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灣位於非洲西側,幾內亞這個國家也位於西非,赤道幾內亞的首都還在幾內亞灣中的島嶼上,而新幾內亞島位於大洋洲,幾內亞這個詞是殖民產物。新幾內亞島隔着託列斯海峽與澳洲相望,面積約78.5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

新幾內亞島在七千年前仍與澳洲的約克角半島相連,後來海平面上升,託列斯海峽把澳洲和新幾內亞島分隔開。

新幾內亞島像一隻恐龍,極樂鳥半島是恐龍頭,毛克山脈和中央嶺是脊樑,歐文斯坦利嶺是尾巴。

新幾內亞島緯度在赤道和南緯12度之間,氣候溼潤多雨,除了中間的山脈,外圍平原以熱帶雨林爲主,特別是南部的裏古-弗萊平原,沼澤遍佈。

新幾內亞島屬於大洋洲,但其西部是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的領土,東部纔是大洋洲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世界上橫跨兩大洲的國家不多,俄羅斯以烏拉爾山爲界橫跨歐洲與亞洲;埃及以蘇伊士運河爲界橫跨非洲與亞洲(西奈半島屬亞洲),土耳其以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爲界橫跨亞洲與歐洲;巴拿馬以巴拿馬運河爲界橫跨北美洲與南美洲。

巴布亞新幾內亞(簡稱巴新)南隔託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面積約46.28萬平方公里,居大洋洲第二位。人口約878萬,98%屬美拉尼西亞人,官方語言爲英語,主要信基督教。

當初殖民者先後發現新幾內亞島和澳洲,由於新幾內亞島沿海低地大多被熱帶雨林和沼澤覆蓋,以東部巴布亞新幾內亞爲例,熱帶原始森林覆蓋國土面積的86.4%。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新幾內亞島不適於建造港口開闢殖民地,英國人主要去了澳洲和新西蘭,西班牙去了菲律賓,荷蘭去爪哇島等地,法國去了中南半島。

隨着殖民活動不斷深入,到了19世紀後期,歐洲殖民者已經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大門,但在世界範圍內獲取殖民地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德國等新興的歐洲列強正強勢崛起,殖民者纔將目光重新鎖定新幾內亞島。

1884年,新幾內亞島三分天下,荷蘭佔據西部,也就是今天印尼在大洋洲的部分,東邊分爲南北兩部分,北部屬德國,南部屬英國。

1901年,英國在澳洲的各殖民改成州,重組爲澳大利亞聯邦。1906年,英國把英屬新幾內亞交澳大利亞聯邦管理,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其地位低於澳大利亞各州。一戰後,德國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1919年,澳大利亞順勢控制德屬新幾內亞,新幾內亞島東西由澳大利亞與荷蘭平分天下,不過此時澳大利亞仍是英國殖民地,只因其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爲主導的白人爲主,地位比英國其他海外殖民地要高。

1920年,英國作爲羣主的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委任澳大利亞管理其所佔新幾內亞島東部領地,算是獲得歐洲列強們的書面同意,這個決定與大多數亞非拉國家無關(日本除外,當時日本也在國際聯盟)。

此後澳大利亞一方面謀求獨立,一方面又想徹底兼併澳屬新幾內亞。1931年,澳大利亞獨立,但英國怎麼能放任一個獨立國家領土壯大,毫不客氣拒絕澳大利亞的妄想。二戰期間,日本與澳大利亞在新幾內亞島上激烈戰鬥,二戰後仍然保持之前的格局。

1960年代-197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浪潮中,亞非拉大批國家獨立,1975年,巴布亞新幾內亞也趕上這波浪潮,當年獨立並加入聯合國。當時英國大部分殖民地已經獨立,澳大利亞也擋不住這波國際大勢,而且巴新還是16個英聯邦王國之一。

英聯邦國家分爲三個檔次,第一檔是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爲主導的白人國家,包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這4個;第二檔是16個英聯邦王國(含第一檔4個),尊英國國王(女王)爲元首;第三檔是53個英聯邦國家(含前兩檔16個),不尊英國國王(女王)爲元首,印度就是這樣的國家。

在英聯邦國家體系中,巴新屬於第二檔,低於澳大利亞,高於印度。

巴新與澳大利亞簽有防務合作協議,澳大利亞每年向其提供軍援和軍事培訓,雙方定期舉行聯合軍演。澳大利亞與巴新建立“警察夥伴關係”,派警察赴巴新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巴新與美國也簽有防務合作和聯合軍事演習等協議,巴新允許美國軍艦停靠其港口,巴新派軍官赴美國進行培訓。

巴新人屬於美拉尼西亞人,這個人種與我們主流亞非歐美人差異比較大,皮膚黝黑,頭髮捲曲,看起來像非洲黑人,是現存人類中丹尼索瓦人血統最高的人種(約 5% 的DNA)。丹尼索瓦人已經滅絕,主要分佈在西伯利亞,不知道美拉尼西亞人是如何獲得這一血統的。

美拉尼西亞人分佈範圍,從新幾內亞島往東南至斐濟島,其間成千上萬島嶼,跨越距離約5600公里。由於地理隔絕和自然環境惡劣,當時殖民者佔據這些地方的技術能力不足,這個種族得以完整保留,澳洲的土著就沒這麼幸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