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漂泊在外的客家人而言,一碗醃面,就是一份鄉愁。在梅州市梅江區,一個年輕團隊創新打造出首款輕烹飪包裝客家醃面,不僅讓醃面這種傳統客家美食衝出梅州,也讓在外的客家人記住鄉愁。

梅州青年想讓客家醃面“走出去”

“我是在外漂泊過的人,遊子太想念醃面的味道了,我一定要將這份家鄉的味道送出去。”當被問到爲何做起了輕烹飪包裝客家醃面時,梅州面不二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徐帆笑着說。

拆開面不二客家醃面的包裝,真空包裝的鮮溼面、豬油包、醬料包,蔥花包,蒜蓉包一應俱全,烹飪小白也能按照產品說明,輕鬆喫上一碗香噴噴的客家醃面。綜合試喫反饋,味道還原度有90%以上。

食用場景多樣、像煮方便麪一樣簡單方便快速,同時批量生產、方便攜帶,可以較低成本運輸郵寄,於是,徐帆同時將醃面和醃麪店“快銷品化”和“企業化”了。

徐帆堅持用本土鮮溼鹼水面和每頭豬身上只有10%的背部油脂提煉豬油,“面體和豬油,是客家醃面的靈魂,僅這一部分,我們就反覆試驗改進了不下80次”。

“其實不僅僅是遊子們的味蕾,我還想讓八方來客通過客家醃面記住世界客都廣東梅州。火鍋是重慶的城市味覺記憶,醃面也可以是梅州的味覺記憶,將梅州人獨有的味覺系統輸出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就是宣傳梅州,讓世人認識梅州、記住梅州的好方法。”對於客家醃面“走出去”的規劃,徐帆想得更深更遠。

於是,團隊裏同樣是80後的鄧思聰,就成了那個爲客家醃面走向全國四處奔波做先頭部隊的人,徐帆幽默地稱他爲“背後的男人”。鄧思聰因爲工作原因,常常出差全國跑。徐帆的產品出來以後,他不僅郵寄給各地親友試喫,到各地出差時,還會特意到當地做市場調研,爲下一步客家醃面的系列口味開發給出建議。

“麪食消費比較大的幾個地區如北京市、山東省、西北西南地區,他都跑了一遍,各地食客對面食的口味各有不同,要想打入到當地的市場,客家醃面就必須在保留特色的基礎上做一些口味的改良,接下來我們會研發大埔版帶肉末的醃面、適合西南地區的辣味醃面,擴大客家醃面的‘朋友圈’。”徐帆介紹說。

客家醃面將搭上電商和直播的快車

徐帆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深圳從事互聯網和廣告行業,後於2016年舉家回梅發展。“回來後中間走過一些彎路,創業都失敗了好幾次。”回想起當年創業的艱辛,徐帆臉上帶着些嚴肅和苦澀。

而當他興奮地提出“輕烹飪包裝客家醃面”項目時,周圍好多人都不看好。於是更堅定了他做好項目的決心:“後來我明白了,只有我自己做出來做成功了,人家纔會聽我說相信我。”

“醃面最重要的是面體,面體的口感和保鮮是關鍵。我們客家人的鹼水溼面,溫溼度保存不當就會很快變酸變質。”徐帆說。一開始,他發現煮熟後的肉類在常溫下保存得比生肉久,於是便突發奇想,把面煮熟後真空保存,雖說保存時間比原來久了,但3天一過,煮熟後的面還是會壞掉。“後來我發現用蒸熟的面,會保存得比水煮的更久一些,但試喫發現面沒有了勁道。”徐帆於是將面幹蒸至七八成熟,經過多次的調試,從麪粉調配的比例到蒸制時水的溫度、水的PH酸鹼度、蒸制的時間等,整個面體的熟化過程都有嚴格的要求。沒有先例可循就創造先例,沒有經驗可資借鑑就先行先試。家裏的廚房,成了徐帆產品研發的小小實驗室。

同時,面體蒸制後進行快速降溫抑制細菌滋生。“對面體降溫後,我們還會刷一層油,油品的使用,都是經過處理淨化的,保證零添加化學防腐,用的是植物提取物作天然防腐劑。”徐帆介紹說。同樣是80後的朱浩負責整個生產線的管理工作。“忙的時候,朱浩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的,他忙着跑食品協會請教專家學者,自己去報了課程,培訓學習產品品質檢測、衛生檢測、生產流程完善等,那段時間人還瘦了十幾斤呢。”徐帆說起自己的老友兼好搭檔,不禁笑了起來。據車間一管理人員介紹,因爲沒有現成的產品可供借鑑,面不二客家醃面的半自動生產線是徐帆自己設計畫圖,然後請人制作的。

在保持原味的基礎上延長保質期,是徐帆團隊不斷努力的產業化嘗試改良。“我們現在做的算是短保產品,常溫下是30天的保質期,冷藏能保存60天,接下來肯定還會研發更長保質期的迭代產品。”徐帆說。

接下來,輕烹飪包裝客家醃面將搭上電商和直播的快車。“我們現在已經在申請各大網購平臺的網店了,目前只能在公衆號上購買,五一假期前我們就開放了預售。”徐帆透露。據瞭解,目前產品已在公衆號上預售出2萬份,訂購的網友多來自深圳、廣州、北京、東莞、福建、山東、貴州、江西等地。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家源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楊洪權

相關文章