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芬

原創:財經小鋤頭(chutou0325)

2017年9月,戴威的ofo上線了微信小程序。螞蟻金服高層知道後很生氣,阿里隨即派了專人從杭州飛到北京,告訴戴威馬上將ofo的微信小程序關閉,ofo的流量入口只可以留支付寶一個。

戴威沒有同意。

三個月之後,阿里投資哈囉單車,親自入局共享單車賽道。

2019年4月,ofo運營主體之一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作爲被申請人出現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案件辦理時間是當年3月25日,辦理法院則是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

風光一時的ofo押金至2020年還有1600多萬用戶尚未歸還,沒有人知道已轉型電商平臺的它還要用多長時間才能還清欠用戶的押金。

當年“倒下的鯨魚”ofo,也養起來了一條“小魚”。上週,哈囉出行向在美國遞交了招股書。摩拜和ofo兩個從前遍佈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品牌,如今走的走散的散,或者是被收編的。當年如嘍羅一般的哈囉出行,能否扛起共享單車的大旗呢?


哈囉共享單車可以賺錢,但不多


阿里投資哈囉單車之後,“哈囉”便一直躺在支付寶的首頁,爲其小程序導入來自支付寶的流量。上市之前,螞蟻集團旗下的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法代井賢棟)持有哈囉出行36%的股權,是哈囉出行的第一大股東。

(圖源:招股書)

但是在公開場合,公司創始人兼CEO楊磊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家獨立的公司,不是螞蟻集團的“附庸”。

獨立的哈囉,也總想搞些不一樣的東西,它想從共享單車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爲本地服務的供應商——就是現在美團的模樣。

從招股書看,哈囉的共享單車業務,至少沒有虧錢。

哈囉出行旗下有三大業務,共享兩輪服務、順風車及其他。按出行次數計算,哈囉是2020年最大的兩輪服務供應商。按成交金額計算,哈囉則是去年第二大順風車服務供應商(第一大是在香港遞錶的嘀嗒出行)。

按收入計算,2020年哈囉共享兩輪、順風車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分別是55億元,4.6億元及7882萬元,貢獻的毛利分別是3.7億元,3.8億元及-2264萬元,前兩大業務的毛利率是6.7%及83%。

哈囉共享兩輪服務主要包括兩方面,共享單車和電驢的租賃。2020年,哈囉提供的共享單車服務次數和電驢服務次數分別是40億次和11億次。共享兩輪服務對應的成本包括單車和電驢折舊、運營和維修人員勞務成本、維修及維護費用、換電費用以及雲服務費用等。

順風車服務成本主要有司機背景調查費用及支付平臺抽取的交易費用。

對比哈囉順風車兩大主要業務,可以發現兩輪出行業務,無論是單車也好,電驢也好,因爲先要有資產投入,賺錢並不容易。而順風車業務本就是出行業務中賺錢最容易的子業務,平臺作爲信息撮合商並不需要前期投入,即可從成交金額抽取佣金。

(圖源:招股書)

哈囉的共享單車能賺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用戶數量和單用戶貢獻收入(以及服務單價)。

服務單價方面,哈囉招股書沒有給出共享單車/電驢每單服務的收費,但從APP可以看到zai哈囉單車現在的收費是1.5元/30分鐘(買卡更划算)。從現行收費來看,哈囉單車業務很難再有提價的空間。如果價格再往上提的話,哈囉單車的租賃價格基本就與公交車相仿了。

單用戶貢獻收入方面,哈囉出行的每名季度交易用戶(季內至少使用哈囉服務一次的賬戶)貢獻的交易額從20年第二季開始增幅放緩,去年第三、第四季分別是37.7元及37.4元(第四季下降有冬天天氣影響因素)。

從出行次數看,哈囉的共享兩輪服務已經做到行業第一。現在哈囉在國內未覆蓋到的地區不多,單車用戶增長將會逐漸見頂。

(圖源:招股書)

總結而言,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上半場摩拜、ofo虧錢搶市場的惡性競爭之後,現在再經“倖存玩家”哈囉提價,終於可以賺錢了——但也僅僅是能賺一點錢而已。公司共享兩輪服務低至6.7%的毛利率幾乎決定了它在扣減了經營費用之後就很難可以賺到錢了。

事實就是,在計上了經營費用和處理物業及設備虧損(主要是淘汰舊單車/電驢和失聯的單車/電驢)之後,哈囉出行經營過去年年都在虧損。2019年公司經營虧損14.5億元,2020年則虧損11.5億元。

(圖源:招股書)

“共享單車虧錢”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哈囉只證明共享單車不會虧錢,但還未證明它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有人就說了,高頻的共享單車只是一個流量的入口,本來就不怎麼賺錢,規模效應還得看哈囉的其他業務。而哈囉出行的目標是再造一個美團,美團的外賣業務也不怎麼賺錢。

但哈囉真的會是下一個美團嗎?


哈囉有飛輪效應?


在共享單車終於賺錢之後,哈囉也提出了自己的“飛輪效應”理論:

第一步,哈囉提供共享兩輪服務,積累初期用戶基數(現在已經基本達到目標);

第二步,哈囉提供其他出行服務,即現在的順風車業務,積累更多用戶;

第三步,哈囉將服務擴張到更多本地服務領域——下一個美團呼之欲出。

(圖源:招股書)

理想很美好。哈囉出行目前已經的開始提供電摩托銷售、換電以及試行網約車、酒店預定、送貨等服務。

(圖源:哈囉APP)

現實可能很骨感。雖然成交金額看,哈囉出行的順風車和本地服務均還有巨大增長空間,公司去年順風車和其他服務成交額僅分別只有9400萬元和1200萬元,僅處於起步期,但一旦公司這兩項業務上了規模,哈囉將要分別和行業的頭部玩家競爭。

(圖源:招股書)

在順風車領域,去年哈囉出行是行業第二(按成交金額計算)。但在這個行業除了龍頭嘀嗒出行,還有已經恢復順風車業務、有先發優勢的滴滴。哈囉與兩者競爭均不佔優勢。

而在本地生活領域,從高頻、低毛利率業務延伸到低頻的哈囉將遇上更早就已從外賣業務擴張而來的美團,還有酒店預定等垂直領域的頭部玩家,如攜程等。美團在收編了摩拜之後,和向本地生活拓展的哈囉業務將有極大重合,兩者不免有終極一戰。

結果可能兩公司再重複一次過去的本地生活服務補貼大戰,比拼誰的現金比較多。2020年的哈囉經營現金流量在不計單車/電驢的攤銷和折舊等因素外,還淨流入了22億元,但同期投資活動因爲需要採購新的單車/電動自行車又流出現金41.53億元。哈囉的現金流仍依賴外部融資,而美團已經是成熟自己可以生錢的公司了。

(圖源:招股書)

哈囉有行業第一的兩輪共享業務引流,但美團則有外賣業務。從頻次上看,外賣的消費頻次還高於共享單車。兩者競爭,哈囉出行天然處於劣勢。

可能會有人說,哈囉出行背後不是還有螞蟻集團支持麼——但阿里的餓了麼都無法競爭過美團,它參股的“獨立公司”哈囉出行有什麼把握可以在美團眼底下再造一個美團呢?

或者對於美團來說,現在的哈囉出行根本不在它的視線範圍內。2020年,哈囉交易用戶加起來不到3.7億,提供兩輪出行服務次數是61億次,而同年美團年度交易用戶數是5.1億,外賣單數破100億。

(圖源:招股書)

有行業巨頭在前,哈囉的“飛輪”可能轉不起來。


哈囉出行,除了理想還有什麼?


和戴威的ofo相比,哈囉出行是成功的。因爲它生於行業的冷靜期,也較好地控制了共享單車業務的成本非費用,沒像戴威當年一樣,不計成本地優惠用戶,將融資回來的錢在成都租最貴、位於春熙路寫字樓,在辦公室裝上奢華的落地窗。

哈囉出行的共享自行車起碼賺錢了,打臉了外界關於共享單車不賺錢的質疑。但過去“共享單車引流發展其他業務”的猜想,哈囉還沒能證明。

理想中的哈囉單車,想在未來開動飛輪,成爲下一個美團。然而從公司現在業務構成來看,哈囉可以是共享兩輪服務和順風車服務供應商,但絕非本地服務供應商。

即便有螞蟻集團扶持,各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的哈囉出行要成爲下一個美團,依然很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