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化轉型改變就醫模式:將延申至隨訪、配藥等更多場景

“我自己學着通過手機來操作的話,以後掛號、看病就能方便一些了。”

8日中午,67歲的劉阿姨在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下稱“瑞金醫院”)二樓收費處,在自助機引導員劉禮芳的協助下,親自開通了手機中的“醫保電子憑證”,全程僅不到2分鐘時間。

劉禮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該自助機上進行免卡支付的就醫人員不在少數,只要將手機中的“醫保電子憑證”放置在感應位置即可操作,支付渠道包括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5種。

“除了開通醫保電子憑證外,就醫人員對打印發票、檢查結果等也有較大需求。”劉禮芳說,“而這些也都可以通過我院微信公衆號中的功能欄找到,並在下載後進行打印。”

就醫人員的醫療付費,竟然僅用一部手機就能完成?

記者日前瞭解到,爲了充分落實《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以服務患者爲核心的“便捷就醫”七大場景日前已在瑞金醫院落地。

除了醫療付費“一件事”外,其他六項還包括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電子病歷卡、互聯互通互認、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以及智慧急救。

逾越數字鴻溝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上述提到的醫療付費“一件事”,既減少羣衆就醫付費的排隊時間、避免人羣在醫院聚集,又減低了醫院運行成本。

這一成果,主要是基於上海隨申辦APP,實現了就醫人員診療過程下無感支付的“脫卡”“掃碼”體驗;目前,無感支付信用就醫的簽約數在上海市已累計超過20萬人次。

而作爲上海首批實現診間直付、首家開出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的醫院,上海瑞金醫院也已開出醫療電子票據共707.4萬張,佔全市比例約11%。

那麼,如何更好地考慮老年人羣體對於數字化醫療服務的使用?

瑞金醫院學科規劃處處長林靖生對此表示,“我們制定了三種方案,一是所有線上的服務功能都有親友代辦的一項,也就是說,子女可以在線上綁定父母的就診卡,爲其代辦所有醫療業務;二是我們在醫院現場安置了志願者及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手機、自助機等方式幫助患者操作;三是我們仍然保留了線下人工窗口。”

從整體看,流程再造、智慧創新是“便捷就醫”七大場景的要點;而其設計依據則是針對百姓看病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焦點問題。

在“精準預約”場景中,記者瞭解到,通過實現對每個專科、每位醫生出診時間的精準預約時段劃分,患者在手機上完成預約後,就能收到短信提示,瑞金醫院部分科室預約時段已從原先的1小時精準至30分鐘。

“如今,我院的門診完全是結構化、電子化的操作模式。過去,患者的信息在門診、住院間存在一道屏障;尤其是一些患者病歷卡長而老舊,新老病歷間也存在不互通的情況。”瑞金醫院副院長鬍偉國表示,“採用了‘電子病歷卡’後,我院每年可以節約約1000萬張病歷打印紙,醫生調用信息時也非常方便。”

記者注意到,“電子病歷卡”場景的應用,既免去了電子病歷攜帶不便,增強羣衆就醫感受;又做到既往病史隨時查,便於醫生綜合判斷。

數據顯示,瑞金醫院目前門診電子病歷應用率已超過95%,也是目前綜合性醫院全國唯一通過國家電子病歷應用水平七級和互聯互通五級乙等的醫院,本市另有13家五級醫院。

互聯互通互認

目前,上海有56家公立醫療機構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如何以此資質爲基礎、真正爲患者的就診提供便利,成爲各醫療機構需要的探索重點。

另根據《2020上海市級醫院互聯網總平臺便民服務大數據報告》的內容顯示,上海市級醫院互聯網總平臺微信公衆號、APP提供便民服務包括:預約掛號、在線諮詢、尋醫問藥、新冠早篩、影像雲膠片、報告查詢、院內導航、互聯網醫院總入口、長三角精準預約、健康檔案查詢等,2020年累計預約共達2341萬人次。

上述基於互聯網醫院誕生的線上服務,也爲包括瑞金醫院在內的多家醫療機構的實踐提供參考。

除了院內的流程再造,互聯互通互認也成爲醫療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重點。

“有些專科患者如果突發急診,就需要立即和科室對接;現在有了5G技術爲基礎,患者發生在救護車上的險情則可以通過120車載遠程會診設備及時傳輸到急診科醫生處,醫生也就能可定向、實時地進行指導。”胡偉國說。

這意味着,數字化轉型有力地賦能了“醫療急救”,而對患者來講,“上車即是入院”。

目前,各級醫療機構醫生工作站已100%接入,市級醫院互認率達到91.7%,區級醫院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互認率達到83.96%。

“互用了以後還要互認。”胡偉國表示,“現階段,包括CT片、檢查影像等在內的44項檢查檢驗項目已經實現了互認。比如,患者如果在瑞金醫院就診,我們就可以調閱其在中山醫院的CT片,同時,我們也認可嘉定南翔醫院的化驗單;爲此,患者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檢查。”

家住南翔的徐大伯患有多種慢性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得多,有時候也要去三甲醫院看看,沒想到家門口的化驗單,大醫院也認可。”

未來,數字化轉型下的“便捷就醫”場景還將延申至哪些具體的醫療服務?

胡偉國表示,“基於許多科室的患者會伴隨有高血壓、內分泌方面的疾病,我們考慮是否有設計線上‘隨訪系統’的可能性;另外,一些患者需要配藥,爲了減少其往返醫院的次數,我們是否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來進行線上處方、線下配置,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