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古稱秦州,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創八卦,故有“羲皇故里”之稱。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爲天水遺留下了470處文物保護單位,除了聞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在市區也有不少值得一看的名勝古蹟,胡氏古民居就是其中一處。

坐落在天水市中心的胡氏古民居(俗稱南北宅子),由隔街相望的南宅子和北宅子組成,是明朝山西按察司副使胡來縉與其子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其中南宅子(胡來縉府邸)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北宅子(胡忻私宅)建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作爲西北地區唯一現存的明代品官府第,胡氏古民居建築羣基本按中國傳統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構建,四面房屋相連,走廊相通,既有北方民居的莊重嚴謹,也有南方民居的輕巧靈動,靈秀而不失豪放,被專家學者評爲“甘肅省唯一、也是全國罕見的明代古民居建築宅院羣”。

除了建築佈局和結構形制,兩處古宅的屋頂脊飾、磚木雕刻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古民居自建成以來沒進行過大的翻修,至今仍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在國內極爲罕見。據專家分析,正是因爲西北地區的乾燥氣候,使這些磚木結構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胡來縉和胡忻父子二人是明代的名臣,在家鄉素有“父子鄉賢”之說。明朝嘉靖十九年(1558年),胡來縉由舉人選爲縣令,他在職期間廉潔奉公,不畏權勢,聲譽甚好。而胡來縉的兒子胡忻從小聰慧過人,他出身進士,曾擔任臨汾知縣、工部給事、太常寺少卿署正卿,在天水至今流傳的一段民謠,“牛頭山,尖對尖,胡家出了伴君官”,說的就是胡忻。

因爲胡氏父子在當地的聲望極高,胡氏古民居400多年來從未遭到毀壞,並且一直由胡氏家族世代居住,宅院裏的生活居住痕跡,生動再現了當時西北地區大戶人家的生活面貌,素有“隴上第一民居”之稱。1998年,甘肅省文物局曾評價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天水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文物部門對胡氏民居的南宅子進行修繕時,在門廳的地下發現了一處極爲隱蔽的“藏寶洞”。該“藏寶洞”由青磚砌築,高2.5米、全長114米,深達地下二層,與馬路對面的北宅子相連通,在地道的兩側還建有多個用於藏身儲物的房間。

在400年前的明代建築裏竟隱藏有規模如此宏大的地下暗道,不僅在西部地區,甚至全國也不多見,堪稱古代建築的奇蹟。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處“藏寶洞”內,還藏有百箱黃金和百罈好酒,堪稱一座名副其實的地下金庫。至於這些金銀財寶的來歷,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如今胡氏民居已被闢爲天水民俗和古民居建築文化的博物館,可以免費參觀,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裏走走吧。交通:市內乘坐公交1路到百貨大樓站,或乘坐公交5路到秦州公交站,公交6路到中心廣場北站下車步行可達,也可從伏羲廟步行到達。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