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國經濟氣勢如虹,以18.3%的增速震撼全球!但與此同時,一場前所未有的“製造業保衛戰”正在打響。

此前發佈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而十三五規劃提到的“重點培育服務業”則悄然不見。

與此同時,“工業互聯網”一詞頻頻出現在中央重要會議與頂層文件中。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4月底召開的中央重要會議中也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快產業數字化。

工業互聯網爲什麼被寄予厚望?它可以爲製造業做什麼?這是未來5到10年中國經濟的一道必答題。

01

重慶拿下工業互聯網示範區

中國的改革經驗就是“以點帶面”,很多改革在全國推廣之前都會集全國之力打造一到兩個示範區。這一次搞工業互聯網,國家批了兩個示範區,一個是長三角,一個是成渝。

重慶夜景

2021年4月底,工信部批覆四川省和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這是繼長三角之後第二個跨省級行政區域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意味着成渝在這個新賽道已搶佔先機。

緊接着,中國工業互聯網的領軍企業騰訊也在重慶幹了一件大事,宣佈騰訊雲西南地區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重慶兩江新區正式上線,預計到2024年底,打造1000家上雲上平臺示範企業,研發不少於100個工業創新應用。

騰訊雲看中重慶,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重慶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工業城市,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9992.21億元,僅略低於深圳、上海,排名全國第三,且工業門類齊全。我國41個工業門類中,重慶擁有39個,被稱爲“工業門類的百花園”,是工業互聯網的最佳實驗場。

數據顯示,重慶在中國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版圖上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全球每生產三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是重慶製造”。憑藉龐大的電子產品出貨量,重慶還撐起一條繁忙的中歐鐵路,名揚歐洲。

另一方面,騰訊原本就在重慶有深度佈局。早在2018年,騰訊西南總部便落戶重慶兩江新區,而且發展迅猛,目前騰訊在渝員工數量已經超過4000人。

騰訊西南總部大廈(資料圖片)

更重要的是,騰訊在重慶的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已正式投用2年,服務器數量超過十萬臺,已爲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永輝、萬達等在內的百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提供雲服務。

這都爲騰訊雲在重慶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打好了人才基礎、技術基礎和數據基礎。而基地所在的兩江新區,將成爲重慶數字經濟主戰場、大西南地區數字經濟新高地,同時也是全國唯一的“四節點一通道兩中心”區域。

所謂“四節點一通道兩中心”是指:國家互聯網直聯點、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星火·鏈網超級節點、F根鏡像節點、中新專用數據通道、中新國際超算中心和兩江新區雲計算數據中心。

至此,騰訊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超過10個地區和城市落地,覆蓋西南(重慶)、長三角(張家港)、粵港澳(佛山)、西北(西安)等四個發展極,形成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生態格局,全方位加速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

02

工業互聯網可以做什麼?

那麼,到底什麼是工業互聯網呢?有必要做個簡單的介紹。

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時,有這樣一個表述:

“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

換句話說,工業互聯網的三要素,是人、數據、機器。

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傳統工業時代,設備、生產線、倉庫、產品、員工都是一個個信息孤島,相互之間的配合與協同很難,而工業互聯網就是要這些“孤島”串聯起來,讓它們數據化,並且是讓數據“流動”起來。

當所有的設備都通過數據連接爲一個系統,就是一個智能化的整體,有效提升決策的精準度與效率。

舉幾個例子,第一個是德國西門子。

作爲工業4.0概念的提出者,德國很早就在加速工業的數字化。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東部城市安貝格的西門子工廠,就是一個高度數字化的智能工廠。

在佔地10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員工僅有1000名。近千個製造單元,全部通過物聯網進行聯絡和自動化操作。在這個工廠,每100萬件產品中,次品約爲15件,可靠性達到99%,追溯性更是達到100%。

這種可靠性和追溯性,是傳統制造業不可能做到的,只能依靠工業互聯網。

第二個例子是咱們國人熟知的三一重工。

以挖掘機、混凝土機、起重機等爲核心產品的三一重工是行業內的領軍企業,而工程機械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受政策導向影響較大,這個行業不太好做。

例如,2008-2012年4萬億刺激經濟,全國範圍內大興土木,工程機械需求暴漲。但到2012-2015年,貨幣政策開始收縮,工程機械企業被迫進入去庫存階段,壓力巨大。

爲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三一重工決定與騰訊雲合作,孵化出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據悉,樹根互聯早在2016年就已開始獨立運作,旗下根雲平臺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設備超數十萬臺,打造了包括鑄造產業鏈、注塑產業鏈、紡織產業鏈、定製家居產業鏈、家用塑料製品產業鏈等在內的多個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臺。

通過樹根互聯的數字化賦能,三一重工始終保持着行業領軍地位。

一言以蔽之,如果說消費互聯網實現了消費者的超級連接,那麼工業互聯網則將實現了生產者的萬物互聯,不僅能升級傳統制造業,還能催生更多的新型製造業。

這便是舉國上下談論工業互聯網的原因。

03

新型基礎設施競賽已經打響

今天,中國經濟已經和數據深度捆綁,數字經濟規模年均增長16.6%,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而且仍在快速增長。

這些經濟活動每天都會催生巨大的數據量,而這些數據,必須要新的基礎設施去承擔,傳統基礎設施只能解決物流和人流的問題,解決不了信息流、數據流的問題。

不僅中國,全球經濟也是如此,平均每年的數據新增量至少7個ZB,這是什麼概念?今天比較主流的硬盤大概是5個T,大的硬盤是10個T。7個ZB的數據,如果用10TB的硬盤,大概要7億塊硬盤來承擔。

在此意義上,全球經濟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基礎設施迭代。

如果說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是高鐵、高速、機場、港口,那麼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則是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

重慶洪崖洞

回顧人類歷史,幾乎每一次經濟與文明的大飛躍,都是從基礎設施的升級開始的,誰在這個領域掌握了先機,誰就能乘風破浪,誰對基礎設施的升級說不,代價也是極爲慘重的。

論對基礎設施的理解,以及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敏銳和渴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與我們媲美。今天的中國,已經開啓又一次全新的基礎設施升級。而且這一次,中國實現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切換。

作爲全球最大的工業國,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達到26.92萬億元,佔全球比重28.1%,這爲工業互聯網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是加速產業數字化、高端化的沃土。

值得一說的是,在這場新型基礎設施的競賽中,一二線城市、沿海與中西部城市,幾乎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就看誰能掌握先機。所以,這場競賽一定會帶來新的城市洗牌效應,勝負還未可知。

重慶網紅景點:輕軌穿樓

工商業時代,靠近港口、鐵路、機場就等於搶佔先機,而在數據時代,誰能提供最豐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誰能打造最強的雲計算平臺,誰就能搶佔先機。

畢竟,這不是一個比拼“馬力”、“電力”的時代,而是一個比拼“算力”的時代。

15個特大城市的一個共性:女多男少

廣州地鐵又“跨城”了!和重慶實現“一碼通”

大城市的創新,爲何普遍出現在「腰部」

大城市CBD如何進階?我推導出一個3.0模型

衝擊世界級產業集羣,廣州已播下這些種子

過去40年,誰是進步最大的省份?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廣州即將邁入「江南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