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記者|劉增祿

小市值並不等於小公司,低估值價值投資的策略是選擇業績成長好、風險較小、估值更便宜的公司,若依據這一策略體系去挖掘股票,落腳點也會落在一些小市值公司上。

近幾年,資本市場藍籌風盛行,在機構資金力捧下,大市值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張,而很多小市值則被資金遺忘。但事實上,小市值並不等於小公司,一些業績成長好、風險較小、估值更便宜的公司,在未來也都有成爲大市值公司的可能。今年以來,就有部分小市值公司開始被機構資金髮掘並建倉。

90家小市值公司近3年擴張速度超過滬深300指數漲幅

4月30日,上市A股2020年年報、2021年一季報披露工作基本“落下帷幕”,從盈利能力排序看,工商銀行繼續蟬聯榜首,2020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159.06億元,2021年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857.3億元,其被譽爲A股“最賺錢”公司實至名歸。不過若從成長性來看,在剔除新股和外延收入影響後,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最快的卻是交運物流公司恆通股份,1.23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4680.5%。而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長最快的則是百貨零售公司杭州解百,1.37億元的淨利潤額較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長了262394.61%。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家公司均爲估值不足百億元的小市值公司,最新總市值僅有64.94億元和51.26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除了大市值藍籌公司規模不斷提升外,有部分小市值公司近年市值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例如建材股凱倫股份,其在2018~2021年一季度期間,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46.07%、108.05%、105.66%和104.03%的同時,市值規模就從2018年初的24億元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91.27億元。同樣,業績持續增長的儲能設備公司新雷能總市值也從2018年初24.7億元提升至目前66.14億元,擴張近2倍。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在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27.11%的同時,兩市有90家市值規模不足百億元的公司在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市值的擴張速度超過滬深300指數表現。

醫藥、科技、消費是A股大牛股溫牀

在資本市場投資中,大家都有一個願望:找到Ten bagger,而翻看A股歷史,十倍股甚至百倍股也並非罕見,但能成功捕獲並長期“養牛”的人卻並不多。有不少人會說,我也曾經買過十倍股,只可惜的是在它還沒有成長爲十倍股的時候就賣出了。

以最新收盤價統計,目前A股有15家公司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過了百倍。而在這些百倍股中,瀘州老窖的整體表現是最強,1994年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高達84925.02%。位居亞軍和季軍的爲貴州茅臺和伊利股份,上市至今的漲幅分別達到41695.44%和36873.03%。當然,如果從實現百倍上漲需要時間長短看,2003年12月16日登陸滬市主板的恒生電子要排第一位,其至今累計漲幅達11152.19%;用時最長的是1990年12月19日登陸滬市主板的ST方科,至今復權漲幅爲10345.34%。除了這幾家公司,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00倍的公司還有萬科A、山西汾酒、長春高新等。

若將統計範圍擴大,上市以來累計漲幅超過10倍的有249家,而近10年中,成爲十倍股的則有68家,其中就包括了2017年上市的康泰生物。數據顯示,康泰生物上市4年多時間,股價上漲了5663.08%;同樣,上市不足兩年的卓勝微,股價也累計上漲了2638.5%。

若對10年十倍股的行業屬性進行歸類,可發現,醫藥生物類標的最多,68家公司中有21家來自於醫藥生物板塊,佔比達三成多。其中,漲幅最高的康泰生物來自生物製品子行業,主營人用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因2020年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泰康生物表現突出,2020年上半年的股價即實現近兩倍上漲。就在近日,隨着印度疫情的爆發,疫苗股的再次集體大漲讓其在短短十個交易日內又上漲了40%。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