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將主動與我們接軌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4月29日,我國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成功發射入軌,拉開了我國建設長期有人駐留的空間站的序幕。

在接下來的兩年內,中國載人航天將迎來密集的發射:多艘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將被髮射升空,與核心艙一同完成必要的技術試驗,驗證核心艙狀態以繼續建設。之後,還會發射空間站的兩個實驗艙,構成一個包含三個主要艙段、重量在60噸左右的大型空間站。中國航天員將會頻繁往返於天地之間,利用空間站開展長期穩定的科學和技術試驗。

以往的載人航天任務多以驗證技術爲主要目的,每艘神舟飛船都要解鎖載人航天技術的新技能。可以期待的是,從空間站投入運行起,載人航天則進入了發揮更突出效益的時代,越來越多地支撐其他科學技術學科產出新的研究試驗成果。

除了我國的空間站,近地軌道上還運行着一艘被稱爲“國際空間站”的大型空間站。這個空間站以俄羅斯和美國爲主導,歐空局和日本JAXA爲重要的參與者,曾經有19國的宇航員乘坐美俄兩國的飛船造訪過國際空間站。

但對於中國這個俄美之外唯一擁有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卻一直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更確切地說,是被美國拒之門外。

2007年,在神舟五號、六號任務相繼成功,我國已經能夠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後,我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參與到國際空間站計劃的願望。和其他領域“與國際接軌”的願望一樣,我們打好了自身的基礎,準備承擔相關的責任,希望我們能夠成爲國際空間站的一員。這個願望得到了與中國航天保持長期合作的歐空局的支持。

2010年,歐空局主任多爾丹宣佈歐空局已經提出了接納中國成爲國際空間站新成員的提議。但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決策原則,這一提議必須得到所有空間站成員國的一致同意才能成爲現實。

此時,一個在航天領域反華、排華的“關鍵先生”出現了——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衆議員弗蘭克·沃爾夫。此君拿到過政治學和法學的學位,早期從事律師工作,曾爲美國軍隊服務。後來步入政界,長期擔任衆議員。

按常理說,像沃爾夫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在政界取得成功的美國人應該具有基本的常識。然而,在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這位老兄卻好似精神錯亂一般,用一些看起來相當可笑的方式高舉反華大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攻擊中國的人權狀況,鼓吹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拿出的一個例證竟然是“中國人將人類嬰兒作爲一道美食”,其言論和認識之荒謬可見一斑。

這樣一個看起來精神都有點不正常的人,竟然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裏混上了衆議院商業、科技和司法撥款委員會的主席。由於這個委員會掌握着批准NASA預算的權力,因此沃爾夫在空間航天領域獲得了外行指導內行的機會,反華排華的營生便做到了外太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