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陂街巷志丨車陂北牧大街,穿過閘門深處的時光

走過車陂祠前大街,見一岔口,人往左邊一拐,身影已悄然進入了車陂北牧大街。

街巷有些窄,不鬧,也不靜,偶爾有三幾輛騎自行車穿過,鈴聲輕響,不急不緩;也偶爾有三幾個行人,足音輕輕,休閒自在。光影透過兩邊高牆的縫隙,落入狹窄街巷,斑斑駁駁。踩着斑駁的光影而去,彷彿也踩響了一巷的詩情與古意。

沿着車陂北牧大街走上十來米,就到了車陂北牧大街11號,只見兩棟水泥樓房之間夾着一個低矮的門閘。門樓窄小,兩個成年人並排走過都會有些摩擦。

門閘四周鑲嵌着小青磚,青磚上掛有一塊牌子:“天河區文物保護單位 北牧裏閘門”。牌子下方寫有:“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公佈,二0一二年十月公佈,二0一四年四月立”。門閘橫樑上方還蓋着已經逐漸從城市消失的瓦片蓋成的瓦頂,一份耐人尋味的古意悠然盪出。透過不寬的門樓,可以看到前方小巷子,那斑駁光影,牽扯着人的思緒,讓小巷綿延得悠長再悠長。

再往前走,便到了車陂北牧大街28號“車陂街道西岸社區居委會”,紅紅的“幸福西岸”四個大字,彰顯着車陂人的幸福氣質。居委會一旁還有垃圾收集點,綠色、黃色、紅色、藍色、灰色五種垃圾桶整齊排列,一旁還設有洗手盆,倒垃圾方便又幹淨。垃圾分類,美化環境,街上空氣清新,車陂人都是愛護城市的積極行動者。

很驚喜的是,靠着居委會右邊的車陂南北大街巷口,竟然又看見了一個矮矮的門閘,青磚泛白,殘舊斑駁,橫樑上還依稀可辨“南北”二字,還出現有一排圓洞。

站在殘舊斑駁的“南北大街閘門”前,想一想青磚鑲嵌的“北牧裏閘門”,讓我覺得彷如在面對着一個安安靜靜的時光老人。我一直在猜想,這個時光老人,到底有着怎樣的時光故事?那存留着的一排圓洞,又彷彿是另一種是一把深邃的鑰匙,到底能打開車陂怎樣的時光深處?

土生土長於車陂的蘇窩棣、蘇金熾告訴我說,車陂從前有好幾十個門樓,每條街巷都有,這些門樓皆歷史久遠,都是建村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別看這些門樓低矮不起眼,它也有幾百年的歷史,這是村人安全的見證,亦可以作爲車陂建村的一種歷史旁證。

對於我好奇的那些大塊木頭上存留着的圓洞,蘇窩棣解釋說,那是用於防範賊人偷盜,保衛車陂村的安全。以前橫樑上和地下都有相對應的圓洞(現在地上鋪上水泥,圓洞看不見了),村人進入巷子後,把一個個柱子插到圓洞,橫樑上面再塞進一塊木板,柱子就動不了,如果不是自村人,就開不到這個門了。柱子間相隔很密,一個人腦袋是鑽不進去的,所以也不用擔心小偷生更半夜會來偷盜。每天晚上,街頭巷尾都下了閘門,村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一覺睡到大天亮,愜意又舒暢!

車陂現存的這些閘門和門樓,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窄小,兩個成年人並排走過都會有些摩擦。蘇金熾說,因爲從前的農人都是用肩膀擔挑,最多也只是用小巧的獨輪木車或大板車,所以門樓口都建造得相對窄小,而這些小巧門樓,其實也可作爲一種農耕文明變遷的生動記錄吧。

欣賞了一番門樓風景,感受了一輪車陂的歷史時光,再從“車陂街道西岸社區居委會”的右邊小巷往前走去,倒是一派的民生風情:有酒家,有小食店,有小喫店,有休閒零食店,有免費存放快遞處……關乎生活的枝葉,細細密密,一一呈現。

曾經在這段小巷,我喫到了很正宗的客家小喫,非常難忘。那是一家“客家精點美食”小店,憶仔粄、苧葉粄、珍珠粄、筍粄、艾粄等一應俱全,讓我盡情地把客家“粄”嚐個遍。

老闆娘雲姐,來自大埔。她曾現場做艾粄給我喫,如時光倒流,滿屋的懷舊和歡喜。雲姐和麪、捏麪糰、包餡,做成一個圓圓的艾粄,再把圓圓艾粄放到一塊竹葉上,然後放到大蒸籠裏。很快,整個蒸籠內放滿了綠瑩瑩的艾粄。再把蒸籠拿到燒開水的大鍋上蒸。20多分鐘後,出鍋,滿屋艾香四溢,嘴巴早已抵擋不住,開喫開喫!

“我也常常抵擋不住雲姐做的粄”,在車陂西岸社區工作的嬌嬌說,雲姐做的艾粄香又爽,用竹筍、香菇、肉料等製成形似“餃子”的筍粄,樣子小巧,皮特別薄,料特別多,一咬滿口留香。嬌嬌還說,她常喜歡到雲姐這間小店買些“粄”拿回辦公室,與同事一起喫香香的“粄”,大家喫得滿心兒都是香香的。

只是,這一次走車陂北牧大街,“客家精點美食店”卻早已不見蹤影,甚爲遺憾。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吧,來來去去,相聚告別,但我相信,那一道道關於“粄”的美食,會成爲不少車陂人記憶裏不可忘卻的溫暖。

車陂北牧大街不長,也就兩百來米長,編號從1號至36號,“車陂街道西岸社區居委會”位居中間,一邊連接接兩個古舊門樓,一邊連接小巷民生風情。門樓是歷史,民生是現實,歷史與現實融爲一體,讓北牧大街更生髮出了一種長久的動人魅力。

告別北牧大街時,很巧合的是,遇見了三個小女孩,她們正站在“南北大街閘門”下,燦燦爛爛地笑着。清脆脆的笑聲迴盪在整條北牧大街,時光悠悠,歷史漫溯,現實燦然。

穿過閘門深處的時光,那麼美好,讓人陶醉。

欄目介紹

e家君推出一個新欄目:《車陂街巷志》。文化就像膠片中的光影,哪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讓我們一起來發現街巷裏有可能被忽略的車陂之美。

作家簡介

潘小嫺,作家,已出版《魅,自山中》、《雲山花事經眼錄》春夏秋冬四部、《美人香裏說宋詞》、《最美的遊戲》、《建築家陳伯齊》、《會飛的蒲公英》等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