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一朵又一朵的“信創雲”,遍地開花。

的確,信創作爲以國產化的信息技術產業爲根基,構建起來的國內信息技術產業生態體系,已成爲了新基建的主力軍。

十四五規劃當中,對行業數字化轉型有了明確的指示和方向指引,而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就是雲化,千行百業的上雲勢必會繼續提速,而信創雲則在此背景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但,並不是每朵雲,都有資格叫做信創雲。怎麼理解呢?

01

信創雲是雲計算2.0時代的升級版

我們先將信創雲拆分爲“信創”和“雲”兩個不同的維度分別進行剖析。

從雲的維度,我們以5年作爲一個週期,來看雲的發展路徑。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5年全球雲計算規模有522億美元,並預計2020年將有望達到1435億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足以引起資本競相追逐的巨大機會。可是時間來到了2020年,我們發現這個數字遠遠趕不上雲計算市場實際的膨脹速度,按照福布斯的預測是3900億美元,如果按照Gartner的預測則高達4110億美元。從國內市場看,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約爲1781億元,未來幾年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近乎於膨脹的市場增長,雲在這5年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是雲變成了能力,它不再單純是一種底層的技術,從互聯網“獨享”的生產力,變成了千行百業走向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能力。

二是雲變成了融合劑,這5年來技術的熱點輪轉很快,大數據、IoT、區塊鏈、AI,但唯有云能夠融合所有新興技術,並基於雲服務的形態提供任何一種技術服務。

三是雲不再是“雲”,傳統意義上的雲是指公有云,但隨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複雜性不斷提高,公有云、私有云、專有云、混合雲,這些雲之間的界限不再分明。

四是萬物皆雲,無論是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所有服務於社會民生的智慧都必須通過雲來傳遞,是雲讓智慧無所不及,無所不在。

所以,我也理解了爲什麼雲是人類社會變革的基石。也理解了,爲什麼上雲是行業步入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

那麼,顯然政府、央企國企、金融機構等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大行業也必然要邁向雲端,但他們的方式也必然與傳統意義上的上雲,有本質的區別。如中國系統高級副總裁兼中國電子雲執行總裁馬勁所說,一些真正負載國計民生最根本的領域,像能源、交通、電力、金融,這些行業是我國關鍵領域,它們的上雲需求,本身就是信創雲未來的舞臺。

過去幾年我們常聽說雲計算2.0的概念,這代表了公有云時代向企業上雲轉換的一種標誌,事實上信創雲則是在企業上雲的當中,以安全自主的技術路線,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賽道,它就是雲計算2.0時代的升級版。

02

“信創+”將雲和信創緊密相連

從雲計算的發展路徑,我們看到了信創雲出現的必然性,那麼賦予信創雲實質性內涵的信創行業,又在發生什麼變化?

2016年3月我國就成立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推動中國逐步建立基於自己的IT底層架構和標準,形成自有開放生態。“信創”二字的意義,也源於此。

從信創涉及到的行業來看,包括IT基礎設施:CPU芯片、服務器、存儲、交換機、路由器、各種雲和相關服務內容,基礎軟件: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應用軟件:OA、ERP、辦公軟件、政務應用、流版籤軟件,信息安全:邊界安全產品、終端安全產品等。

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20年,信創產業開始在很多大行業落地開花,以至於2020年也被很多業內人士稱之爲信創元年。

客觀地說,信創產業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傳統意義上的信創產業,更爲聚焦於底層基礎技術,但行業用戶所需要的並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構建在安全、可信技術之上的一種服務。

這也是中國電子雲在業界首提“信創+”理念的根本原因。

馬勁認爲,“信創+”是信創產業發展的2.0階段,是以安全、自主的信創技術體系爲基座,結合AI、物聯網等創新技術以及金融科技、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場景應用,形成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生產力要素的重新配置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

也正是信創+的提出,纔將“信創”和“雲”這兩個關鍵詞緊密地綁定在了一起。因爲雲把產品變成服務,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雲計算取得快速發展的關鍵就是服務。中國電子雲從IaaS、PaaS、SaaS一層一層賦能給客戶,幫助客戶加速數字化轉型,並通過客戶爲其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從這邏輯不難發現,“信創+”時代的信創技術體系構建必須通過雲。

03

那麼,什麼樣的雲

才能稱得上是信創雲?

我們知道,發展信創是爲了解決本質安全的問題。本質安全就是將其變成自己可掌控、可研究、可發展、可生產的,通過發展信創產業構建自己的IT產業標準和生態,使得IT產品和技術安全可信。

所以,信創雲的一個核心關鍵詞必須是:安全。但是,自主並不代表安全,安全其實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以中國電子雲爲例,首先採用了被譽爲“中國架構”的自主技術體系,並加入“S-Security”立體防護的安全可信鏈,築牢自主核心安全技術的基礎和底座;其次,中國電子雲廣泛聯合合作伙伴,打造從硬件基礎設施安全到雲外邊界安全、網絡傳輸安全、雲內租戶安全、數據存儲安全、業務訪問全鏈路安全等可信閉環體系,爲架構安全、服務安全提供了骨骼和肌肉。

由此,中國電子雲才構建了安全核心、安全架構、安全服務的全方位的安全體系。當然,除此之外,還必須有強有力的技術團隊。據瞭解,中國電子雲的技術團隊,來自於互聯網和雲計算公司的核心骨幹,其中安全團隊永遠是中國電子雲團隊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筆者看來,安全只是信創的基礎,我們推動信創產業化,並不意味着僅僅爲了實現安全,它應該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屬性,就是創新。

馬勁表示,中國電子雲的創新有兩點:一個是系統性創新,另一個是在線。

“目前,網信領域國際產業競爭已經不是過去單一技術、單一產品、單一企業的競爭,而是圍繞技術創新和產業體系的競爭”。這是來自國家最高層的意識,作爲肩負“打造國家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臺”使命的中國電子,在技術創新和產業體系協同上優勢明顯,中流砥柱的地位不言而喻。

作爲集中國電子自主技術之大成,中國電子雲具有天然的信創DNA。系統性創新需要一個組織平臺,依託中國電子網信產業資源優勢和全棧自主技術能力,中國電子雲做到了IaaS軟硬一體整體優化、整體設計、聯合研發。中國電子雲與合作伙伴一同在智能網卡、可信計算、雲原生操作系統等方面建立聯合攻關基地和聯合創新研究院,形成了系統性創新的正向循環。

而近日重磅發佈的全棧自主專屬雲CECSTACK,是中國電子雲系統性創新的又一次重大升級,標誌着中國電子雲成爲信創領域首個以全棧自主技術爲核心,可同時提供公有云服務和專屬雲產品的雲計算廠商,填補了雲計算行業的空白。CECSTACK內聚雲原生、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全面能力,具有全棧安全、一雲多芯、多雲融合、多域專有等優勢,提供公有云和專屬雲體驗一致的基礎設施,滿足大規模、低成本、高性能要求。

而在線意味着絕對的安全,中國電子雲的在線有三層邏輯,第一層是在線適配;第二層是在信創環境開發,在信創環境運行,而無需遷移;第三層是運營,把產品技術變成服務,去賦能更多用戶。很明顯,只有信創技術的層層依賴,纔可以做到“病毒式”傳播,形成長期持續發展的生態。

當然,業界先後出現了很多信創雲的玩家,我們姑且不去探討各家的優勢和能力,但必須要說不是每朵雲,都是真正的信創雲。

部分雲服務商是從私有云切入的,通常是通過兼容芯片、整機、操作系統等軟硬件基礎設施,來提供信創雲產品和服務。客觀地說,兼容與自研技術,在安全性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更不要說如中國電子雲那樣可以做到三層在線的邏輯。

還有云服務商是將公有云的技術棧爲用戶打造成專有云的方式來提供服務,這種方式保證了與公有云有一致性的體驗,但仍然是建立在基礎設施服務的維度,在創新性上存在一定落差。

最後的衡量則是經驗,以中國電子雲爲例,它成立的背景就是爲重點面向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央企國企等提供專屬公有云服務而生的。同時,背靠中國電子的央企資源,中國電子雲服務於中國電子現代數字城市業務,已實現了100+城市信創實踐,15個城市落地“雲數”數字底座,40+個城市合作推進等。這些信創產業的落地經驗,也是用戶信任的關鍵。

實際上,信創雲並不是在信創產業的風口期出現的商業機會,它其實是一種新的產業創新思維方式,它會依託於自研技術,以安全和創新兩條主線,形成一條新的上雲賽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