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 是在我心目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個沒有平原的地方,卻有着讓人震撼的自然風光。
這是我第三次踏入 貴州 的土地,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我將開啓我的紅色之旅。
跟着革命先烈的腳步,來重新認識這一片土地。

D1 成都 -- 貴陽
D2 貴陽 - 赤水 -雞鳴三省
D3 赤水 竹海--侏羅紀公園--土城古鎮
D4 四渡 赤水 紀念館--青槓坡遺址--笱壩會議會址--海龍屯
D5 遵義 會議會址-- 石阡 紅二軍團遺址

金雞齊鳴,三省皆知。
這裏是雲貴川交界之地,1935年2月初,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這裏,在這裏召開了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
雞鳴三省會議是 遵義 會議的續篇,因此載入了紅軍長征的光輝史冊。

雞鳴三省又叫做雞鳴四縣( 雲南 鎮雄 縣和 威信 縣、 四川 敘永 縣、 貴州 畢節 市七星關區),位於 雲南 省 鎮雄 縣坡頭鎮德隆村白車、 威信 縣水田寨、 四川 省 敘永 縣水潦彝族鄉岔河村、 貴州 省 畢節 市七星關區 林口 鎮苗寨 畢節 雞鳴三省景區交界處。

因爲此地風景秀麗、地理環境奇特、人文和諧,居着彝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在衆多擁有“雞鳴三省”這個名字的地方中,雲貴川交界處的這個“雞鳴三省”名聲顯赫。

站在這裏,有的時候連手機信號都分不清,
時而傳來 雲南 的信號,時而 四川 的信號。

站在 貴州 這邊的雞鳴三省觀景臺,對面就是新修建的連接 雲南 四川 的雞鳴三省大橋。

雲貴川雞鳴三省具有山巒環繞、峯聳水秀、深谷林幽的怡人自然特色和天藍地綠、水碧霧潔的無污染內涵,同時雞鳴三省絢爛多姿的民族風情和歷史上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所賦予的厚重歷史,極大地豐富了雞鳴三省的內涵和價值。使雞鳴三省成爲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於一身的一個旅遊佳地。

這個 新建 的觀景臺,從空中俯瞰,正好是一隻雄雞的模樣。
而且雞冠也剛好做成了非常刺激的玻璃平臺,恐高的朋友慎入。

進來的入口處,還有很多紀念當年紅軍到此的浮雕。

這場重要的會議,是 遵義 會議的補充,改變了 中國 的命運,值得讓人銘記的地方。

赤水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 貴州 省 赤水 市境內,整個 赤水 市擁有132.8萬畝自然生長的竹林。
竹林以楠竹爲主,楠竹,學名毛竹,又名茅竹、貓頭竹、孟富竹。由於當地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雨水充沛,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因此滿山遍野的楠竹生長茂盛。
在陽光照耀下,浩瀚的“竹海”隨風擺動,碧波盪漾、滿眼翠綠,與 赤水 河、丹霞地貌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門票:45元

原來在 貴州 的 赤水 還有這麼大一片的竹海,這也是我第一來這裏。

上山的公路,在竹林下蜿蜒曲折,空氣也非常好。

竹海的最高處有一個觀海樓,在這裏可以俯瞰整個竹海,非常漂亮。

侏羅紀公園

就在竹海景區的旁邊,還有一個桫欏景區,當地人更喜歡稱它爲侏羅紀公園。
因爲這裏的所生長的桫欏,是植物界裏的活化石,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是曾經恐龍的食物之一。

桫欏又叫樹蕨,有“蕨類植物之王”的讚譽,它是目前已經發現唯一木本蕨類植物,被衆國家列爲一級保護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但在距今幾億年也就是恐龍生存中生代,當時桫欏遍佈全球。

作爲孑遺植物,桫欏對重現恐龍生活時期古生態環境有重要的科研價值。自然保護區內也應景按照一比一比例設置恐龍模型,特別生動。

桫欏樹的葉子

景區深處,是一條瀑布,溪水從高處流下。

這個時候的景區,特別安靜,我們來有一種包場的感覺。

這裏的山,還有獨特的丹霞地貌,峽谷裏的丹霞特別神奇。

青槓坡戰鬥遺址

青槓坡山勢陡峭,山巒起伏,是土城通往東皇店鎮(今 習水 縣城)的交通要道,是扼守川黔 通道 的咽喉。
1935年1月6日,中央紅軍佔領 遵義 不久,蔣介石調集川黔滇湘桂數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 遵義 地區合圍,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會師,企圖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

敵軍大兵壓境。中央紅軍決定經 赤水 河西岸進 四川 ,在 重慶 以西過長江。
1月19日,中央紅軍除留3軍團4師在 遵義 阻敵外,其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 赤水 方向挺進。
1月27日,二局(情報局)獲悉川軍郭勳祺、潘佐2個旅4個團(實爲6個團)向土城這邊包抄過來,並搶佔離土城東5公里的青槓坡、 永安 寺、寒風坳等高地,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得此情報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土城戰役(青槓坡是主戰場)。軍委命令3、5軍團佔據土城以東2-4公里處兩側有利地形,9軍團和1軍團2師擔任總預備隊,擺開決戰架勢。

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3、5軍團在青槓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佔據南部更高地形拼命抵抗,戰鬥異常慘烈。紅軍經多次衝鋒,終於攻下郭旅第8團陣地,隨即向 永安 寺推進。 永安 寺地處青槓坡腳下的平壩中央,至今遺址尚存。中央軍委原副張震將軍當時在此養過傷。 永安 寺當時是座兩層樓的小寺廟,是敵人一個指揮所。爲攻佔 永安 寺,紅軍強攻三四個小時未能擴大戰果。郭勳祺親率第9團和特務營、機炮營以猛烈火力襲擊紅軍,突破了5軍團陣地,一直打到白 馬山 軍委指揮部前沿,步步向土城逼近。

由於情報有誤,造成紅軍決戰兵力不夠。戰鬥形成拉鋸戰,殘酷地進行着。
毛澤東當機立斷,命在 赤水 的林彪速調1軍團陳光的2師回援!
此時,幹部團在陳賡、宋任窮率領下,向敵人發起猛烈攻勢。幹部團個個以一當十,他們衝入敵“模範師”腹地,眼看局勢已定,但敵又有增援部隊趕來,敵總兵力已達1萬2千人。敵援兵源源不斷向土城蜂擁而至,軍情萬分危急!此時,又得到情報,敵強大圍剿兵團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面臨如此險境,毛澤東召集政治局和軍委會議改變 遵義 會議原定北上計劃,撤出土城戰役,從土城渡河西進,保存實力,變被動爲主動。

當時土城渡口水面寬200米,水流湍急,要在一夜完成幾萬人的渡河浮橋並非易事。但在周恩來指揮下,在當地羣衆支持下,天亮前架好了浮橋。
1月29日凌晨,中央紅軍渡過 赤水 。此乃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渡 赤水 。

土城古鎮

土城古鎮地處偏僻,位於 貴州 省 遵義 市 習水 縣西部,與 貴州 赤水 市、 四川 省 古藺 縣接壤,是川黔兩省結合部。古城的規模也很小,鎮區人口才一萬人。

土城古鎮有着久遠而輝煌的歷史,這裏是古夜郎國腹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遠在商周時期,古習國部落就已在土城這裏開疆擴土,締造了一個古老的國度,孕育了悠久的習部文化。元末明初,當地在改造房屋時發現了大量土城牆,故取名“土城”,這也作爲古城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

土城沿 赤水 河東岸依坡而建,得利於 赤水 河的便利航運,成爲了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素有“川黔鎖鑰”之稱,歷史上商賈雲集,是 赤水 河中游的政治、經濟中心。我們走在不到兩千米經過經年磨損的石板街,看到左右土木建造的臨街鋪面,因地就勢蜿蜒起伏而建,感覺到在這古樸中散發出其蘊含的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

舊時古街上“十八幫文化”:鹽幫、船幫、馬幫、鐵幫、糖食幫、茶幫、丐幫、布幫、戲幫、經紀幫、棧房幫、米幫、藥幫、油幫、酒幫、石幫、木幫、袍哥,只要你細細查找,總能找到它們的印記。清代 貴州 著名的四大“鹽號”,現僅存土城的“仁岸”號;土城渡口碼頭,保存基本完好,有月亮臺、石階等建築;清代到建國前名噪一時的“春陽崗”酒的作坊保存完整。

在現代文化方面,革命文化是土城文化的一大特色,紅軍長征系列文化是其大宗。紅軍長征在此待了近兩個月,留下很多紅色遺蹟。如“四渡 赤水 “”第一渡土城渡口;青槓坡戰鬥遺址,“四渡 赤水 ”紀念館,以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土城居住地、紅軍幹部會議會址、紅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部等,這些遺蹟爲土城增添了一份豐厚的革命歷史遺產,留下了燦爛的長征文化和不朽的紅軍精神。

土城是一處原生態之所,更是一塊紅色聖地。土城鎮政府在保護好現有的歷史風貌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國家級革命歷史文化名鎮,充分挖掘長征文化、古鹽文化、水運文化、酒文化等資源,樹品牌,強宣傳,加大旅遊設施的改造升級。

四渡 赤水 紀念館由中央軍委原副張震題寫館名,在紅軍三軍團司令部舊址內陳列展出,舊址爲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築。

展廳建築面積620平方米,分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戰史陳列翔實地再現了紅軍1935年1月 遵義 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四次飛渡 赤水 河,至5月9日渡過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

分爲土城戰役、四渡序曲,一渡 赤水 、扎西整編,二渡 赤水 、再佔 遵義 ,三渡 赤水 、調虎離山,四渡 赤水 、出奇制勝等五個篇章,凸顯了四渡 赤水 的“神”與“奇”。輔助陳列包括“四渡 赤水 精神,光耀革命老區”專題書畫展,彭德懷、楊尚昆同志住室復原等。館內收藏紅軍文物300餘件。

笱壩會議會址

苟壩是一塊高山環繞的田壩,東 西北 面都是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嶺,一片蔥鬱。壩子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寬1公里,壩子間有起伏狀像睡葫蘆的小田壩,苟壩獨特的地形非常有利於紅軍隱蔽。今天上午下着小雨,山嶺間籠罩着白霧,苟壩村顯得更加寧靜祥和。

苟壩會議會址是一座老式黔北農家三合院,木結構建築,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935年3月10日,黨中央在苟壩召開會議,毛澤東建議中革軍委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意見未獲多數人贊同。出於對紅軍生死存亡的擔心,當晚毛澤東同志一直難以入睡。深夜,他提着馬燈來到周恩來住地,終於說服周恩來取消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次日,中革軍委繼續召開會議,討論進攻打鼓新場的問題,周恩來積極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說服與會人員,取消了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並於當日下達了《關於我軍不進攻新場的指令》。

此次會議,一是取消了進攻打鼓新場(今 金沙縣 城)的冒險軍事行動,避免了中央紅軍可能遭受的一次重大損失;二是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中央新“三人團”,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權指揮軍事,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苟壩會議是 遵義 會議的繼續和完善,爲 遵義 會議的議題畫上了圓滿句號。

海龍屯

這裏是 貴州 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卻又是被大衆忽略的地方。
提起 遵義 ,大多數人的印象裏都是 遵義 會議會址,卻忽略了這麼一個寶藏地方。

位置:
海龍屯位於 遵義 市匯川區 西北 部,是明代播州土司楊氏的軍事 和政 治屯堡。
從 遵義 開車到這裏大概40分鐘。

遊覽景區:
把車開到景區的停車場,外面是從新復原的一個播州土司城,這裏可以喫飯、住宿,不過人氣不是特別旺。
穿過土司城,就是遊客中心了,這裏購買門票和觀光車票後就可以正式開始遊覽景區了。

觀光車往返35元,大概10公里,這個是必須坐的,因爲下車開始徒步上山,全程都是上坡臺階路,如果想走完全程,往返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

海龍屯景區主要分爲東部軍事區、中部主體區、西部翁城區。大部分遊客都會選擇遊覽前兩個區域,翁城區相對最遠,不過聽說在修直接到那邊的公路了,也行以後就可以坐車到翁城區了。

從山腳到山頂分別經過銅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在實際爬山過程中就會體會到爲什麼明軍二十餘萬大軍也要百餘天才能把這裏功下來。

飛鳳關後門,就到了山頂的中部主體區,包括採石廠、新王宮、舊王宮等。
然後再沿着原路下山就可以了,整個景區還是非常的震撼。

門票:35元
電瓶車:35元

史書記載,自秦漢以來在西南地區,包括 遵義 (古稱播州)在內的地方,中央王朝一直實行的是“以夷制夷”政策,疆土交給向朝廷稱臣納貢的土官來統治。 遵義 的楊氏土司爲維護其統治地位,曾三修海龍屯。

屯前設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飛鳳關、朝天關六道關卡,屯後設有 萬安 關、頭道關、二道關,共九道關卡組成森嚴的軍事壁壘,各關之間有護牆相連,隨山勢綿延十餘里。屯內老王宮、新王宮、總管廳、金庫、軍營、校場、火藥庫、繡花樓等遺址尚存。

海龍屯土司遺址具有鮮明的黔北文化特色,見證了古代 中國 作爲統一多民族國家,對西南多民族地區獨特的管理智慧,爲 貴州 省五大文化名片之一。

遵義會議

遵義 會議會址位於 遵義 市老城紅旗路(原子尹路)80號,老地名叫琵琶橋。
會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層樓房,爲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上蓋小灰瓦,歇山式屋頂上開一“老虎窗”,有抱廈。

整個建築分主樓、跨院兩部分。主樓樓屋四周有迴廊,樓房的檐下柱間有十個券拱支撐,保留了我國古建築“徹上明造”的結構風格。樓上有梭門梭窗。檐柱頂飾有堊土堆塑的花卉。東西兩端各有一轉角樓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柵欄。門窗塗飾赭色,鑲嵌彩色玻璃,窗外層加有板門。樓內各房間設有壁櫥。整個主樓通西闊25.75米,通進深16.95米,通高12米佔地面積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軍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是 遵義 城三十年代最宏偉的建築。

披荊斬棘的紅軍在這裏舉行了一場關乎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會議,這就是名垂青史的 遵義 會議。從此, 中國 革命的歷史在此轉折。當時參加會議的人們如何也想不到,他們的舉措爲後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歷史,也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旅遊資源。

從 遵義 會址出來,就是 遵義 著名的美食街——撈沙巷。
一條50米左右的街道,兩邊全是美食,熙熙攘攘的人羣,充滿了香火氣息。

紅軍長征在 石阡 陳列館,座落在縣 級文物保護單位聽凱樓南側,佔地面積 551平方米,建築面積900平方米,展 陳面積800平方米,主體爲50年代磚木 結構建築,門楣鑲嵌老紅軍蕭克將軍題寫的“紅軍長征在 石阡 陳列館”10個 金色大字,展室分爲《序廳》、《紅六 軍團奉令西征》、《紅六軍團浴血奮戰在 石阡 》、《紅二、六軍團在 石阡 開展的革命活動》、《紅色記憶》等單元。

以1934年10月任弼時、肖克、王震等領導的紅六軍團作爲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轉戰 石阡 和1936年1月賀龍、任弼時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戰略轉移至 石阡 爲主線,採用聲、光、電等現代展陳手段,生動翔實地反映了 中國 工農紅軍在 石阡 突破湘、桂、黔三省敵軍和地方民團層層合圍的英雄壯舉以及在 石阡 傳播革命火種、開展豐富革命活動的壯麗詩篇。

紅軍長征在 石阡 陳列館,是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羣衆、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廣大黨員幹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增強反腐倡廉意識的重要場所,社會教育功能日益凸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