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漂泊在外的客家人而言,一碗腌面,就是一份乡愁。在梅州市梅江区,一个年轻团队创新打造出首款轻烹饪包装客家腌面,不仅让腌面这种传统客家美食冲出梅州,也让在外的客家人记住乡愁。

梅州青年想让客家腌面“走出去”

“我是在外漂泊过的人,游子太想念腌面的味道了,我一定要将这份家乡的味道送出去。”当被问到为何做起了轻烹饪包装客家腌面时,梅州面不二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徐帆笑着说。

拆开面不二客家腌面的包装,真空包装的鲜湿面、猪油包、酱料包,葱花包,蒜蓉包一应俱全,烹饪小白也能按照产品说明,轻松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客家腌面。综合试吃反馈,味道还原度有90%以上。

食用场景多样、像煮方便面一样简单方便快速,同时批量生产、方便携带,可以较低成本运输邮寄,于是,徐帆同时将腌面和腌面店“快销品化”和“企业化”了。

徐帆坚持用本土鲜湿碱水面和每头猪身上只有10%的背部油脂提炼猪油,“面体和猪油,是客家腌面的灵魂,仅这一部分,我们就反复试验改进了不下80次”。

“其实不仅仅是游子们的味蕾,我还想让八方来客通过客家腌面记住世界客都广东梅州。火锅是重庆的城市味觉记忆,腌面也可以是梅州的味觉记忆,将梅州人独有的味觉系统输出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就是宣传梅州,让世人认识梅州、记住梅州的好方法。”对于客家腌面“走出去”的规划,徐帆想得更深更远。

于是,团队里同样是80后的邓思聪,就成了那个为客家腌面走向全国四处奔波做先头部队的人,徐帆幽默地称他为“背后的男人”。邓思聪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出差全国跑。徐帆的产品出来以后,他不仅邮寄给各地亲友试吃,到各地出差时,还会特意到当地做市场调研,为下一步客家腌面的系列口味开发给出建议。

“面食消费比较大的几个地区如北京市、山东省、西北西南地区,他都跑了一遍,各地食客对面食的口味各有不同,要想打入到当地的市场,客家腌面就必须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做一些口味的改良,接下来我们会研发大埔版带肉末的腌面、适合西南地区的辣味腌面,扩大客家腌面的‘朋友圈’。”徐帆介绍说。

客家腌面将搭上电商和直播的快车

徐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从事互联网和广告行业,后于2016年举家回梅发展。“回来后中间走过一些弯路,创业都失败了好几次。”回想起当年创业的艰辛,徐帆脸上带着些严肃和苦涩。

而当他兴奋地提出“轻烹饪包装客家腌面”项目时,周围好多人都不看好。于是更坚定了他做好项目的决心:“后来我明白了,只有我自己做出来做成功了,人家才会听我说相信我。”

“腌面最重要的是面体,面体的口感和保鲜是关键。我们客家人的碱水湿面,温湿度保存不当就会很快变酸变质。”徐帆说。一开始,他发现煮熟后的肉类在常温下保存得比生肉久,于是便突发奇想,把面煮熟后真空保存,虽说保存时间比原来久了,但3天一过,煮熟后的面还是会坏掉。“后来我发现用蒸熟的面,会保存得比水煮的更久一些,但试吃发现面没有了劲道。”徐帆于是将面干蒸至七八成熟,经过多次的调试,从面粉调配的比例到蒸制时水的温度、水的PH酸碱度、蒸制的时间等,整个面体的熟化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先例可循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就先行先试。家里的厨房,成了徐帆产品研发的小小实验室。

同时,面体蒸制后进行快速降温抑制细菌滋生。“对面体降温后,我们还会刷一层油,油品的使用,都是经过处理净化的,保证零添加化学防腐,用的是植物提取物作天然防腐剂。”徐帆介绍说。同样是80后的朱浩负责整个生产线的管理工作。“忙的时候,朱浩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他忙着跑食品协会请教专家学者,自己去报了课程,培训学习产品品质检测、卫生检测、生产流程完善等,那段时间人还瘦了十几斤呢。”徐帆说起自己的老友兼好搭档,不禁笑了起来。据车间一管理人员介绍,因为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供借鉴,面不二客家腌面的半自动生产线是徐帆自己设计画图,然后请人制作的。

在保持原味的基础上延长保质期,是徐帆团队不断努力的产业化尝试改良。“我们现在做的算是短保产品,常温下是30天的保质期,冷藏能保存60天,接下来肯定还会研发更长保质期的迭代产品。”徐帆说。

接下来,轻烹饪包装客家腌面将搭上电商和直播的快车。“我们现在已经在申请各大网购平台的网店了,目前只能在公众号上购买,五一假期前我们就开放了预售。”徐帆透露。据了解,目前产品已在公众号上预售出2万份,订购的网友多来自深圳、广州、北京、东莞、福建、山东、贵州、江西等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