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押寶馮小剛“敗北”

五年前,華誼兄弟以10.5億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70%股權,並簽下一份對賭協議。按照協議約定,即使5年內東陽美拉完全不盈利,馮小剛也“只”需賠償6.74億元,低於華誼兄弟收購額。

正值影視圈因“鄭爽事件”巨震之際,華誼兄弟披露了2020年年報。

年報顯示,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因未完成業績承諾,需要根據協議補償華誼兄弟1.68億元,而東陽美拉的背後則是著名導演馮小剛。

五年前,華誼兄弟以10.5億收購馮小剛旗下公司70%股權,並簽下一份對賭協議。按照協議約定,即使5年內東陽美拉完全不盈利,馮小剛也“只”需賠償6.74億元,低於華誼兄弟收購額。

五年間,馮小剛有兩年未達成淨利潤要求,累計賠償2.35億元。據此計算,馮小剛賺了8億。

押錯馮小剛的華誼兄弟,目前處境艱難。公司市值自2015年高點已蒸發逾八成,近三年歸母淨利潤累計虧損超60億元,已陷入經營困境。

上市前即與馮小剛結緣

“華誼的天下,有一半是馮小剛打下的。”王中磊曾稱。

1994年,懷揣着在美國攢下的10萬美元,王中軍回國和弟弟王中磊成立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成立初期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爲大企業做形象標識設計,兄弟兩人接連拿下中國銀行、中石化等多家國企千萬級別的大單,公司也在三年的時間內就躋身“全國十大廣告公司”之列。

在王中軍看來,涉足電影圈是“無心插柳”,起因是1998年幫朋友解決電影拍攝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彼時,華誼投拍了三部電影,但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均未得到理想的收益,唯獨馮小剛的《沒完沒了》收回了投資。“如果不是馮小剛,也許華誼就不會再入電影圈了。”

1999年,《沒完沒了》上映,以800萬投資換回3300萬票房,有媒體形容,“電影院內是觀衆由衷發出的沒完沒了的笑,售票處是觀衆掏出的沒完沒了的鈔票。”

此後,華誼兄弟通過連續的融資和併購建立起了從製作、發行到藝人包裝等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而馮小剛作爲導演也在不斷爲華誼創收。

2001年,《大碗》票房4300萬元;2003年,《手機》票房5600萬元;2004年,《天下無賊》票房1.2億元;2006年,《夜宴》票房1.3億元;2007年,《集結號》票房2.6億元;2009年,《非誠勿擾》票房3.25億元。隨着馮小剛成爲首個作品票房超10億的大陸電影導演,華誼距離上市也越來越近。

值得一提的是,馮小剛曾因與華誼合約期滿,在拍完《手機》後準備“單幹”,還帶走了華誼的另一位明星張國立。

在俞敏洪的訪談節目“談理想,聊人生”中,王中軍曾表示,馮小剛來告知他們自己準備“創業”的時候,已經是和對方都談好條件了。所以,即便是要失去這棵“搖錢樹”,他們也沒有加價挽留,“這樣不厚道”。

沒過多久,華誼投資了《天下無賊》,馮小剛也在發佈會上坦承創業維艱,還是當導演更爲趁手。於是在出走不到一年後,馮小剛回歸華誼,雙方的合作也得以繼續。

2009年,華誼兄弟成功上市。招股書顯示,馮小剛持股比例2.88%,爲公司第十大股東,而前九大股東中,除王中磊、王中軍外,不乏馬雲、江南春、魯偉鼎等資本市場的大佬。

招股書還提到,“馮小剛工作室在報告期內出品的《集結號》和《非誠勿擾》兩部影片累計實現票房分賬收入1.89億元,約佔報告期內發行人電影業務收入的40%和總營業收入的18%,公司對馮小剛團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上市首日,華誼兄弟股價開盤報63.66元,較發行價上漲122.74%,當日最高時探至91.80元,最終報收70.81元。以馮小剛持有的華誼股份計算,其身價一夜之間飆升至逾2億元。

市值巔峯期簽下對賭協議,馮小剛穩賺不虧

上市後最初的幾年,華誼兄弟經歷了一段“甜蜜時期”,公司營收、淨利潤不斷增長,旗下屢有爆款電影誕生。2013年年報中,公司共提到了8部電影,貓眼數據顯示,其中除《海嘯奇蹟》外,其餘7部電影的票房累計達31.2億元,遙遙領先身後的光線傳媒。

與此同時,馮小剛也在四年內連續拿出《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2》、《一九四二》和《私人訂製》,保持了自己的高產高效。其中2010年,僅《唐山大地震》一部電影就爲華誼兄弟入賬2.05億元,佔公司總營收的五分之一。

2015年,華誼兄弟股價攀至歷史巔峯之時,公司出高價欲收購馮小剛旗下的東陽美拉。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爲,此舉是王中軍試圖打造華誼兄弟“千億市值夢”的一個嘗試,同年華誼還曾收購楊穎、鄭愷、馮紹峯等人的東陽浩瀚,皆是出自提高上市公司估值的考慮;但也有聲音稱,收購是華誼爲挽留馮小剛拿出的誠意,畢竟後者曾在《一九四二》的發佈會上袒露退休之意。

2015年9月2日,東陽美拉成立,註冊資本500萬元,兩個月後,華誼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25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收購東陽美拉70%股權的議案。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11月19日,東陽美拉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爲,資產總額1.36萬元,負債總額1.91萬元。老股東馮小剛、陸國強同意將各自持有的69%、1%股權轉讓給華誼兄弟,轉讓價款10.5億元。其中,陸國強是馮小剛的御用製片人。

收購同時,雙方簽署對賭協議,若東陽美拉2016-2020年經審計稅後淨利潤低於1億元、1.15億元、1.32億元、1.52億元和1.75億元,則老股東將以現金的方式補足未完成的差額部分。

五年來,東陽美拉先後實現的實際淨利潤爲1.05億元、1.17億元、6500萬元、1.64億元和560萬元,據此計算,馮小剛3次完成對賭目標,2次失利,累計需補足華誼兄弟2.35億元。

事實上,即使5年內東陽美拉完全不盈利,馮小剛也“只”需賠償6.74億元,低於華誼兄弟當初10.5億元的收購額。

馮小剛“不靈了”

雖然馮小剛賺到了錢,但在對賭期間,卻發生了數個雙方都未預想到的狀況。

2014年,華誼兄弟成立20週年之際,公司決定進行“去電影化”的嘗試。在此之前,公司自身定位是“影視娛樂”公司,2014年之後,影視娛樂、互聯網娛樂、品牌授權成爲了華誼兄弟新的“三駕馬車”。與之相對應的是,電影及衍生、電視劇及衍生、藝人經紀、電影院成爲“影視娛樂”的子項,不再單獨披露營收和成本。王中軍的夢想是,打造一箇中國的迪士尼。

同年,華誼兄弟斥資55億元打造的首個實景娛樂項目——馮小剛電影公社投入運營,該項目佔地1400畝,公司間接持有18.9%股份,景區以馮小剛導演的經典電影場景爲建築規劃元素,致力於打造綜合娛樂商業街區。此後,公司開始大規模股權質押操作,並通過資本運作大肆併購其他企業、建造電影小鎮。

與此同時,公司的影視板塊則在走着“下坡路”。2014年,華誼兄弟失去了電影票房冠軍的寶座,而在電影發行領域,華誼也從傳統三甲跌落第八。

2015年初,王中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翻篇兒,趕緊翻篇兒!2015年對我來說纔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年。”但這一年,華誼兄弟占主導地位且票房較佳的只有《前任2》和《老炮兒》,兩部影片票房分別爲2.52億和9.03億。而光線傳媒一部《港囧》的票房就超過16億。

2016年,華誼的幾部“重頭戲”再度折戟——《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雖然取得較好的口碑,但票房卻不及預期。前者未突破5億、後者則僅爲1.23億。

馮小剛似乎也在逐漸失去對票房的號召力,早在《一九四二》的發佈會上,馮小剛就曾坦言,拍這部電影讓自己完全透支,“現在電影拍完了,我想我只剩兩件事情可以做了。那就是退休。要不就只能去拍些沒心沒肺的徹底的娛樂片,樂呵樂呵。”

而在最終的票房表現上,《一九四二》賬面虧損達上億元。2017年,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雖然收穫了14.23億元的票房,但這個成績距離華誼兄弟同年押注的另一部爆款《前任攻略3》,還差了5.03億。

2018年,正當馮小剛爲原本預計當年上映的電影《手機2》做宣傳時,片中第一女主范冰冰卻又牽涉“陰陽合同”事件,直接導致《手機2》至今未能上映,間接造成馮小剛首次未能達成對賭目標。

而華誼兄弟的鉅虧,也正是由2018年開始。

2019年,曾在1997至2017年間參與13個賀歲檔,勇奪8次票房冠軍的馮小剛,也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擱淺”。由他導演的《只有芸知道》票房成績僅1.56億,就在華誼兄弟尚未從票房失利的心情中平復過來時,新冠疫情又接踵而至,更加劇了公司當下的危機。

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致行業冰封,華誼兄弟繼續虧損。危機時刻,華誼兄弟不得不拋出定增計劃,向阿里、騰訊等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22.9億元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兄弟受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影視劇業務,其曾在幾年間重金打造的、以馮小剛電影公社爲主的實景娛樂亦損失慘重。

數據顯示,馮小剛電影公社於2014年6月正式開街,然而即便加上後續華誼打造的數個“電影小鎮”,2018-2020年上半年,華誼兄弟實景娛樂板塊營收佔總體營收比例也僅爲3.84%、1.59%和3.06%。

如今,雖然疫情整體情況已逐漸轉好,但2020年的賀歲檔,已不見馮小剛的身影。2020年12月29日,馮小剛發佈的微博顯示,自己剛剛殺青了一部網劇。“四個月,一點不將就一點不湊合,真累。”

“20年前經常與馮小剛合作,他的片也好賣,但這些年很少找他的片子了,我覺得他脫離了年輕人。”有資深發行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