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玉竹,本草说它“清金而润燥,滋木而清风”

在中草药宝库里,玉竹可以说是很有名的一种。从中医进补里滋阴、温阳的两个大类来看,玉竹可以说是“滋阴”类的代表。

而《黄帝内经》曾说“人四十而阴气自半”。可见,滋阴在传统养生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玉竹却正是契合了内经的这个思想。

玉竹传统的学名叫做“萎蕤”,因为“蕤”和“参”有点音近,所以,民间曾将其当作人参的附属,这其实是不妥的。

玉竹乃是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和人参的五加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外形也很好辨认:茎杆强直,似竹箭杆,而且还有节。所以也有“竹节参”的俗称。

由于玉竹的根茎是横向串生的,有的地方把它称做“地管子”,比如河北地方就有这个叫法。并且,由于玉竹有很不错的滋阴补益作用,有的地方将其叫做“尾参”,比如湖北。

此外,玉竹也有花期,它的花苞很像铃铛,因此也“铃铛菜”的外号。

关于玉竹的生长习性,它喜欢生长在林中树下或者背阳向阴的坡下,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分布。现在,人工栽培的品种大概有有湘玉竹、海门玉竹、西玉竹等多种。

而野生玉竹主要以关玉竹和江北玉竹为主,入药的是其根茎,近现代中医基本用玉竹为名,少数偏于传统的写法为“萎蕤”。

玉竹的采集时间是秋季,挖出其根茎之后洗净,晒干或蒸透,切片后就能入药,炮制上,也可用酒或蜜为辅料炮制的,目的是减少其滋腻之性,同时加强其滋阴之力。

玉竹的性味甘平,主要能入手太阴肺经。历代本草家对它的功用描述,大致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清肺金而润燥,滋肝木而清风。

早在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玉竹就被广泛运用,比如麻黄升麻汤,原文如下: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方用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的组成: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玉竹、石膏、白术、干姜、芍药、天门冬、桂枝、甘草、茯苓。

而麻黄升麻汤的煎煮也有特点,就是先将麻黄煮一两沸,去掉水面上的泡沫,然后加入其它药继续熬煮,最后去渣、分温三服。大致在“炊三斗米时间”后,会出一身大汗,于是就豁然而愈。

在麻黄升麻汤这个方剂里,用萎蕤(玉竹)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清肺金而润燥。

认识玉竹的人都知道,玉竹质地滋润而厚,性味和平滋润,能化气生津,解渴除烦,清金利水,益气润燥。还可以止消渴,通淋涩,润皮肤,去黑干,疗目疾,治眼睛昏花。

传说中,华佗传授给他的徒弟樊阿一个叫做“漆叶表黏散”的养生方,说是可服食长生,其中的青黏就是玉竹叶。

后来,历代封建帝王的后宫里,宫中女子就喜欢服食玉竹,以美容养颜。

现代科学发现,玉竹中含有玉竹粘多糖类物质、以及黄精醇类物质。或许就是玉竹滋阴的主要“动力”。

在历代中医方剂里,玉竹常和赤芍、当归、黄连配伍,煎汤熏洗,用以调理各类眼红涩痛。

也有的人平常经常觉得眼前有黑影飘移,有的还会有红痛昏暗,这时候就有一个叫做“甘露饮”的方剂,大概就是由玉竹组成,略加薄荷,生姜,蜂蜜同煎汤,睡前温服。

而玉竹也可以用于中医的小便淋数,常和芭蕉根、滑石配伍水煎。

小便短涩,且伴有发热口干之证,直接有用玉竹调理的记载。

此外,对于肛周虚肿,玉竹也可以和天葵子、龙胆草、茯苓、前胡配伍。

现代科学还发现,玉竹和玄参、枸杞配伍,对调节血糖、血压有一定的帮助,还有一定的强心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痰湿气滞的人,不适宜使用玉竹。

最后,常用的玉竹养生食疗方,可以用玉竹和牛肉、何首乌、枸杞,玉竹,黄芪,姜片适量煲汤,味道可口,滋补的能力也不错。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