期望值很高,但自身评分最低的一代。

在一款热控片的网店宣传中,商家在显眼位置提道:“你放开吃,我帮你控!”并且表示吃了之后对“身体0负担”“不乏力”“不腹泻”“不厌食”。另一款消水丸主打熬夜后消除水肿,号称“懒人食疗大法”。

一些功能性食品的宣传海报这样的表述对年轻人极具诱惑力,而且这些产品采用类似零食的小包装,便于携带,被小马这样的年轻人当成了餐前零食,甚至替代了常吃的保健品。

空腹喝消水丸住院

功能性食品并没有国家标准

让小马彻底放弃这些功能性食品的,是一次意外住院的经历。“有一次凌晨3点多,胃痛到满地打滚,不得不半夜叫了救护车去看急诊。医生检查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后来才发现很可能是睡前空腹喝了消水丸。”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0功能零食创新趋势》,目前功能食品正处在从“泛功能”向“减负担”“强益处”进行转型的阶段。消费者需求不断深入,“无负担”“健身代餐”是目前主要需求赛道,睡眠助眠、增强免疫、美白护肤等需求的增速也居于前列。

然而,一夜之间被年轻人青睐的功能性食品,在国内没有明确的标准。浙江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市场监管、卫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发布。

换句话说,这些琳琅满目,打着各种健康养生旗号的功能性食品,在推广的时候突出自身带有保健功能,却没有取得保健食品的认证,更像是介于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之间的一种产品。不过,因为它们更靠近保健食品,反倒容易取得市场认可,让消费者掏钱。

宣传有严重夸张成分

“膳食营养是健康的基础”

浙大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大部分功能性食品中的成分并不能达到其所宣传的保健功能。“以热控片为例,并没有发现可以控制热量吸收的成分,里面包含的黄酮、多酚等成分,基础的实验室研究证明,达到一定量后才能够起到抗氧化等作用。所以,这些产品是否能达到起效的剂量,值得商榷。”

在热控片的配方里,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白芸豆。此前,它被广泛用于酵素等产品里,被商家描绘成“阻断碳水”的神器。而实际上,科学实验表明,白芸豆产生一些阻断碳水效果的前提,是摄入量不能显著超标。所以,类似“餐前来两包,大吃不怕胖”之类的宣传,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有趣的是,和当年的酵素一样,这些功能性食品大多也来自日本,被包装成日本民众广泛食用的功能性健康食品。2015年,央视曝光了酵素骗局。没想到时隔几年,白芸豆又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了新产品中。

张片红还提到我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38条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因此,基于功能性食品并不属于保健食品,而属于普通食品范畴的基础上,其实不允许宣传所谓的功效的。”

“膳食营养是健康的基础,只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带来强健的体魄。”他提醒当下越来越重视养生的年轻人,“另外,保证睡眠以及大小便的通畅,才是排毒最有效的方式。”

(原题为《饭前一颗热控片,加班一粒护肝糖,睡前一瓶晚安水……杭州90后姑娘迷上养生!靠谱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