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貧困作爲一種客觀社會現象,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將會長期存在,治理貧困沒有休止符。世界銀行在《1981年世界發展報告》中指出,“當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羣體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獲取他們那個社會公認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飲食、生活條件、舒適和參加某些活動的機會,就是處於貧困狀態”。這是相對貧困的定義,其判斷標準是相對的、動態的,即與社會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其發展目標是縮小差異,減少不平等。從我國脫貧攻堅實踐來看,目前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創造了世界減貧史的奇蹟。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亟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更加註重共同富裕問題”的戰略高度,把綜合治理相對貧困問題作爲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偉大目標。

  第一,提質賦能,增強貧困人口致富能力。與消除絕對貧困不同,緩解相對貧困的關鍵是提升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有調查表明,相對貧困人口一般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專業技能相對不足、相對剝奪感比較明顯和社會排斥感比較強烈等特點。因此,提質賦能是治理相對貧困的基礎。要針對貧困人口的素質稟賦及發展意願,精準進行能力培訓,提升其致富能力。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持續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在鄉村努力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產業扶貧帶頭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鄉村振興帶頭人,爲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此外,緩解相對貧困問題,也需要增強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在消除絕對貧困過程中,強外部支持雖然必要且成效顯著,但在事實上也使部分貧困人口滋生了“等靠要”思想。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既要從實際出發,從制度上改革完善相關貧困考覈的指標與方法,防範“養懶漢”現象,也要合理引導預期,採取多種手段確立貧困者的主體性地位,引導扶貧對象的參與和融入,激發相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第二,創新機制,不斷縮小“三大差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做好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註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羣衆傾斜,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縮小“三大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可以從根本上爲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提供製度保障。相關研究表明,就相對貧困人口而言,發展機會是擺脫貧困狀態的重要條件。因此,緩解相對貧困問題,亟須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從制度上保障公平和效率的均衡,防範出現“制度性貧困”。當前,附加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功能的戶籍制度,依託戶籍生源地的高考招生制度,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等,都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三大差距”。在消除絕對貧困問題時,制度性問題一般通過強外部力量進行干預,即出臺“臨時解決方案”,而成效明顯的可部分轉化爲正式制度;在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時,制度性問題還需從制度設計上健全完善,從源頭上爲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可見,只有通過創新機制讓相對貧困人口享有公平公正的發展機會,才能從根源上縮小“三大差距”,這也是政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的根本要求。

  第三,遵循規律,發揮好市場與社會力量。有研究表明,中國政府創造的貧困治理模式在本質上是發展式扶貧,即政府遵循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邏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優勢,運用財政資金,通過市場化機制,將經濟活動所得以福利形式遞送給貧困人口。因此,中國的貧困治理已超越西方社會“補缺型”福利分配的政策目標,不僅提供了適度“普惠型”的社會福利,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束縛,而且致力於帶動貧困人口實現共同富裕。在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時,關鍵是如何帶動貧困人口實現共同富裕。這要求在實現路徑上與消除絕對貧困有所區別,即更好運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一方面,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既要引導資本下鄉,實現資本扶貧,更要堅持雙向雙贏原則,保障企業的合法利益,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實現企業與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有效運用好社會力量,特別是發揮好本土大學畢業生、進城務工返鄉農民、退伍軍人、鄉賢等各類人才的作用,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用好用活各類人才的學識與經驗,在帶動貧困人口實現共同富裕中發揮積極作用。要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國家公職人員退休後返鄉定居服務鄉村,鼓勵引導外出鄉賢反哺故里報效桑梓。

  總之,立足新發展階段,治理相對貧困問題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從“更加註重共同富裕問題”的戰略高度,繼續實施發展式扶貧政策,深化運用好市場化機制,有效發揮好社會力量作用,進一步創新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把相對貧困治理與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