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阿拉伯國家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

曾經,敘利亞是一座繁榮安寧的文明古國,其首都大馬士革更被譽爲“天國裏的城市”。

時過境遷,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敘利亞如今成了戰爭的“風暴眼”。

十年戰亂,讓這裏山河破碎,遍地瘡痍。不但百姓被迫流離失所、性命堪憂,那些歷經風霜的文明古蹟也在戰火的蹂躪下傷痕累累、面目全非。

今天,這片土地上的古老廢墟又迎來了新的“入侵者”。據《紐約時報》報道稱,爲了躲避戰爭,大批敘利亞人逃到敘利亞西北部的古蹟裏“安營紮寨”。

帳篷、天線、太陽能電池,這些現代文明的產物,在斑駁磚瓦的映襯下,醒目且格格不入……

在廢墟里安家的敘利亞女孩。來源:紐約時報

他們定居古老遺蹟尋求庇護

有數千年曆史的教堂前掛起了晾衣杆,雕刻精美的門廊之間種滿了蔬菜,孩子將羊羣趕進一個古老的洞穴……

這遠古與現代碰撞的一幕幕發生在敘利亞西北部的阿爾·凱菲爾遺址。這片靠近土耳其邊境的歷史遺蹟此前人煙稀少,因爲不太引人關注,這個旅遊景點更像是一個露天博物館,敘利亞政府稱其爲“被遺忘的城市”。

一年前,38歲的阿布·拉馬丹和他的家人爲了躲避敘利亞政府的襲擊,來到這裏尋求庇護。

巴布塔村宙斯·博莫斯神廟廢墟里出現了現代帳篷。來源:紐約時報

“越來越多的人逃往敘利亞擁擠的西北部,越來越多的家庭像我們一樣在這裏定居,我們也成了廢墟的一部分。”阿布·拉馬丹並不關心他的“新家”在歷史上曾是貿易和農業中心,他在意的,是這裏有大量散落的石頭,可供他搭建一個遮風擋雨的住處。畢竟這些石頭經受住了上千年風雨的摧殘。

45歲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哈桑也是“遺蹟定居者”之一。他和家人住在巴布塔村附近有着1800年曆史的宙斯·博莫斯神廟遺址的帳篷裏。

哈桑以前是個園丁。他和家人爲了逃離政府軍進駐的叛軍領地曾多次搬家,最終在廢墟里安頓下來,因爲這樣可以節省房租。

阿爾·凱菲爾遺址裏出現了太陽能電池板和衛星接收器。來源:紐約時報

“我們還能去哪兒?無論去哪,你都得付出代價。”哈桑說。

26歲的西漢·賈瑟姆住在拜占庭村的戴爾·阿曼廢墟中,這是她第三次搬家。

“每當下雨,我們都會被淋溼;每當孩子們在廢墟上玩耍,我都會擔心岩石落在他們身上。”賈瑟姆坦言這一切都是無奈之舉。

潮溼的野花反射着陽光,羊羣在零落的石頭間遊蕩,一個浪漫的居住者在斑駁的古牆上寫道:“你的愛就像一劑解藥。”

廢墟上的牧羊人。來源:紐約時報

“我要是能一直待在家裏,從沒見過這些廢墟就好了。”但賈瑟姆覺得,她周遭的環境並不浪漫。

伴隨越來越多人的到來,敘利亞西北部的歷史遺蹟已經成爲非正規的難民營。這也引起了當地政府官員的擔憂。

“戰爭破壞了歷史遺蹟,貧困助長了非法挖掘。而目前,這些遺址的最大威脅就是戰爭逃離者把這裏當做家。”敘利亞當地的文物官員艾曼·納博認爲這樣的情況如果繼續下去,歷史古蹟可能會面臨消失的風險。

它們見證歷史卻沒挺過戰火

在廢墟里定居,或許只是戰爭“後遺症”的一部分。在經歷這般人爲破壞之前,這些承載璀璨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的遺蹟早已因炮火和空襲而“遍體鱗傷”。

敘利亞境內共有6處文化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大多數遺址都遭遇了戰爭的破壞、洗劫和摧毀。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被戰火破壞前的樣子。來源:衛報

巍峨的神廟,精美的雕刻,氣派的門廊,本地、古希臘、古羅馬和波斯風格在這裏巧妙融合……位於大馬士革東北部沙漠的帕爾米拉古城曾被稱爲“沙漠新娘”。

可如今,曾經美好的一切都因戰爭的到來而蕩然無存。

2015年,隨着巨大的爆炸聲,“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引爆了他們在帕爾米拉巴爾沙明神廟周圍佈置的大量炸藥,“大廈”瞬間傾倒。

帕爾米拉古城遺址今昔對比。來源:Al-Fanar Media

“這是聾子都會聽到的巨響,這是徹底的毀滅。”帕爾米拉居民納賽爾·塔爾目睹了悲劇發生的全過程後發出感嘆。

巴爾沙明神廟建於2000多年前,是羅馬時代遺蹟,用於供奉腓尼基神靈,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但在“伊斯蘭國”武裝分子眼中,這些異教的象徵必須予以銷燬。

而就在事發的兩週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將古城裏最受尊敬的文物看護者、83歲的哈立德·阿薩德斬首,並將屍體懸掛在紅綠燈前,理由是哈立德拒絕透露已轉移的古城文物的下落。

武裝分子還拆除了半打古代雕像,並炸燬了兩座古墓。

“我感到無助且悲觀。”敘利亞文物總幹事馬摩恩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發表聲明稱,巴爾沙明神廟被毀是“伊斯蘭國”犯下的又一戰爭罪行,對敘利亞人民與全人類而言都是巨大損失。

2014年11月,從大馬士革東北郊區反政府武裝控制地區發射的迫擊炮彈擊中了被譽爲這座城市“精神心臟”的大清真寺。另一枚炮彈穿透了大馬士革城堡圍牆西面,留下一個近1米寬的洞。

炮彈穿過大馬士革城堡圍牆西面,留下近一米寬的洞。來源:BBC

靠近黎巴嫩邊境的騎士堡,是內陸到海岸的唯一走廊,敘利亞境內的戰略要衝,也曾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十字軍城堡。

“你可以享受優雅、智慧和美麗,但要小心驕傲,驕傲會摧毀一切。”騎士堡內的迴廊上曾用拉丁文刻着這樣一句銘文。

而當2014年3月敘空軍的米格戰鬥機飛抵騎士堡的上空並投下炸彈,所有的一切灰飛煙滅。

2013年3月,建於8世紀的阿勒頗古城清真寺遭遇猛烈炮擊。寺內1095年建成、50米高的敘利亞中世紀最重要的紀念碑塞爾柱塔成了反政府武裝的瞭望和狙擊陣地。它的轟然倒塌相當於大本鐘消失於倫敦。

曾經的(左)和現在的塞爾柱塔。來源:BBC

可追溯到13世紀的阿勒頗露天市場曾是中東最好的露天市場,擁有超過12公里的蜿蜒小巷。這裏不僅是熱門旅遊景點,還代表了阿勒頗這座建於公元前2000年古城曾經跳動的經濟心臟。

曾經的(左)和現在的阿勒頗露天市場。來源:BBC

2013年,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對其進行了殘酷的轟炸,炮火擊中了一個變電站,火勢迅速蔓延,露天市場頃刻間化成灰燼。

數年間,那些見證了歷史興衰、經歷了風雨飄搖的古蹟,卻在戰火紛飛中傷痕累累……

究竟是誰在加速文明失落?

2011年初,“阿拉伯之春”蔓延至敘利亞,反政府示威活動升級,並逐步演變爲武裝衝突。從此,敘利亞開啓了長達10年的內戰。

這十年間,敘利亞還不斷捲入大國博弈旋渦,成爲多方角力的是非之地。

2012年,敘利亞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又趁虛而入;2014年,由美國領導的“國際聯軍”以打擊“伊斯蘭國”爲由介入;2015年,俄羅斯入駐敘利亞赫邁米姆空軍基地,幫助敘利亞政府打擊境內的極端分子;2018年,美國還聯合英法空襲敘利亞,炮製了一場“化武危機”……

帕爾米拉古城倒塌的石柱。來源:BBC

一個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多方作用之下,最終淪爲戰爭的犧牲品。

戰爭不僅造成了敘利亞國內數十萬人喪生,數百萬人被迫流離失所,曾經璀璨的文明也遭遇毀滅性打擊。

這不僅是敘利亞的損失,更是全人類的悲哀。

諷刺的是,當今天的美國媒體將目光投向那些因躲避戰亂而在廢墟中定居的敘利亞難民,並對他們破壞文物的行爲指手畫腳之時,他們可曾想過,在這場漫長戰爭背後推波助瀾的“黑手”究竟伸自何處?

今年2月,上任一個多月的美國拜登政府,又下令對敘利亞發起了一場空襲。在這片支離破碎的土地上,悲劇隨時在上演,文明因此還在持續失落……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小妖

編輯 深海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