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获》故事 | 《收获》公众号——被忽略的“财富”(潘昌锦)

“心动一刻”

我与《收获》的故事征文

《收获》公众号——被忽略的“财富”

潘昌锦

打开微信,点开我订阅的公众号,就能看到《收获》也在其中。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它的。但每天看《收获》的推送已经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收获》,我还订阅了《钟山》《十月》《花城》等文学杂志的公众号。但能每天坚持更新,并将公众号运营得风生水起的那就只有《收获》了。

《收获》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很丰富。新刊的介绍及小说选读、书评、微信专稿、作家随笔等都能在公众号看到。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很多,很容易让人忽略之前的推送,因为要一个一个的去翻找实在是太费劲了,还好公众号有搜索功能。一开始我没什么头绪,只能用最简单的——作家的名字来检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言老师的一段话。他说自己很少在《收获》上发表作品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写出感到满意的作品。《收获》在作家中的分量可见一斑!张楚在大学时期向《收获》投过三次稿但都没能成功发表,用退稿信来激励自己,2003年在《收获》首次发表小说。张楚的经历是我在搜索“退稿”时看到的。苏童被问到退稿一事时坦诚:即使在《收获》发表了作品还是会收到退稿。余华对邮递员扔投稿信的巨大声响仍记忆犹新。为什么我对退稿的事情会这么感兴趣?因为这件事对一个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比起发表作品的喜悦,退稿时遭遇到的挫折读来真实的多,也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如果选择了某条路,就不能放弃,不要被困难轻易打倒。

作为文学创作者心中神圣的殿堂,《收获》的标准很高。稿子终审之前还有一审和二审。而且编辑还会认真提出建议。余华回忆道:编辑肖元敏女生把原文抄在信纸上,改动的抄在下面······编辑的认真其实也是《收获》的传统,巴金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不仅如此,《收获》也致力于发掘文学新人,时不时就会出一期青年作家小说专辑,让青年作家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锻炼的好机会。

相较于直接阅读文学作品,我更偏爱作品背后的故事。那些被人忽视的角落,反而是我探寻的最佳选择。在此,我要感谢公众号背后的运营者日复一日辛勤的努力工作。希望公众号的内容越做越好。最后,祝《收获》越办越好!

《收获》长篇2021春卷

  • 目录
  • 非虚构
  • 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 / 蒋韵
  • 评论:聚焦于食物的历史与生命记忆 / 王春林
  • 长篇小说
  • 长安的荔枝 / 马伯庸
  • 评论:或十二时辰,或十五日,或以六月初一为期 / 何平
  • 长篇小说
  • 鹊桥仙 / 萧耳
  • 评论:“荡发荡发”的故乡、梦与记忆 / 来颖燕
  • 非虚构
  • 西南三千里——重走湘黔滇旅行团一九三八年之路 / 杨潇
  • 春卷限期75折。

微信号|harvest1957

《收获》微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