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報披露完畢後,境內基金在港股市場的收穫,終於有機會可以管窺一豹。

一季報顯示,公募基金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238只港股,持有總市值超3353億元,而去年末爲2227億元,增幅達50.6%。此外,中金數據統計顯示,主動偏股型(普通股票型加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倉位今年一季度由88%下降至86%,仍處在歷史的中高分位水平。港股配置佔比繼續提升,主動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從去年四季度的10.5%大幅提升至14.3%。

港股市場政策面、資金面是否出現反轉?原有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變化?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多位公募、私募基金經理普遍認爲,儘管市場流動性有所回收,但港股盈利支撐依舊存在。也有基金經理旗幟鮮明地指出,港股並非是一個低估的市場,其價值體現在A股相對稀缺的新興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如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興消費行業等公司。

公募基金加碼港股配置已持續半年有餘

公募基金增配港股的趨勢自去年底就已顯現。根據2020年年報信息,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港股倉位達到10.23%,比2020年第三季度增加2.49%。

基於對港股市場的看好,去年底至今在新發基金設計上,涵蓋港股市場配置成爲一大趨勢。“現在發行的主動權益類新基金,與一兩年前的不同的一點是,都涵蓋可投港股的倉位。”南方基金的一位投資主管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由於各家基金公司在最近一年發行的新基金產品中,將港股也納入可投資的範圍,這爲基金經理倉位南移提供了空間。

例如,今年1月份發行的二十多隻 “日光基”均將港股納入投資範圍。其中,嘉實港股優勢主投港股,認購總規模接近150億元,投資於港股通標的股票的比例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今年1月份發行的南方消費升級基金的合同也規定,該基金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範圍爲60%-95%,其中該基金也將港股通股票納入投資範圍,基金經理投資港股的比例最多可達股票資產的50%。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一季度港股市值大增就成爲一種必然。明星基金經理對港股的配置也備受市場關注。根據易方達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在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股一季度末持倉名單中,前十大股票中有四隻股票來自港股,包括美團、騰訊、港交所、錦欣生殖。另一頂流基金經理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績優成長基金的一季報也顯示,該基金的前十大股票中同樣包括了四隻港股,僅四隻港股的倉位就接近29%。

今年來業績領跑的廣發價值領先基金,前4月實現收益率38%。基金經理林英睿在一季報中表示,重點佈局了以週期金融爲代表的順週期行業,同時在港股低估值領域的佈局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回報。未來會持續把一定倉位暴露在港股的價值風格中,因爲在風格正常化過程中,港股擁有潛在收益率更優的品種。

中金公司4月底發佈的一份基金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在所有7516只總規模12.9萬億人民幣的非貨基中,可投資港股的公募基金共1309只(剔除QDII),總規模3萬億人民幣,個數和規模佔比分別爲17.4%和23.1%;去年底這一組數字爲995只、總規模2.2萬億人民幣,一季度淨增314只和8000億元。這其中,可投資港股的主動偏股型基金777只,規模2.1萬億人民幣,佔到全部主動偏股型基金數量和規模的41%和54%;另有78只指數型基金,規模457億元。發行節奏上,一季度新發可投資港股大陸基金月平均86只,較2020年月平均45只明顯加快。

報告認爲,公募基金的港股持股市值大增51%,佔到股票資產27%。根據一季報披露,上述1309只可投資港股基金港股持倉總規模爲5200億人民幣,較2020年底的3447億元增長51%,佔3萬億元基金總規模的17.5%,佔1.8萬億元股票資產的27%,較2020年底的15.6%和23.5%均有明顯抬升。相比之下,主動偏股型基金港股總持倉佔比更高,佔到股票資產的28.3%。

而從基金經理的持倉看,公募資金一季度南下的重點持倉仍爲騰訊、美團、港交所、小米等,與2020年底基本一致,前十大中僅有2只變動。不過持股集中度降低,一季度前10大重倉股佔比爲70.7%,較2020年底的75.6%降幅明顯。持倉變動上,騰訊、美團、中國移動、香港交易所的增持市值最多;頤海國際、信義光能贛鋒鋰業、吉利汽車以及青島啤酒減持最爲明顯。

港股已成私募標配

對於私募基金而言,港股市場早已成爲標配。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獲悉,主流股票私募目前普遍都有配置港股,配置比例通常在20%左右,有些佔比甚至更高。

在港股投資方面,景林資產和保銀投資是國內兩家頗具特色的大型私募。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景林近年來始終維持對於港股的較高比例配置,最新持倉佔比接近5成。

景林資產合夥人、基金經理蔣彤此前在路演中就特別提到了港股。她認爲,目前看港股市場仍然存在低估的機會。“由於此前社會環境及疫情的原因,港股市場有很多板塊相對低估,比方電信運營商、金融等板塊,再比如先進製造業,還有部分相對小型的公司。”蔣彤說。

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今年以來,國內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疊加前期抱團股瓦解,A股發生了一定回調。雖然風險得到了一定釋放,但目前A股的動態PE估值對比歷史動態PE估值,依舊還是有些偏高的。

“比起A股,我們更看好美股和港股的行情。美股伴隨疫苗全面鋪開,疫情逐漸得控,經濟企穩。企業盈利增速和較爲寬鬆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帶給美股一定利好。港股市場前幾年因爲社會環境的不穩定,始終處於估值窪地。去年年中《國安法》頒佈,香港社會環境逐漸穩定,爲港股市場發展奠定基礎。同時SEC頒佈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將推動在美上市中概股迴歸港股二次上市,爲港股市場注入新的資金流與發展動力。”張智威指出。

華東某大型股票私募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該公司對港股有一定比例配置,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和電信板塊,這些領域的中國龍頭公司大多都在港股,而且相對低估。從投資方式看,港股通機制爲國內私募投資港股帶來了便利,此外,還有很多私募通過收益互換等衍生工具投資海外市場。

加大海外市場配置已經成爲多數私募的共識。滬上某百億私募透露,去年以來正逐步增加對於港股和美股的投研力量,未來計劃提高相關配置。

不過,伴隨海外市場短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一些私募對港股的看法已趨於謹慎。“對港股我們長期還是看好的,但做投資不能僅看長期,港股市場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美聯儲加息問題還沒有確定,這對美股可能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港股短期還需要觀察。”中歐瑞博董事長吳偉志表示。

全年依然謹慎樂觀

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多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認爲,港股市場盈利支撐依舊不變,看好港股的基礎仍然存在,對二季度以及全年的港股市場維持樂觀態勢。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總部投研總監曾鵬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目前來看,儘管市場流動性有所回收,但盈利支撐依舊存在,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表現也非常優異。整體來看,香港市場預計政策面、基本面、流動性方面都不會太差。

“目前來看,香港市場IPO活躍度全球領先,一大批中概股都將回歸港股,這些代表着中國消費需求、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公司都是在不斷向上發展的。港交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也指出,香港對生物醫藥板塊是非常看重的,進入港股通的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在生物醫藥領域,預計港股會成爲主流市場。此外也包括互聯網龍頭、物業管理板塊,在三年的維度上來說,發展前景都是非常好的。此外,南下資金持續買入也對港股市場提供了一定支撐。”曾鵬表示。

他認爲,隨着抱團股的下跌,個股挖掘的範圍會繼續擴大,而目前港股中仍存在不少估值合理的中小成長型公司,這些公司存在很多Alpha的機會,會努力去挖掘這些投資機會,長期看好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趨勢下的的新經濟賽道的優質公司。

華安香港精選基金經理蘇圻涵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對於2021年的港股仍然樂觀。“儘管一季度由於估值調整,市場出現大幅震盪,但我們原先看好港股的基礎未發生變化。全球流動性環境仍然寬鬆,風險偏好上升,港股估值有望提升。短期內,基於疫情發展的差異,海外仍加量寬鬆,而國內政策開始逐步轉向,疊加人民幣兌美元的企穩,港股有向上彈性。我們看好三條主線,業績確定性成長的光伏新能源板塊,受益於海外需求復甦的出口產業鏈,以及部分全球定價的商品類股。”

上投摩根優勢成長混合型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郭晨則旗幟鮮明地指出,港股並非是一個非常低估的市場。他認爲,港股真正的價值體現在A股相對稀缺的新興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比如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興消費行業的許多公司。並且,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興行業公司在港股上市,這將進一步爲港股注入新動能。

也有基金經理對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表達擔憂,並對風險提出預警。滙豐晉信滬港深基金基金經理程彧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決定港股市場方向的核心要素就是企業盈利,沒有盈利就沒有牛市。其他要素的作用僅僅是放大或者減弱由企業盈利所決定的市場方向和變動幅度。本輪港股行情始於2020年4季度企業盈利拐點,2021年春節後的港股市場調整主要源於盈利前景的弱化。

程彧認爲,本輪以原油、銅爲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上游原材料)價格暴漲,既擠壓中國製造業企業的整體盈利前景,又引發通脹預期從而推動美債利率上行。從中長期供需基本面來看,其價格均已在長期均衡價格之上。近期銅價突破了歷史高點1萬美元,且近期原油價格又連續反彈,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又一次引發市場擔憂,因而港股市場在近期出現了明顯回調。美債利率快速上升的階段或已結束,在美聯儲開始引導QE退出預期前,預期港股市場的流動性仍然會維持充裕。

“從風險的角度,目前最值得觀察的要素包括中美關係、全球疫情控制、大宗商品價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其中,短期需密切觀察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 程彧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