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八零九零》,爲啥不行?

犀牛娛樂原創

文|冷罐頭 編輯|夏添

在現實題材的大風口下,《八零九零》並沒能乘風起。

單從紙面實力來看,《八零九零》所聚焦的養老題材,在今年一衆現實題材劇作中頗具特色。白敬亭和吳倩組成的主演陣容,在年輕一代的受衆中有着一定的號召力,白敬亭的上一部作品《你是我的城池營壘》餘溫猶在。

除此之外,還有老戲骨們的加持。李建義、楊新鳴、吳冕均以及出演過“作爹”蘇大強的倪大紅老師,均在其中。

從題材選擇和演員陣容來看,《八零九零》更像是一部社會議題和年輕受衆雙管齊下的作品。但目前劇情已行過四分之三,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都未能達到出圈的聲量。反而是吳倩的狀態,成爲了大衆熱議的話題。

《八零九零》的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裏?答案還要回歸到劇集本身中尋找。

三線並行,但敘事散亂

在熱門劇集領域,一直是求同存異。題材類型雖然多元化,但劇情“抓人”是共同點。

顯然,《八零九零》也深諳此道。劇集開篇便鋪開了三條並行的故事線。這第一條,便是緊緊圍繞着“養老”這一話題展開的“陽光之家”線,對當下養老院的運行情況和生活環境,進行了還原和重塑。

早操、棋牌室、嚴把品控的飲食採購……一寸寸掀開了養老院的“神祕面紗”,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衆的獵奇心理。但遺憾的是,這些養老院的二三事,並沒能被一條精彩的劇情線串聯起來,反而是背景渲染的成分更大一些。戲劇化的情節仍然佔據了大量篇幅,在戲劇張力被強化的設定之下,劇中的生活感和現實感,就不可避免地被淡化了。

其二,是圍繞着葉小妹(吳倩飾)和院長奶奶(吳冕飾)展開的代際關係線。

按理來說,90後和老年人的思想碰撞、隔輩的親情等,都是相當具有延展空間的設定。但《八零九零》卻不可避免地落入了俗網之中。

大學剛剛畢業,點火就着的叛逆孫女。體檢查出腫瘤,瞞下所有人,獨自一人承受全部的堅強奶奶。怎麼看都有古早家庭倫理劇的味道。這樣俗套、煽情的設定,在當下的劇集市場中,顯然是不討喜的。

其三,是全劇核心的男女主相遇相知線。

從整體劇情走向來看,《八零九零》的風格偏向溫暖治癒系。講述了兩個 “90後”承辦並重建養老院,和一羣80歲左右老年人之間發生的故事。但在劇情設定和敘事方式上,仍然太過俗套了。

男女主不打不相識;在這段關係中佔上風的女主偏偏有求於男主,帶來了二人關係緩和的機會;一來二去間發現了彼此在面具下溫暖的心……如此過於常規化的設定,很難打出差異化的牌,形成劇集的特色。

三線並行,但敘事散亂,再加上被戲劇性沖淡的寫實感和撲面而來的陳舊感,自然使《八零九零》很難在現實題材劇集頻出的當下,擁有一席之地。

典型人物“樣板化”

對近幾年達到爆款體量的現實題材劇集進行對照分析,就不難發現“靈魂人物”對於劇集傳播的重要性。

2019年,在正午陽光出品的年度爆款劇《都挺好》中,無論是前期的劇集破圈,還是後期的熱度維繫,蘇大強這一角色都“功不可沒”。

開播之初,《都挺好》憑藉着蘇大強“我要喝手磨咖啡”“我不喫,我不喝,我要去美國”等臺詞,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快速發酵傳播,並進行了玩梗等二次創作。劇集播出後期,蘇大強和蔡根花小寶貝的互動,也再次將話題度推向了頂點。

2020年,塑造30+女性羣像的《三十而已》,憑藉着許幻山和林有有這對“人人喊打”的角色,成功實現了大範圍的國民輻射。在成爲大衆茶餘飯後談資的同時,緊緊維繫了劇集熱度。

典型角色對於劇集的加成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八零九零》在典型角色的塑造上也卯足了勁。

以賣保健品爲事業,嘴甜人機靈,成爲老年人之友的過三爽(白敬亭飾);一身正氣,拒絕將養老院商業化的院長;騙煙抽、裝病要挾人的老頑童,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奶奶,暗戀院長的爺爺……養老院羣像也力求鮮活。

作爲一部現實題材的劇集,《八零九零》在力盡全面的刻畫一幅老年羣像。但從呈現效果來看,是有些用力過猛了。刻意感和樣板化,在很大程度上衝淡了觀衆的共鳴感。

由倪大紅老師飾演的過江東,雖然人設頗爲鮮明。“你要我爸還是要我”“我要錢”等金句,以及爲了漂亮院長住進養老院的情節實現了小範圍出圈。但需要明確的是,流暢、富有張力的劇情線與精準狙擊大衆情緒的密切結合,纔是現實題材劇集贏得大衆心的關鍵。僅憑一兩個特別的人物設定,是很難帶動劇集熱度的。

懸浮感和圈層化

談起現實題材的劇集,就繞不過“懸浮感”這三個字。顯然,這也成爲了《八零九零》沒能贏得大衆心的關鍵所在。

從劇集調性來看,《八零九零》是將現實內容和輕喜劇的表達方式糅合在了一起。細數劇中的人物,無論是過三爽、葉小妹、還是養老院中的老頑童們,身上都存在着不少喜劇因子。

爲了成功混進養老院,裝作志願者和大爺大媽們打牌,甚至將自己的爺爺送進去的過三爽;爲了讓葉小妹爲他們畫畫像,集體裝病的老頑童們……都爲觀衆帶來了紮紮實實的笑點。但遺憾的是,《八零九零》對現實感與輕喜劇間的平衡,把控得並不出彩。在營造喜感的過程中,劇中的真實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於是,賣保健品的騙子輕易就在養老院混得如魚得水、患阿爾茨海默症的奶奶把男主當成了去世多年的孫子、偏向頑皮化的小老頭們……都成爲了觀衆的槽點,被貫上了懸浮之名。喜劇化的表演方式,也讓不少觀衆吐槽爲“演技浮誇”。

做輕喜劇調性的現實題材劇集,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需要明確的是,難度和優勢是並存的。而《八零九零》對劇情線的打磨,顯然還沒能達到輕喜劇和現實感合二爲一的功力。

同時,《八零九零》也存在着受衆定位模糊的問題。無論從主演陣容還是播出平臺來看,年輕一代的女性受衆都應該是《八零九零》的目標受衆。但從劇情內容來看,《八零九零》在深耕垂類圈層這一點上,顯然做得還不夠,沒能做到精準擊中核心受衆圈層。

在現實浪潮興起的當下,現實題材劇集的品類細分、垂類深耕、深化圈層優勢,成爲了亟需進階的重要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