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王林副處長體驗一天外賣小哥的不易之後,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局處長們又爲找不到檔案的臨近退休人員走了一遭流程。奔波近10天,跑了十幾個單位和部門,打了幾百個電話,兩位局處長終於在老張退休日期的前兩天,爲他填補上了人事檔案的“空白”。其間,李成副處長用了3個小時,調取某家單位近70本泛黃發脆的檔案,不間斷翻閱近3000頁材料,親身體驗老百姓查找檔案材料的困難。

有人問,局處長們爲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專門替老張跑檔案?他們究竟從長達10天的跑腿中找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東西?首先,局處長撲下身子,找到了問政的基本視角。這個視角就是老百姓的視角。也就是說,檢驗一項政策的影響,要有效果意識,要從百姓需求出發,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切忌僅從主觀願望出發來評判施政效果。正如媒體所指出的,“局處長走流程”的最終目的是,讓決策者換位思考,站在百姓立場去體驗,來推動爲民辦事、優化流程。

其次,找到了問政的痛點。雖然只辦了一件事,但通過這次跑腿,局處長們實際上找到了面臨退休人員的一些共性需求,也查到了解決一類問題的痛點。譬如,在退休審批的流程中,應當增加提前一年提示告知程序,原本設定提前6個月的退休預審期並不夠。因爲歷史久遠、檔案管理不夠規範等原因,個人檔案的原始工作經歷記載出現不完整、不連續甚至遺失的問題,其實並不在少數。像老張這樣,要儘早掌握檔案存檔和繳費情況,纔有可能儘早處理其中的問題。

再次,找到了問政的方法。這種方法不是坐在辦公室裏閉門造車,而是腳踏實地地調查研究、向老百姓問策。以辦退休來說,檔案的缺損直接影響着退休金的領取。不親歷其事,又怎能知曉箇中滋味,準確掌握政策實施的斷點、痛點?鏡頭中,老張退休的事情得到圓滿解決,李成副處長背過身用手擦拭眼角的一幕可謂直擊人心。爲什麼?因爲人們通過鏡頭語言明白了,如果不以需求爲導向爲政策量體裁衣,就會讓政策失去最基本的公共性,造成不易察覺的風險和損失。

總之,局處長3小時翻閱近3000頁人事檔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問政中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歸結起來,問政既要有誠心,也要講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