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不少“上火”的顧客過來買“去火藥”。

上火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非常常見,諸如面紅目赤、瘡癤膿腫、口苦、口舌生瘡、咽癢咽痛、牙痛鼻炎、五心煩熱、溼熱下注、痤瘡、便祕等等症狀,不一而足。正如醫家所言,人之火病獨多者,以風、寒、暑、溼悉能化火,五志過動無不生火。

“去火”看似簡單,實際上,如要準確而有效地辯證用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火的表現不同、病因不同、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和用藥選擇也是不同的。

火的發生原因有很多,清晚期名醫王孟英所著的《重慶堂隨筆》對火的病因進行了細緻的歸納,我將之做了一個簡要的整理:

1、丹溪謂氣有餘便是火,治宜清涼,或宜宣氣,其宣則火散。

注:在某些表達方式上,生氣和上火的意義一致的。氣有餘並不是整體而言,而是某個臟腑呈現氣偏盛的情況。

丹溪,即元代醫學大家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

2、東垣所謂陽虛發熱也,此又一火也,治宜甘溫以補其氣,少佐甘涼以瀉其火。

注:陰虛發熱很常見,陽虛發熱的情況在現代社會也很常見,因爲現在寒性體質的人羣越來越多了。陽虛體質的人羣,最主要的兩個表現,一是畏寒怕冷,再一個就是上火了。

東垣,即金末元初醫學大家李東垣,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東垣正定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3、外感暑熱燥火,增助內氣成熱,此一火也,治宜甘潤清涼。

4、外感風寒溼氣,閉鬱表氣成熱,亦一火也,治宜辛溫發散。

注:這一類型的火,最常見的表現是感冒所引起的咽喉腫痛。當咽痛伴有發熱惡寒等外感症狀時,雖然有火的表現,還是應以發散爲主,以治療咽痛爲輔。

當既有感冒症狀,又有咽痛症狀時,很多人過於關注咽痛的治療,首先使用清熱解毒藥物,這樣的情況是很多見的。

5、內傷飲食辛熱之物致火,使熱愈熾,此一火也,宜用苦寒之劑消導之。

注:這種情況最容易理解了,但治療上也不能矯枉過正,如果聽信廣告,上火了就喝王老吉、雪碧,就有可能導致第6種上火的情況。

6、內傷飲食生冷之物,致火被遏愈怒,又一火也,治宜辛熱之劑消導之。

注:尤其是天熱口渴時,喝冷水會越喝越渴,喝熱水反而會解渴,正是此理。

7、腎水虛,致令下焦之火上炎,此一火也,治宜六味丸之類補水制火,此水涸火炎之證,上下皆熱,醫者動用桂、附,輒雲引火歸元,不知引歸何處,以致酷熱中上,爍涸三陰,殺人如麻,爲禍甚大。

注:六味丸指六味地黃丸,應用非常廣泛,但不當應用的情況也很多。

8、腎陰盛,陰盛則寒盛,逼其浮游之火上升,又一火也,治宜八味之類引火歸元,此下寒上熱之證,故用桂、附補火,不可誤投於陰虛證也。

注:八味丸指桂附地黃丸,雖然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只增加了兩味藥,但功能主治卻相去甚遠,一爲上下俱熱,一爲上熱下寒。

9、更有熱壅於上,氣不下行,而見下寒者,不可誤認爲火虛,治宜清上而溫下。

程鍾齡

清初醫家程鍾齡對火的分析也極爲別緻,極爲形象,也極易讓人理解並掌握火的發病機理和治療原則。

程鍾齡形象的將實火稱爲賊火,將虛火稱爲子火。

實火,六淫之邪,飲食之傷,由外而入,勢猶賊也。

虛火,七情色慾,勞役耗神,自內而發,勢猶子也。(子即爲兒子的意思。)

賊可驅而不可留,子可養而不可害。賊則宜攻,子則宜養。養子之法,可借爲驅賊之方,斷無以驅賊之法,而爲養子之理。蓋養正則邪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之所無也。

程鍾齡對實火與虛火的治療方法也做了分析和歸納:

驅賊火有四法:

一曰發。風寒壅閉,火邪內鬱,宜升發之。如昇陽散火湯之類是也。

二曰清。內熱極盛,宜用寒涼,如黃連解毒湯之類是也。

三曰攻。火氣鬱結,大便不通,法當攻下。如承氣湯之類是也。

四曰制。熱氣拂鬱,清之不去,攻之不可,此本來真水有虧,不能制火,所謂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滋其腎,如地黃湯之類可用也。

養子火有四法:

一曰達。肝經氣結,五鬱相因,當順其性而升之,所謂木鬱則達之,如逍遙散之類是也。以此一方治木鬱而諸鬱皆解也。

二曰滋。虛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謂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如六味湯之類是也。

三曰溫。勞役神疲,元氣受傷,陰火乘其土位。如補中益氣之類是也。

四曰引。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子火,浮游於上,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導之下行。如八味湯之類是也。

中醫對火的論述非常多,以上是我挑選的兩則完整性和啓發性都比較好的論述,由於年代並不久遠,文字並不深奧,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難。

在平時工作發現,去火藥的應用確實非常普遍,但不正當應用的情況也很普遍,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的去改變一些情況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