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银行对比特币交易说“不” 加密数字货币市场DeFi进程加速?

经过前一轮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暴跌之后,国内银行业对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限制越来越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内有大型商业银行宣布了“封堵”比特币交易的措施,而记者经过多方查询了解到,中信银行在4月22日通过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维护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从即日起,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将该行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的交易资金充值及提现、购买及销售相关交易充值码等活动,不得通过该行账户划转相关交易资金。一经发现,该行有权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相关账户等措施。

消息传出,引发市场关注。然而,中信银行的此番表态对于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影响几乎并未产生影响,在5月7日,比特币价格最高达到58643美元/枚,距离4月最低点46990美元上涨了超过20%。而以太坊则是连续创下交易以来新高,目前在3500美元附近震荡。

“银行的表态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震慑。事实上,在2014年的时候,十多年银行就集体宣布银行个人账户禁止交易虚拟数字货币,但是这7年以来,全球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者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国内,金融机构看不到的交易者则更多,而且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场DeFi(去中心化金融)进程越来越快,如果以禁止银行账户交易作为手段去限制加密数字货币市场行为,可能起不到效果。”5月8日,上海一位加密数字货币市场资深分析师王恒(化名)受访时直言。

集体“封堵”恐难上演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论过去几年银行或其他机构对于加密数字货币的态度如何,这个市场终究还是蓬勃发展起来了。

国内银行业上一次大规模“封堵”比特币,还要追溯到2014年。彼时的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2014年4月,招商银行宣布禁止其账户用于比特币、莱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交易。紧接着,华夏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13家银行在短短两个星期内发布类似公告,对比特币集体说“不”。

“当时很多大中型银行都开始参与到限制账户数字货币交易,但是外界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根本就已经绕开了银行账户来进行交易。如果大多数传统金融人士还在将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跟传统的股票交易过程等同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过,也需要承认的是,之所以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被设计的非常复杂,主要原因也是源于全球各国监管的差异。”对此,一位海外交易平台相关负责人Allen(化名)在5月8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在Allen看来,与国内银行集体一致的态度相比,境外银行业则是态度各异。今年3月,汇丰控股向客户发布信息,该行已禁止客户在交易平台HSBC Invest Direct上购买美国商业情报公司MicroStrategy的股票,称该公司股票是“虚拟货币产品”。该行不会为购买或交换与虚拟货币相关或涉及虚拟货币表现的产品提供便利。该行仍允许客户持有、出售和转让MicroStrategy的股票,但禁止新的购买或转入。汇丰对直接投资虚拟货币不感兴趣,对促进从VC(虚拟货币)中获得价值的产品或证券的兴趣有限。

而部分境外投行、资管公司对比特币较为积极。同一时间,摩根士丹利宣布其为首家向其财富管理客户提供比特币基金服务的美资大型银行。摩根大通紧随其后,在4月份首次宣布计划向财富管理客户提供一只主动管理的比特币基金。纽约梅隆银行2月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帮助客户持有、转移和发行数字资产,而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将比特币纳入旗下两只基金的合格投资类别。

5月6日,高盛集团宣布推出与比特币价格挂钩的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在客户下单后,高盛会利用Cumberland DRW作为其交易伙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宗交易中买卖比特币期货。

“对于加密数字货币,我觉得市场的态度非常暧昧。一方面官方早就已经将比特币等一众加密货币当作虚拟资产或者商品,那么商品可以用来被交易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银行却又用另外一种方式对个人参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进行限制。不过,这种限制基本起不到作用,这几年来,国内增加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者仍然有一半是从银行账户渠道走的,另外一半则是通过其它的移动支付渠道。”对此,上海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市场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DeFi或成“杀手锏”

事实上,中信银行的这番公告在一些炒币人士看来,也只是对于银行个人账户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市场影响不大。假如离开银行账户,是不是意味着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就无法参与到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银行账户对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影响限制已经越来越小了,在整个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经过了多年发展且交易方式更新迭代远超传统金融业的时候,如果只是对个人银行账户做出一些限制恐怕起不到应有之义,因为在当下的加密数字货币资产交易中,银行账户扮演的角色以及非常小,而DeFi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对于,一位业内资深交易人士赵蒙(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其介绍,自从2019年起,DeFi就成为区块链领域里的热点话题。它来源于英文中的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是这个词组的缩写,如果直译是“去中心化金融”。但实际上,称为“分布式金融”或者“开放金融”更合适,因为,从本质上还不存在完全的“去中心化”金融,大多数都是不同程度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不过DeFi已经约定俗成,更适合传播。

“在传统的中心化金融中,用户想获得服务就必须经过金融机构,而且要接受金融机构各种复杂的条款。至于服务能不能完成、什么时候完成,得看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安全程度。而DeFi对任何能够连接到互联网的人开放,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创造一个价值自由流动的世界,打破地理的限制。DeFi产品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以点对点的方式参与金融活动(如消费、借款、贷款、赌博和交易),而无需依赖银行和政府等中介机构。”赵蒙受访时指出。

而记者也了解到,DeFi的优势在于借贷和支付,链上资产的借贷、一定意义上的保值。且不依赖于金融中介信任,对金融机构无准入门槛要求,金融资产代表区块链世界的新型权益,并且以链上Token为唯一表现形式。DeFi最大的价值在于颠覆现有金融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实现“去银行的众融和自融;提高BTC、ETH等主流数字货币流动性并扩大价值认同,促使其最终成为稳定的“货币”,构建全新的商业和金融体系。

事实上,《华夏时报》记者也从参与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的人士处获悉,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银行账户起到的作用只有两次:首次即是划款转账购买稳定币;其次就是当个人不想玩了退出的时候,把所有的资产折线成发币。而在整个漫长的交易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频繁的将加密资产与法币进行频繁的转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