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周廣現文圖

開欄的話

2011年3月17日,鄭州市政府公佈了鄭州市第一批城鄉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規劃中心城區保護名錄。公佈的32處近現代老建築,有鄭州人耳熟能詳、回味眷戀的熊兒河橋、鄭州黃河第一鐵路橋、催人奮進的《青春》雕像……

從2011年4月8日起,大河報歷時半年多時間以《鄭州地理·城市記憶》爲題一一刊登了鄭州人和這些老建築的故事……如今10年過去了,這些優秀建築是否安好?鄭州人和這些老建築的故事是否依然在書寫?從今天起,記者對這些老建築一一進行再回訪。

日前,記者再次來到鄭州市金水西路和沙口路交叉口,只見《青春》雕像依舊在,而周圍面貌已變了模樣。

燦爛的陽光下,雕像中一男一女兩位青年各用一隻手託着3個原子鏈環,男青年穿着短袖襯衣,左手高高揚起,意氣風發。女青年穿着連衣裙,右手高高托起,展示了女性曲線美,又顯得精神抖擻……

青春的氣息依然濃烈,而《青春》雕像所在的周圍環境已變了大模樣。10年前記者到此採訪時,雕像周圍小遊園裏只有幾棵低矮的雪松站在那裏。而今,雪松長高了,周圍的樹也多了。由於樹木茂密,站在雕像前已經看不到路北不遠處鐵路線上的火車。10年前,《青春》雕像西側還是破舊的沙口路,如今與之爲伍的是在樓腰穿行的京廣快速路。10年前,雕塑後邊的幾棟樓還在售賣,如今入住大樓裏的年輕夫妻可能孩子已經上了小學……

仰望雕塑,記者看到,雖然周圍有鐵路線、有立交橋,但兩位青年男女的身上並沒有什麼灰塵,不僅如此,雕塑周圍也非常乾淨,地上連個小紙屑都沒有。

“我們社區只有這一處優秀建築,大家待她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鄭州市金水區大石橋辦事處金沙社區副主任海女士說,《青春》雕像是鄭州街頭矗立的第一座街頭雕塑,她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無數青年團員用汗水澆灌出的一座雕像,是一個時代的象徵,是城市活力的象徵,也是鄭州的一個重要城市符號,作爲社區工作者,他們有義務讓她散發出的青春氣息永遠飄灑在鄭州上空。

海女士說,在他們社區,不少居民也瞭解《青春》雕像的故事,常有居民來看看這兩位年輕人,看見雕像上有灰塵了,大家會輕輕地拂去,看見雕塑身上有斑駁的地方,大家會去弄些白水泥重新補上……

“飛揚的《青春》雕像曾經陪伴了無數青年人成長,未來,希望她還能陪伴更多年輕人成長……”仰望着8米多高的《青春》雕像,21歲的鄭州市民吳先生說。

編輯:魏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