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時代變了,格局變了,消費者也變了,你還不識變、應變、改變,被拋棄的時候,多一句“再見”都是欠揍。

最近,百年招牌的哈爾濱“秋林”即將退市,曾經的城市名片就此落幕,名聲在外的列巴、紅腸、格瓦*斯,再也不能驚豔時光。

更扎眼的是,今年3月,狗不理包子刷屏,消費者給差評卻惹上官非,被媒體批評爲:“老字號守着金字招牌倚老賣老”,之後掀起一陣對老字號的大批判。

的確,這些百歲老牌在新時代裏總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部分亂變革找死,另一部分不變革等死,活得好的,鳳毛麟角。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有1100多家老字號,6成以上與喫喝相關,總市值數萬億元,但發展較好的不足10%,有40%盈虧平衡,50%在維持經營。這就像《鄉土中國》中說的:“在快速變遷中,習慣是適應的阻礙,經驗等於頑固和落伍。”

但倚老賣老真的不是全部。比如這次的上海“五五購物節”上,老字號們就扎堆地異軍突起。

例如,老牌黃酒“石庫門”與盒馬聯手,借鑑歐洲“酒做甜點”的經驗,做出黃酒蜂蜜蛋糕、巧克力黃酒蛋糕,用“軟糯+甜醉微醺”俘獲迷弟迷妹,同時,還借黃酒製作冰醉小龍蝦,以“酚香+鮮甜細膩”征服喫貨食神。它們一上市就賣斷貨,起點即爆點。

與之類似,還有春風松月樓與盒馬共同研發的素蟹粉豆腐煲,消滅蟹粉的“腥”,用內脂豆腐還原出極致的鮮香滑口。一口素八寶辣醬,再造海派菜系的濃油赤醬。

對接這些新零售創新,把老味道玩出新花樣,上海老字號的銷量都出現翻倍增長。過去,愁眉苦臉等不來天亮,現在,創新有道終於錢途明朗。

沒錯,在新時代,所有行業都值得重做一遍。就像一位商會老會長總結的:老字號要有新的生命力,其實,就是找到品牌、產品的雙升級,打造合適新生活的產品、營銷、場景,有傳承有創新,借數字化、互聯網做轉型,用年輕的姿態去掌控市場主動權。

一句話,別講什麼高大上的基業長青,老字號要找到適者生存的法門。與其“亂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不如聯手盒馬這樣的新夥伴,結成“英雄聯盟”,格局放大,創新活化,消費心智拿下,由此功成身不退,再又支棱起來。

不要套路,要活路

當然,說着容易做着難。行內常說,邁過融資的冰山,跨過市場的高山,都難過轉型的火山。

就像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說的:過去的成功,反而會成爲再上一個臺階的阻礙。

以石庫門爲例,10多年前,也是華東高端黃酒的代名詞,廣告曾鋪滿大街小巷,冬天溫酒,夏天冰酒,不燥不衝,讓酒客們欲罷不能。甚至還成就了上市公司金楓酒業。

但最近10年,白酒大行其道,啤酒快速爆發,黃酒的市場份額跌到2%左右,電商沒趕上,產品沒創新,跨界沒思路,石庫門失去了場景優勢,也沒在年輕人心裏埋下“種子”。面對網紅酒品的後浪崛起,一手好牌就此消失。

不是因爲錯了,只是因爲老了,過去的套路行不通了。時下的國潮復興、新零售勃興,再錯過,就真是榔頭也敲不醒,只剩倚老賣老了。

按照產業轉型的4大前提,管理升級、技術升級、業務升級之前,更首當其衝的是思維升級,老字號裏的管理者終於窮則思變,完成了思維上的進化。

“他們也開始講互聯網思維,也關注上新、年輕客羣的理解,特別有跨界碰撞,創新突破的渴望。”盒馬一位負責人這樣告訴小郝子。

比如,對盒馬這樣的新零售標杆,老字號很清楚,它不僅是線上線下打通的出貨渠道,也不只是沒上架費、進場費、促銷費,它是要不斷引入、創新尖貨好物,一直佔據喫貨人羣的心智思維。反正,國潮貼它不敗北,深度合作不白給。

另一方面,盒馬也正需要這些老字號撐腰。畢竟,新零售不是簡單的物理變化,而是化學變化,解構、重構各商業要素,才能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早年,它以進口海鮮打開新零售市場,沿着門店標準化方向快速擴張,之後,把藕帶等地方特產,打造成全國性爆款……但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它也不能躺在創新光環背後喫老本。

所以,盒馬必須把盒區房的“喫貨經濟”做得更深更專,在“心智的顯著性、購買的便利性”上玩出不一樣的花火。

畢竟,平臺角度看,生鮮新零售都是落地的買賣,不同地區飲食習慣大相徑庭,不同城市,不同打法,可複製性和規模經濟不高;嚴格來說,它甚至不是一種傳統的“互聯網打法”。

不像網絡遊戲,多開幾個服務器就能服務全國的用戶,更不是一般的零售電商,一個品牌,幾件商品就能統發全國……它需要深耕本地,接地氣,得要領,融合傳統社區生意與互聯網,才能降本增效,做好基本盤。

那絕不是侵略如火的閃電戰,而是循序漸進的陣地戰,講究爭奪一城一池一隅,建立根據地持久運營,如此過程中,本地的老字號正是天然的戰友,最合適的同盟。

說到底,他們還是本地傳奇,口味中的王中王,認知裏的強中強,正可以與盒馬製造本地的夢幻聯動,縮短消費決策鏈路,之後,再共同圈粉,謀深易成。

這就像哲學家馬基雅維利所說:一件事,讓所有人得利,它就能成功且持久。老字號+新零售如此共營、共贏,拋棄舊套路,找到新活路,自然更容易一起跋涉出泥沼,飛躍過滄桑。

不要神話,要進化

幾年前,小郝子採訪一位百年老店的當家人,他很直白地說:別看書裏寫的天花亂墜,哪有什麼“基業長青”的神話?企業每隔3-5年要過個小坎兒,8-10年過個大坎兒,過去了,活下去,繼續前進;過不去,哪裏跌倒,哪裏躺平。

就比如,對石庫門來說,黃酒的銷量下滑是事實,但另一面,黃酒作爲調味劑,還有超強的增長空間,年輕人偏愛的“甜醉微醺”風,也可以有黃酒的身影。

於是,石庫門錦繡12被選中,經過盒馬工坊50多次測試,煮沸後再加熱,讓酒精少許揮發,留下沒有苦尾的酒香,混入椴木蜜,激發奶油的香甜,成就兩款新式蛋糕,再借上海最火爆的五五購物節啓動它們,新款即爆款。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北京老字號義利,它是當地的月餅大戶,與上海的杏花樓齊名。當年與盒馬談銷售,只有一款賣了幾十年的“自來紅”,口味太老,挑戰不小。

要知道,義利是國內最早做酒心巧克力的大廠,因此,盒馬買手建議,在餡料口味上做創新,把二鍋頭、巧克力、榛子巧妙地融進月餅裏。

幾輪實驗下來,在盒馬買手、研發、用戶的建議下,餅皮變薄,巧克力、榛子配比更合理,二鍋頭酒香更濃郁。

去年9月中秋節前做新品堆頭、提供試喫,上市幾個月,其銷量就增長4倍,用顧客的說法:喫到小時候的京式月餅,還有爸媽過年獎勵酒心巧克力的味道。

與之類似,護國寺的豆汁、北冰洋的瓷瓶酸奶,老字號們與新零售“碰撞”出新品,成爲盒馬落地的排面,很多老字號交易額獲得5-10倍的增長,實現了“原汁原味”的進化。

這恰好應驗了魏格拉理論:不同板塊的碰撞,才容易形成富礦。

當然,老字號新生的同時,盒馬也完成了新零售2.0的進化。就像管理學家陳春花說的:內求定力,外求聯合。只要認真玩,想敗都很難。

2017年,盒馬模式跑通後,開始加速發展,2018年迅速在全國開店,1天開1店也成爲常態,各路行業玩家,資本做手紛紛專闢團隊研究這個新零售神話。

這兩年,在產品源頭、本地化合作方面,盒馬練夠硬橋硬馬“內功”。即便不再被外界神話,卻更適應融合經濟時代的訴求,服務實體,做供給側變革,降低運輸、儲存、運營成本,優化現金流,迴歸零售本質——掙效率的錢。

由此,它與老字號們同志者共謀,同智者同謀,把新零售本地化的氣質拿捏得死死的。

根底扎牢,不怕地動山搖。去年,零售業遭遇重創的環境下,盒馬又逆勢大規模開店,31天13城開店21家,再造史上最快,與紛紛關店的傳統商超大相徑庭。

同時,上海、北京兩大老字號高地的合作經驗,也在加速複製到全國,不斷夢幻聯動,雙廚狂喜。

總之,生意,就是在不順利時,對“怎麼做才見效”的不斷挑戰和嘗試。現在看,那些倚老賣老的痛,都可以被新零售治癒。

一切就像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說的: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僅僅是開始的結束!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